第四卷 第十七章:乌彦巴根扩军(2 / 2)
梅利卡特为了纪念织物战争的胜利,命名为“义正县”,叫这个名字也是为了给世人留下一个印象,这次战争并不是喀山以强凌弱,而是发正义之师,讨邪恶之国。
加奇库穆赫的首都拉奇亚,被命名为“库都县”,这是取自于统治拉奇亚的突厥部落的名字“库木合”,乌彦巴根在此处建立了一座城堡,用以防守来自山南的敌人。所以库都县在后来也被称为“库都关”。
其余各地,皆有汉名,在此不多做赘述。
在与奥斯曼作战的几年中东欧的局势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首当其冲的就是莫斯科公国的扩张和崛起。
伊凡三世,不愧是另一个时空被称作“大帝”的人才,在喀山崛起的情况下,仍然能内修政务,外御强敌,开疆拓土,保持统一。
1487年,莫斯科吞并诺夫哥罗德,成为一个完整的罗斯国家。
同年,在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侯萨格森的扶植下,一名立陶宛贵族成为了立陶宛大公,结束了立陶宛与波兰的联合统治。眼看要成型的波兰立陶宛联邦胎死腹中。
1488年,莫斯科与立陶宛边境的托洛佩茨发生领土争端,一开始只是村民互相抢夺水源,后来莫名其妙演变为莫斯科农民与立陶宛农民的斗争。
再后来双方外交官介入此事,不仅没有将事态平息,反倒愈演愈烈,事件升级到了一个无法挽回的地步。
终于1488年的七月份,莫斯科宣布向立陶宛宣战,萨格森随即加入战争。
然而不知是帝国内部有人不想看到萨格森的壮大,还是因为莫斯科公国收买了帝国内的选帝侯们,一股即将开战的氛围弥漫了整个日耳曼地区,使得萨格森侯不敢轻举妄动,只得让立陶宛大公独自抵抗莫斯科的进攻。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很快,立陶宛近半数的土地都被莫斯科攻占,斯摩棱斯克与波洛茨克两处要塞相继失陷,伊凡大帝兵锋直指维尔纽斯。
乌彦巴根正是抓住这个时机,扩张军力,待莫斯科与立陶宛战事结束,喀山与立陶宛的停战协议也将到期。
到时候一举攻入立陶宛,又能在立陶宛身上薅出好一把羊毛。
1489年八月,所有万户军集结完毕,进入正常的休整训练期,等待立陶宛战事一结束就进入立陶宛,打他个措手不及。
然而变化总是比计划要快,早在六月的时候,太津县准备动工打造舰队的消息不胫而走,善于制造船具的白湖城工匠和商人们嗅到了商机,在太津县各工坊还在摸索船具生产模式的时候,就带着大量的船具来交易。
本来两地都生产船具,在市场上应该是能够以生产能力瓜分市场份额的,而且本地船具没有运费,应该更好卖才对,但事情却没有这样发展。
从白湖城来的船具又多又便宜。而且量又大,很快冲垮了本地的船具工坊。
本能的,伊尔哈木觉得其中有蹊跷。
一查之下,白湖城居然是在赔本卖船具,想来,目的就是把持喀山的船具生产,以便在特定的时候迟滞喀山的海军建设。
“看来莫斯科大公还是亡我之心不死啊。”伊尔哈木很是难受,当年与伊凡签下了协议,只要二人在世,便不再攻打莫斯科,现在想来,真是给自己上了一副枷锁。
当时间来到八月,事情越来越不对劲,本来在北部来的白湖城运输队越来越少。
取而代之的是从南方黑海里来的商船,原来,从白湖城拉船具来售卖,运费实在太高,哪怕这是为了莫斯科大公国的整体战略,也没法担负如此大的开支。
于是,在高加索山南,同样临海的萨姆茨赫公国成为了白湖城的笼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