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八四 责斥(上)(1 / 2)
建康府少尹柴迁微服造访建康军的事情,好像是插了翅膀一般飞速传开,不过半日时间,闹得满城沸沸扬扬,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据说柴少尹在一座偏营被人拦下,那看门的死活不让他进,还是请来了郑逊郑将军才管着让放了行。”
“乱嚼口舌,分明是少尹大人在军营营门杀了个守卒,惹得军中震动,以为是有人来袭,惊动了郑逊将军,匆忙而出才发现是少尹拜访……”
“俺听说,少尹入营后大发雷霆,说什么有个先前事唐的蜀人做了统制官,搅得军中很是不安宁,还说建康军事关重大,当用周人为将校,他人为军卒才好的!”
“放屁,我看你小子是吃了二两黄酒,不知所云了……那统制官遭了重,郑逊郑将军却没半点损伤?我是不信的,少尹大人做事向来有分寸,断不会轻易放过他,须知道少尹大人是素重军纪这一项的。”
“看看,看看,吃不透军规便只能在这里闲谈了不是?告诉你们,少尹大人虽是副指挥使,如今身上是四品上宣威将军衔,而郑将军须是国朝四品下宣武将军,都是四品,谁让着谁?定是要书一封劄子派往京师,教朝廷上的大臣们决断了……”
说什么的都有,一些谣言更是借势而起,见缝插针在大街小巷传来传去。
就在所有人议论纷纷时,作为事件主人公的柴迁已经离开了军营,返回府中。建康是陪都,但由于抽调不及时,加之有些捉襟见肘的兵力,因此建制人数不多。按照周制,像岳承泽、柴迁、郑逊这样级别的将领,手下可带的兵马都不止三万之数,但碍于军卒数量,只能堪堪挤压。而且建康军不是别处,是守卫陪都的兵马,莫说三万,便是只有三千人可领,那还不是有大把的人削尖了脑袋要挤进来?
光柴迁自己收到的来自以往军中同袍的举荐信就不下十封了好不好!
故而,对于急于稳住自己地位的郑逊会做出的反应,柴迁是有预估和打算的,在回府的路上他便让季莆在接下来的两日内加强府邸内外的守备兵力,防止有宵小之徒谋刺。同时,他还先遣人向南京兵部汇报郑逊治军之过,并且打算以郑逊纵容麾下将卒恣意攻击朝廷命官为由,收其兵权,唤入城内严加看管。
当然,南京兵部的官吏也不是傻子,总不能柴迁说什么他们就信了什么,何况按这描述来看,两人之间绝对发生了什么龃龉,否则身份地位尊贵更甚的柴迁万万不至于做出这种举动来的。紧接着兵部又听闻城外军营发生的事情,人人心下皆是惶惶,心道这郑逊真真是撞到刀口上了,这下便是有天大的好处,又有谁敢保他?
那位给京师的陛下写封信,便是有百八十个郑逊不是照样掉脑袋?
事情按照柴迁料想的发展下去,而其人回到府中后,从浩如烟海的书堆和军折中找到了昨夜刚到的家书,支开了季莆和单万柳后,才细细看来。
厚厚的信封当中,当先的自然是柴锁与杨氏夫妇二人写来的,内容也与上次大致无差,嘘寒问暖,恳恳切切,让满心烦躁的柴迁很快便安静了下来。在文末,夫妇俩还提到了此次南征,表达了对柴迁取得的功绩的赞赏,对柴迁可能要久任的建康府少尹一职提出了相关建议,并鼓励他放手干,大胆干,夫妻二人会在京师尽力为他排开阻碍。
柴迁似沐春风,很快便翻到了下一张。
柴远、柴遇、柴愠玉三人已经在宗学中进学,和南宫北宅的那些宗室子弟同窗下来,字好看了不少,说话的语气也不像之前那么充满童稚和单纯。柴遇更是在其中提到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居然用小大人的口吻勉励柴迁除军事要务之外还需多多读书,免得与人谈话、辩论时落了下风,要向成为一个儒将的目标继续前进云云……
柴迁哭笑不得,心中异样感也在不断冒出,前世那一幕幕争储的惨况不停在脑中回荡。虽然回到今世已经四年之久,有些事情已经淡忘,但兄弟几人间尺布斗栗、自相鱼肉,最终落个同室操戈的下场……柴迁晃了晃脑袋,尽力将那时的场景甩出,专心翻起了剩下的家书。
最后一封是王姝翎写来的,内容寥寥,却让柴迁立时怔住。
“建康初定,诸事繁冗,官吏劳碌。妾身闻夫君新任少尹,自然欢喜,得知冗积之巨,亦不免惴惴。既为人妇,应为内助,此生虽难再上沙场,仍应整饬内家、摒挡外息、筹措府务,聊尽心力方是。妾身与舅、姑(古称丈夫的父母相商,以轻装简从,启程急赴建康,协夫君理公府诸事,简丝数米,惟愿夙夜匪懈、不遑暇食,以尽妾身绵薄之意而已……”
柴迁鼻头一酸,好悬没落下泪来,心里头好似平静湖面丢下一颗石子般泛起涟漪,一时有些慌乱。刚想唤季莆进来询问府内是否还有空余房间,顿时又反应过来,整个人呆在原地,就这么傻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