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六九 新职(2 / 2)
如果说方才杨元衡的突然任命实在有些过于仓促和惊人,那么到岳承泽这里,三条诏命下来,与会众臣都已经晓得皇帝陛下是要做甚了。
明面上,三位南征副帅是担任一地宣抚使,集政权、兵权于一手,只要有那个心,几乎就是个坐地军阀。但在这个时代,实职固然重要,能被人们真正看中的却是爵位。在京师当中受祖辈恩茵获封小爵的世家子不在少数,如果两伙人在酒肆起了冲突,拳打脚踢间,一个说自己是大周的三等某某县男,对面那个说自己是二等某某县男,爵位更低的这边当即就得寻思着该怎么给人家赔罪了。
最重要的爵位没出现在诏命中,那就说明这不是最后的封赏。
联想到往年的唐地连番不断的叛乱,众人这才全都明白过来……三位副帅的宣抚使不过是暂代的,实际上最重要的还是那个大将军衔以及总摄军事四个字,这怕是为了防止唐人骤然反乱而为之,稍等不定就要封几个宣抚副使出来协理军政诸事的。
果然,紧接着成德皇帝就让人推荐这三地的宣抚副使人选,以配合三个新任宣抚使搭建班子组织工作。众人心思活络,有意向者纷纷出列提供了自己的建议。
显然成德皇帝没打算直接在简短会面中就将真正负责南面政务处置的正经官职任命下去,只是命人整理了一份名单,先认真审阅一番后,待第二日的早朝上再行决定。同时,成德皇帝让富以道今日回去后与吏部众人商量过后,同样在明日早朝时分递上关于南面诸官的安排。
富以道连忙应允,但明白人都知道这份劄子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像富以道这样踏踏实实做事的人,从来不会等着皇帝或者是中书的老相公们提醒才行动。今日回去,顶多也就是和左右侍郎、主事、郎中、员外郎们讨论一下个中细节,同时留出一日的时间来给尚未做好举荐准备的大臣以决定最终填入其中的名字。
为了这份劄子,吏部所有人都已经数日睡不好觉,一整个大虚弱的状态下,已经病倒了好几个,就连吏部右侍郎曾觌都因为年长体弱而染了重病,回府照料了两日都没什么好转的……
“兵家之事,枢密院和兵部要多多协作,莫要因为个中龃龉,便擅放擅离。”成德皇帝又对阶下群臣说道,循着目光看去,正是对着李仪之和身旁不远处的周固说的。
战事的顺利不但在外行人眼中极为惊人,在内行人看来也有些不可思议。本来打算缓缓图之的枢密院与兵部不得不因为迅速扩充的战果而做出改变,二者虽然互不统属,职权也并不交叉,但自这两个部门同时出现在中华大地上之后,关于其中的纠纷就从来没有消停过。
周固没想到自己年老之时还能遇到这么一件大功,本来打算稳扎稳打结束政治生涯的他接连发难,尤其在后勤辎重运输和前线武职任免两件事上使劲,欲图为兵部多争取些好处来。而李仪之作为当今皇帝当之无愧的近臣,那分量绝对不是周固能比的,可枢密院这地方毕竟相对敏感一些,与兵部的争端不能摆在明面,老李头便暗暗发力。
周固没上过战场,也没有李仪之这般狠厉的手段,眼看着要招架不住,幸而成德皇帝及时制止,令两人倾力合作,这才让周固稍稍放下心来,可不免有些担心皇帝陛下会不会因为自己过激的行为将自己贬黜到边地去?要真个去了,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徒增笑料了?
不顾周固神色变化,成德皇帝又向一旁伫立的户部尚书刘嚣道:“刘卿,朕原来与你说的,免去南面新占之地三年赋税,如今看来南面顺利得很,倒也不必这么用劲……拟,免去南征新获诸城两年赋税,尽快安置流民,降俘当中若有愿意归农的也尽数放了,就地屯下,免得来回走动耗费粮食。”
皇帝说的白话,下面奋笔疾书的翰林学士则要将其修改润色为正式公文的内容,尤其在这样紧张的氛围之下,更是让人为翰林学士的功夫捏一把汗。
刘嚣则听出了弦外之音,莫不是下面转挪流民和战俘的时候路途浪费实在颇多,有人私下传入朝中被陛下知道了?这算是旁敲侧击了吧,不动声色地让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看来回府之后得将那份劄子稍稍修改一下,府中长史不知道是干什么吃的,这种事情都要靠本官自己面圣的时候从陛下这里听到吗?
-------------------------------------
圣宗生性至仁,虽用兵,亦戒杀戮。——《周朝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