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九三 调职(2 / 2)
沂州若失,损失的完全不是一个州府可比。山东南面门户大开,接下来又正值春耕,要是唐军一路往北行进,不说掳掠人口、攻城夺地,要是将路过的农田破坏一通,今年山东收成大落之下,粮秣供应不足,绝对是要起大乱子的!
南军不战已久,连点冲突都几乎没有发生,水匪又少,平时除了简单的军中操练之外基本上没有实战经验。又因为先前南军人数众多,成德皇帝开恩裁了五万人的军额,令其众返乡耕作,如今要再重新指挥起来,竟有些捉襟见肘、左支右绌。
事态紧急,即便两国都未将战争宣之于口,但恶意掠杀周人、私自越过边境,足以称之为擅起边衅了。这样的情况,最起码也需要陈兵相对,然后提出调停,惩治首恶、索要金银粮秣赔偿,甚至在国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要求南唐将兵部尚书或者是枢密院相关负责的官员直接贬黜,以表诚意的。
随着一道道军令和任命发下,大周逐渐放缓下来的军事机器又一次转动起来。虽不至于大战,但紧张程度拉满,双方都有些剑拔弩张。为了防止有些南军将士安定日久,不想打仗,起了退缩之心,成德皇帝故技重施,大笔一挥,直接将就要再次启程的柴迁从泽州团练使改为了虎翼军指挥使,提五品宁远将军,直接发往前线以安定军心。
虎翼军前任指挥使刚坐罪解职,位置空悬月余,一直由副指挥使处置军事。成德皇帝此举,也是为了考验考验柴迁的本事,若能顺势安服这群兵卒,则可见治军之能;若是无法,又有何妨,叫回京师做个世家子又如何?
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柴迁贵为皇亲,也不免要受此限制。明明已经跟泽州那里打好招呼,书信往来也频,甚至行囊已经装备,过两日就要踏上路途,结果直接改了军职。
唯一能够宽慰的,或许就是这五品将军衔了吧……
且不论柴迁突然提拔,给京中世家子弟圈和文武群臣府邸带来了多少风波故事,但说这南面诸事,在圣旨口谕纷至沓来后便迅速平静了下来。本来还有些慌乱的南军众将官也是登时反应过来,远在京师的皇帝陛下这是要和南唐再掰掰手腕了?
被唐军乍起的举动惊吓到了的南军众人本就羡慕北军能够打仗,打的还是金人,名正言顺不说,打下来的城池县镇也没有这诸多反乱。北地百姓纷纷拥护,南边这里倒是混乱得紧,借讨伐无道的名头打下来的地盘非但没有得到中原百姓的支持,反而是引发了一阵阵的民乱,几乎将周军又逼退回来。
周军一走,逃散开来的南唐将官吏员又复回位,民乱也直接消弭,除了死些人,基本上和先前并无二致,也难怪后周南军一提起唐军,就恨得牙痒痒了。
……
时光流转,转眼间就已经是二月下旬。
气候愈发温和的沂州城此时也开始飘起几阵小雨,落雨过后,便是风光月霁、沁人心脾,直教人浑身放松下来。
唐军没有放弃刺探,只不过军卒出现的几率少了,被官府招安过去的水匪更多了些。沂水、沭水位于周唐两国交界,无论是走私、打劫、刺杀等等腌臜阴司事情,都有人能接,也便成为了水匪聚集的宝地。
水匪水匪,终究是在水上讨生活的。南唐水师冠绝天下,要允些好处给这群大字不识一个的水匪还不容易?
于是乎,大批水匪投了官,几个为首的头领还顺势讨了官身军职来,摇身一变成了南唐军队当中的兵官,办起事情来也更加尽心竭力。
“唐人……唐人……”
柴迁负手站立,面前是挂在墙上的南唐国境大略地图,以及沂州、海州几乎详尽的军事地图,口中喃喃自语。
-------------------------------------
凡与敌战,必先遣使约和。敌虽许诺,言语不一。因其懈怠,选锐卒击之,其军可败。——《百战奇略·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