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作分殷之器物(1 / 2)
商系统的铜器铸造技术都非常高超,有着十分精美的纹样,尤其是铭文。
商系统的青铜器主要有两种铭文,一是用来表示族属的族徽文字,二是用天干来表示的日名。
这一片墓地出土的青铜器中,共有十多种族徽文字。
其中“户”出现最多,共有三件,故发掘者认为墓主即为户氏。
当然,此说也不确定。
这两座墓葬中出土的族徽文字种类过多,张懋镕先生曾提出周人不用日名、族徽,故以其确定墓主身份似有不妥。
周系统的铜器铸造比较粗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簋。
西周的簋器底很薄,纹样模糊,与商代铜器完全不同,具有很高的辨识度。
此外,3号墓中还出土了銮铃、当卢等车马器。
而这些都是在西周时期才开始出现的,当属周系统铜器。
此外,这两个墓葬中均随葬有一个高领袋足鬲,这是典型的姜炎文化因素。
关于这片墓地的年代和族属问题,其年代为西周初年,墓主应为当时的姜戎首领。
在此基础上,还有两个关键问题。
在商周考古的报告中常有商周之际、商末周初、商代晚期、西周早期等年代表述,是由于商周交替的界限难以判别导致的。
就文献记载来说,商周交替的标志,是武王灭商这一历史事件。
但这个分界点,通过考古学是很难确定的。
因为王朝更替是一个瞬时的历史事件,而考古学文化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变化。
这片墓地的年代,就处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
因此仅靠墓葬出土的考古材料,是无法确定其具体年代的。
考古学的年代问题,分为器物的年代、遗迹单位的年代,以及考古学文化的年代三个方面。
所以,千万不能简单地从器物的年代,来判断遗址单位乃至整个考古学文化的年代。
要解决这片墓地的年代问题,必须结合考古材料和文献两条线索。
这一点要先从陶器入手,先前看到那件陶埙的时候,陈文哲就知道,这一片古墓之中,肯定出土过大批陶器。
也不知道是摊主的先人们不重视陶器,或者是百年下来都处理了,反正他是没有在照片之中看到多少。
当然,一些好的东西,就算是陶器,也会被重视,所以影集之中或多或少的有几件陶器。
这一点跟唐宋之后的情况不同,唐宋之前的瓷器都不太行,陶器又太容易坏,不容易保存。
所以,唐宋之前的陶瓷作品,留存到现在的比较少。
当然,这是相比后世瓷器来说的。
所以,影集之中一些特殊的器型,还是有的。
比如之前的陶埙,还有一些陶制的鬲、鼎、簋等等。
除此之外最多的反而是制作青铜器使用的陶范,这些东西堆积在一起,也被发掘了出来。
陈文哲翻出一件出土的高领袋足鬲,就是袋足鬲谱系中最晚出现的一类。
其在关中地区有着大量分布,从宝鸡到长安一带,存在若干墓例。
如凤翔南指挥西村m42、岐山贺家m1、长安丰西毛纺厂m1等。
这些墓葬均带有壁龛和周系统的乳钉纹簋,年代集中在商代后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