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告别(2 / 2)
他心尖猛地一颤,垂下头半晌,压抑住胸膛中波澜,笑着推辞道:“娘娘好意,微臣心领了,可是微臣不敢当。”
有些不舍地将其推回到宴涟漪手中。
他不愿接受,便也没再坚持,又将玉佩又挂回自己腰侧,不经意似地问道:“殿下可否与本宫说说,战场上是如何的?”
她自小虽读了许多兵书,但除了遇见宫外那场行刺以外,还从未亲眼见过真正的战场。
她不敢想象,以血肉之躯搏杀到底是多么惨烈的场景。
而姜漓十几岁便被发落成下等兵,从尸山血海中挣扎而出时,心中又是怎样荒凉的境地。
看着她皱眉的样子,姜漓犹豫了一会儿,还是避重就轻地回答:“若是作为将领,需指挥排兵布阵,领头先锋鼓舞士气…”
他说着,脑海中不由得浮现那被血水染透的巨幅旌旗,血肉横飞的泥泞道路和撕心裂肺的哭喊,说了几句,声音却被宴涟漪打断。
她平静的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径直凝视着他的眼,一板一眼地郑重嘱咐道:“殿下要平安回来。”
“微臣遵命。”姜漓低头苦笑了一声,顺从回答。
第二日清晨,大军便由皇宫门出发。
宴涟漪身着盛装,站在高台之上,身边是朝服未脱的姜漓。
太监照例念了祝词,按流程点兵出征。
宴涟漪抿着唇,往下望去,乌压压的一群士兵如同海面黑色的波浪,排列成整齐的阵列。
只是一瞥,她的视线便精确地被大军正前方的男子吸引。
姜漓骑着高头大马,腰上用笏头带系了护腹的鬼面,腰侧横挎长刀,银色的甲胄在阳光下烁烁生辉,耀眼得刺目。
他似乎也感受到她的目光,身子侧过来,略扬了一下手中极重的银枪,沉郁的神色舒缓,冲她展颜一笑。
仰头时眼尾微微上挑,带了些少年风流佻达的韵味。
茫茫人海中,他的身影如苍穹中璀璨耀眼的星辰,即便渺小,泄露的光辉却足以令人目眩神迷。
“贵妃?”
听见有人唤她,茫然地抬起头。
眼前是姜原微拧起的眉头,似乎有些不耐,她心中不由得紧张起来。
姜原朝中政事所累,即便许久未见她,也似乎并不想叙情,只是随口盘问了些宫中事务。
半响,姜原假意虚寒问暖,便有事离开了。
宴涟漪再俯瞰底下的大军,皆走远许多,那银色的身影已经缩成一个细小的光点,似乎将她的星辰全都带走。
“一定要平安归来”。她在心里默念着,转身随着引路的小太监走下高台。
螺旋状甬长的坡道,两侧是郁郁古柏,夹出狭窄的通道,地面上起了薄雾,低头往下望,仿佛永远也走不完的宿命,拽着她的脚腕向下拖。
姜漓一去便是一个月,转眼已入了冬。
凤栖宫太广阔,他到来的时候不觉得拥挤,可走了却觉得有些空落落的寂寥。
姜漓走后的日子平淡如流水,宴涟漪也乐得时常陪在太后身边解闷儿,时不时还能打听到太后年轻时的趣事,深宫里黑白分明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一日,宴涟漪到寿康宫用早膳,太后身边的张嬷嬷站在檐下,指挥着一盘盘佳肴呈上来。
最后一道菜肴落在桌面,张嬷嬷不由得笑了笑,感慨道:“多亏了贵妃娘娘常来,这阵子太后娘娘的胃口眼见着好了许多。”
太后闻言,轻轻笑了笑,给宴涟漪夹了一块糕点,缓声道:“哀家老了,有人陪在身边,觉得热闹许多。”
宴涟漪朝太后道:“前几日臣妾新的了上好的苏锦料子,改日送来给太后娘娘瞧瞧。”
话音未落,却听见外面急促的几声脚步声,太后眉间皱了起来,顿时听见一声“皇上驾到!”划破了短暂的寂静。
宴涟漪放下了手中的筷子,无奈抿了下唇,一瞬间口中风味极佳的食物都变得索然无味。
张嬷嬷脸色望了太后一眼,见她示意点头,便走到门边通传。
姜原进来时,有些心不在焉。
朝野之事令他煞费苦心,可即便已经通宵达旦处理政务,各处乱事依然频发不止,前线战急,国库亏空,他堂堂一国之君,过得甚至不如御膳房的厨子清闲。
“儿臣给太后请安。”姜原有些敷衍地行了一礼,抬起头时,才发现周围多了个熟悉的身影。
宴涟漪问了安,姜原的脸色似乎有几分缓动。
自从上次误会她以来,他许久未关心过宴涟漪了,不知是出于愧疚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每当准备去凤栖宫,总犹豫一会儿,便打消了注意。
自己心中是极挂念她的,可碍于天子威严和那一点赌气的心思,他倒想看看淑贵妃一直不来找他,到底能忍到何时。
太后的目光在宴涟漪与姜原身上徐徐打量了一下,继而吩咐道:“皇帝既然来了,就坐下一同用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