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坚毅催开绚烂花(2 / 2)
母亲说:“小蓟是一种草药,当然可以治病了”。
那时起,魏江海就开始接触中医。在农田里干活时,有时磕磕碰碰,弄伤流血都是常有之事,魏江海也会学着父亲的传承的方法挤上小蓟草的水,感冒发烧时泡柴胡根喝,上火时随手揪几片蒲公英叶子吃。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魏江海所处的大山里有很多野草药,人们一般都是一边放牛,一边采药。小时候,他也经常跟大人去山上采药,有时候是自己用,更多的卖了换学费。跟着大人,从小就认识小柴胡、前胡、穿地龙、淫羊藿、五味子、半夏等常见药材。
开春后,田野里冒青时,母亲就会到采一些蒲公英、刺菜、车前子等野菜给孩子们解馋,有荠荠菜的饺子,有苦苣菜的浆水,榆钱叶或槐花蒸的馍馍……只要田野绿了,农村人的餐桌上也就绿了。
那时医疗条件也不发达,基本都是口口相传用的土方法,不过有些方法挺管用,就像魏江海小时候被邻居家狗从脸上咬了两个口子,邻居老奶奶说把他们家的筷子拿一根烧成灰,压到伤口处可防止发炎,这办法倒也神奇,居然真没发炎,也没留下后遗症。所以村上人人基本都掌握一些常用药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有时还能听到大人们交流心得,有说自己吃了什么药材,用了多少量,治了什么病;有说自己吃了什么药材,起了反作用,差点没捡回一条命。魏江海不太关注药效好的,他很关注起反作用的事例,有的是用的量太大,有的是用错了药,有的则是吃了毒蘑菇,那时感觉村上人人都是“神农”尝百草。
为了研究牛究竟喜欢吃什么草,魏江海还有过跟牛一起吃草的经历,他认真观察牛吃什么草,他就吃什么草,通过观察,他采来一个一个品尝,分析牛喜欢吃那些草的原因,通过多次尝试,他发现牛大多比较喜欢吃的是偏酸和甜的草,但是具体他就再分辨不出来了,毕竟牛有35个味蕾,而他只有3个味蕾。当他回家兴奋的把这个“研究成果”告诉父亲时,却被父亲批评了一顿,原因是牛的解毒能力比人强,万一在野外中毒了怎么办?想想也对,毕竟牛的体型比人大一些,况且他亲眼见过家里的一头小牛可能是被毒草毒死的情景。
潜意识中一直有对医学的热爱,工作后的魏江海,只要有时间还会学一些医学知识。后来,他又接触了医学专家金箔写的《不可思议的人体》一书,文中提到有“生命之泵”之称的心脏每天约收缩1万次,人的一生中,心脏会射出约15万吨血液。人体全身的血管连接起来,长度可达1万公里,能绕地球两圈……魏江海感叹人类身体的奇妙,他被书中的每一个细节吸引着。
他很好奇,既然心脏供血循环流动,那么血液一分钟可以流动多长距离呢?他迅速查看了网上数据,了解了常用血管血流参数正参值,当看到门静脉平均流速148±37cm/s时,他觉得人的身体太神秘了,他一点点的探索这个伴随自己这么多年,第一次开始正式了解这个熟悉的“陌生人”。
为了加强记忆,他还把学习到的知识给杜鹃和儿子分享,当儿子听到人体的血管连起来可以绕地球两圈时,儿子也被吓的张大了嘴巴,他认真的倾听着每一个细节。
魏江海还对照人体解剖图给儿子讲解五脏六腑的大概位置,每个脏器的主要功能和注意事项,当儿子听到肝脏有再生和解毒功能,还具有分解酒精的作用时,儿子抢过话说:“爸爸,你以后可要保护好你的肝,不然你喝了酒不分解,你就又开始让我‘滚’了。”
魏江海没想到几年前喝醉酒后骂过儿子“滚”,竟然到现在儿子还拿这个开玩笑,他连忙笑着说:“好的,以后再也不敢了。”
就一个医学话题,又打开了儿子的十万个为什么,他问魏江海:“人有多少颗牙齿,有多少块骨头……”
魏江海也不嫌烦,知道的就回答,不知道的就现场跟儿子一起网上搜。后来他们还一起学习了人体的穴位、大脑的重量等,儿子还知道了爱因斯坦的大脑重点竟然比常人还轻,只有123克。此外,魏江海还给儿子普及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只有4-5分钟的黄金急救时间、人工呼吸时要往里吹气等一些急救要领。
儿子学了很多关于人体结构的知识,他显得很开心。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孩子甚至大人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有时生病了也不知道具体是哪儿疼,魏江海要把自己了解到的人体基本结构知识给大家做个科普,于是他整理了稿子,给儿子安排了一个艰巨的短视频拍摄任务。
魏江海想,如果做家长的能早早的给孩子讲一讲身体结构,或是在学校能开一门医疗卫生方面的课程,把生物课跟医疗卫生课结合起来,从小学就开始学,让孩子们尽早认识自己的身体,尽早学会急救基本方法,尽早掌握中医基础和食疗的基本方法,尽早学会常见病的治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果人人都懂基础护理、基础病保养和突发病的急救方法,或许一部分人的寿命就会长一些,或许医院就会少一些,或许病人存活率会高一些,或许国家医疗报销压力就会减少一些。
5新型工厂
一天,魏江海正在办公室写材料,一个朋友打电话约他带孩子去市科技馆,参加石膏画制作和3d绘画活动。魏江海习惯性的回道:“没时间去啊,还有好多……”
没等魏江海说完,朋友就堵住了他:“每次叫你,你都很忙,你有多忙?比市高官还忙吗?”
魏江海笑笑说:“那倒没有。”
朋友说:“明天星期六了,带孩子去一趟吧,这个活动又不是天天有。”
魏江海这才想起来又马上一周结束了,自从干了这份工作,就再没有多少休息的概念了,不过他也习惯的差不多了。
魏江海按照朋友约定时间到了科技馆,馆内已经有五六十人了,他给孩子找了个位置,自己则站到旁边听老师讲解。老师讲解完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后,孩子们就都开始动手做了。
儿子按照老师教的方法用模具做了一个石膏恐龙,接着他又参加了3d打印笔的绘画活动。
3d绘画笔引起了魏江海的注意。这支神奇的笔只要在纸上轻轻一涂,就会喷出塑料一样的液体,根据图画设计原稿,更换不同颜色的材质,就可以喷出不同的颜色,喷完后再稍微晾晒一会儿,就会出现一幅立体画,非常美观。
魏江海在一边看的出了神。他大脑中闪现出3d打印机工作时的场景,通过网络学习,了解到3d打印机中只要装入沙子、石头、水泥等必须的建材,电脑上设计好图样,启动按钮就能照着图纸自动开始浇筑,速度很快,而且很结实,可以打印自己住的房子,也可以打印办公室等等。
魏江海又联想到人的身体,每个人每天只要吃上三顿饭,就可以产生出很多奇思妙想,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那如果有一个跟人身体一样的工厂,只需要投入矿石、水、木头等基础原材料,接通燃气管,就可以生产出人类想要的东西呢?魏江海开启了疯狂大脑模式。
……
“爸爸,爸爸……”儿子叫他。
魏江海这才反应过来,笑着问:“你的那个朋友呢?”他在问朋友的孩子。
儿子说:“他们已经走了,刚才人家还给你招手呢,你都没理他们。”
魏江海有点难为情的说:“啊?!原来是这样啊。”
儿子问:“爸爸,我看你刚才在思考,你再想什么呢?”
魏江海说:“我今天看了你的这个3d绘画笔后,觉得很神奇,这个技术如果用在科学技术方面那该有多神奇啊!”
儿子不解的问:“那不是以前你说过已经有3d打印机了吗?”
魏江海说:“我说的比这个要更高级。”
儿子有些不耐烦的说:“爸爸,快给我讲一讲,我很想知道你的想法。”
魏江海说:“走,咱们一边走一边说”
每当魏江海深入思考的时候,儿子就知道肯定会有一些好玩的东西,他最喜欢跟魏江海一起天马行空的去发挥想象。
魏江海说:“儿子,你想想,我们人每天吃饱饭,是不是就可以工作了,那么,如果有一个这样的工厂,我们只要给他送进去矿石、水等这些基础原材料后,启动这套设备,你说它会不会就能够生产出我们想要的东西呢?”
这次显然儿子没听懂说的是什么。
魏江海又补充道:“假设我们把一些冶炼、加工、制作的厂子放在一起,建立一个大循环的流水线厂子,咱们就先称它为新型工厂吧。比如要建一个房子需要钢筋,我们就可以这样去做,先由电脑自动设计出图纸,根据图纸,冶炼设备开始启动找出所需的矿石原料制作出铁粉,再用另一套设备把铁粉加工成钢筋,然后再用下一套设备把钢筋折弯到所需个数。同步可以启动生产的有水泥、石子、沙石、木板、塑钢窗、电线、水管、螺丝钉、陶瓷等一系列所需物品……”
“哦,爸爸,我懂了,还有玻璃、牙刷、牙膏、盆子这些呢”儿子兴奋的说。
魏江海看儿子也跟上思路了,接着说:“是的,还有床、被子、衣服等等,也就是说我们设计完图纸到最后住进去,只需要知道生产这些物品时,其中占用时间最长的那个物品的时间就够了。”
“爸爸,那我们住这个房子就可以什么都不用带了啊。”儿子说。
“对,你甚至可以光着屁股走进去,因为衣服也替你生产好了。”魏江海说。
儿子被爸爸逗得咯咯笑个不停。笑着说:“那我妈呢?”
魏江海说:“还要你妈妈干啥?我们直接打印一个你妈妈不就完了吗?”
儿子一听又是大笑不止,然后机敏的问魏江海:“爸爸,你不会连我也不要了,直接重新打印一个儿子吧?”
魏江海说:“那不会,儿子我可能不打印,有这么一个就够了。”
儿子又被他逗乐了。
魏江海说:“当然,我们还要充分考虑保护环境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电路并联的方式,把染料管并联起来,甚至有的设备排的废气,我们可以在新型工厂里直接进行净化,或者根据能力守恒定律,再次利用……”
“爸爸,你的想法太好玩了,那啥叫能量守恒定律?”儿子问。
……
聊着聊着,就发现已经到家了。
6分段人生
儿子明显对参加今天的活动很开心,一进门就凑到杜鹃身边去,说:“妈妈,你过来,我给你说个悄悄话。”然后就把杜鹃拉到客厅去了。
魏江海心想,这小家伙准是给他妈妈说我今天讲的新型工厂了。
就在他刚换完鞋要去挂衣服时,杜鹃过来问魏江海:“怎么?你给儿子说要把我换掉吗?”
魏江海故作生气的看着一旁淘气的儿子说:“小子,我今天讲了那么多?你就记住了一句话?”
儿子说:“不,好像还有,你说我这个儿子可以继续留着,暂时不用换。”说完便故意躲藏到杜鹃身后了。
魏江海笑着说:“好小子,你给我等着,关键的话竟然一句都没记住。”
儿子就像魏江海他俩的调味剂一样,时不时的蹦出来几句雷人的话,逗的一家子开怀大笑。
淘气完了,儿子这才进入主题,给杜鹃讲起了魏江海在路上讲的新型工厂。
杜鹃听完后,泼冷水似的说:“你爸爸一天就知道天马行空的做白日梦。”
儿子没来及反驳,魏江海就笑着说:“你还别说,没准哪天就能实现呢。”
……
有一天,魏江海看到伦敦商学院的经济学教授安德鲁·斯科特和同事琳达·格拉顿写的一本书《百岁人生》,引起了魏江海的关注。书中提到不同的分段人生,如传统的学习、工作和退休属于三段式人生,但是到“后”以后可能就是四段、五段,乃至到多段式人生,亦或是延迟退休到8岁以后的三点五阶段的人生,因为退休后还有那么长时间,退休金根本不够。的在过去的2多年里,每隔1年,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会增加2岁,照此计算,2岁左右的“后”,5%的可能性会超过1岁,如果你4岁,那么5%的可能性会超过95岁,以此类推。同样,我们的职业生涯平均5到1年就会有迎来一次挑战,“后”的人,很有可能要经历四段式、五段式,甚至是多段式的人生,学习、游历、冒险、工作、创业……最后退休,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提升个人技能,只会一个“手艺”根本不够,得有多门“手艺”,事实就是这样,不论你信与不信,这些都会如期而至。
魏江海想起来,前几年还在讨论延迟退休的事,自己对照参数推算出退休年龄在65岁左右,好多人都不太理解,抱怨“8后”赶上了上学交学费、毕业工作不分配、上有4个老人再苦也不敢喊累,现在就连延迟退休这样的“好事”也要凑一波热闹……不乏会有人抱怨命苦,可是这就是社会发展趋势,势不可挡。只有学会适应这种不确定性,我们才有可能会走的更远。
魏江海合上书后,掩卷沉思,他在思考当这一天来临之时自己还能做什么,这首先还得重新研究自己。
考虑了一段时间,魏江海结合自己踏实、刻苦、善于学习的优点,悄悄的制定了一个写作计划,于是他给自己定的要求是每天都要打开电脑,至少写1字的内容,这对他来说,一天1字也不是什么难事,这样也能更好的坚持下去,目标太大,往往会早早夭折。
有一天,杜鹃看他每天都要打开电脑,有些好奇的问他:“以前没见过你每天敲电脑,最近怎么看你每天都在写东西,你在写日记吗?”
魏江海说:“我在写小说”
杜鹃以为自己听错了,又重复了一遍:“什么,你写小说?”
魏江海笑着反问道:“对啊,你认为我还写不了小说?”
杜鹃说:“你这有点跨界啊,我的意思是如果你要写小说,你这不得又重新开始学,代价有点大啊!”
魏江海说:“是啊,这也是大势所趋,每个人都将有可能会面对多段式人生,为了确保打好有准备的仗,就得笨鸟先飞啊。”
杜鹃也有些感兴趣了,问道:“什么是多段式人生?”
魏江海把《百岁人生》的书递给杜鹃,打趣的说:“重点我都在书里划过了,你可以成功窃取我的劳动成果了。”
杜鹃不服气的接过书说:“哼,别人嚼过的馍馍我不吃,我要自己看,每个人的‘三观’不同,你认为的重点不一定适合我。”
魏江海笑着说:“这倒也是,夫人说的对。”
杜鹃翻了前两页,又好奇的问:“那你写书是为了当畅销书作家吗?”
魏江海笑笑说:“肤浅,我写书也不一定要成为畅销书作家,我只是冥冥中觉得自己有这个使命,为了完成这个使命,我就得这样做。掀开中国伟大作品历史画卷看一看,《论语》、《大学》、《易经》、《六祖坛经》、《史记》、四大名著这些伟大作品,哪个是给作者给了稿费的?相反司马迁受了那么大屈辱完成了《史记》;马克思当时完成《马克思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些伟大思想后,最后连国籍都整没了,但是他们依然笔耕不辍,依然完成了这些旷世佳作。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就是要不断的内求,不断的探索,问清楚自己这辈子到底要完成什么使命,使命找到了,就根据心所指的方向去做,大概就不会错。”
魏江海看了看杜鹃,接着说:“亲爱的,学一门技能不是说一定要挣钱,有时只是一种精神追求,或是一种生存的必备技能而已。”
杜鹃默许地点点头说:“我相信你的选择是对的,期待你的作品,等你写完了我要当你的第一个读者。但是也不要太晚了,写完就早点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