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蒲江书院(2 / 2)
“你还真想当个县令啊,书院的事,为师可以帮你看着。”
姜阳一听,这肯定更好,于是打蛇随棍上:“要不,先生,请您做蒲江书院的山长?”
丞相笑着摇了摇头,然后郑重道:“这山长,还是由你来做更为恰当。
一来,你是陛下亲封的劝学从事,更为名正言顺。
二来,这对你以后在朝堂立足,也更有好处。”
姜阳站起来,对着丞相郑重一拜:“谢先生。”
第二天,姜阳便领兵去了临邛,先是去看了看小麦的长势。
一个多月的时间,已有了半尺高,整个临邛县,郁郁葱葱。
“有了这冬小麦,明年开春,临邛县便可自给自足,元君辛苦了。”
“谢将军夸赞,幸不辱命。”罗彬拱拱手,心中也十分自得。
“若是明年开春收成好,冬小麦便可推广到全益州,百姓收成倍增,元君功不可没。”
“全是将军一手促成,下官之功微不足道。”
“元君不必谦虚,本将问你,各地守旧之风盛行,有何办法,可将冬小麦,以最快的速度推广到全益州?”
芋头推广得这么慢,姜阳着实是有些怕了。
这时候,别说农民,就是那些地方官员,也一个个固执得可怕。
要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可不是下一道行政命令就行的。
从荆州回成都,他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心中有个计划,不过需要有人来实施,便想着考校一下罗彬。
“依下官之见,当命各县各乡,派劝农之吏,来到临邛县,亲自参与到冬小麦的种植,他们必然心服口服,不出两年,便可推广至全益州。”
“大善!”
姜阳没想到,罗彬居然有如此的见识。
“本将欲在蒲江书院,开设农科,传授农业之法。不知元君,可愿到书院任教?”
罗彬一听,面露喜色,立刻拱手道:“若如此,下官愿辞去籍田丞一职,专心在书院任教。”
没想到,罗彬如此的决心,姜阳哈哈一笑:“倒也不必辞官。”
废话,姜阳一心想打造自己的班底,这个罗彬,未来就是农业方面的重臣,怎么能让他辞官呢。
一行人来到蒲水畔,姜阳看着已经建好的一大片校舍,心中畅快不已。
他对季汉的改造,就将从这里起步。
这第一步,便是培养一批具有实干精神的儒生。
有了他们,才有机会是实施他的计划。
慢慢来,不着急。
眼下,农业方面的负责人有了,但是书院嘛,更重要的还是儒学,如果没有重量级的大佬坐镇,只怕没什么人来入学。
并且,丞相事物繁忙,对书院的照拂有限。
他去了荆州,书院还需有人代行山长之职。
益州是有不少大儒的。
不过,很多都是身在汉营心在曹的家伙。
杜微、周群、杜琼,这些人要么不出山做官,要么以‘代汉者,当涂高’来引导舆论,妥妥的带路党,姜阳岂能让他们来书院祸害。
至于谯周,此时还不那么出名,姜阳更是与他因为宕渠郡有嫌隙,更不可能用他。
剩下的就只有许慈、孟光、来敏、尹默这几个了,都是久有名望的大儒,姜阳也不知道自己请不请得动。
想到这,姜阳突然拍了下额头。
“我怎么这么笨,请老师帮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