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如果能够穿越,你是选择回到过去还是去往将来?(1 / 2)
她说,即使现在没有生病,她也不愿意穿越到未来。她不想知道故事的后续发展,不想被剧透。
“未来就是希望,”朱丽说,“如果你都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了,哪里还会有希望呢?你活着哪里还有什么盼头呢?你还要为什么而努力奋斗呢?”
-----------------
离朱丽预约的时间还有十分钟,李乔在办公室里大口喝着水。
她不知道哪次会是朱丽的最后一次治疗。有时候她迟到了,李乔就会想象最糟糕的情况。
她总是犹豫该不该在每周治疗的间隙中查探她的情况,或者是应该等她有需要的时候自己打电话过来?
面对一个绝症晚期的病人,治疗师的界限感是否可以有所不同呢?
第一次在大润发超市看到朱丽时,李乔很不情愿排在她负责的那条队伍里,但是自那以后,只要李乔去的时候她刚好在上班,她就会招呼李乔去她那边,李乔也总是欣然前往,如果李乔的女儿也在的话,朱丽总会多给她一些贴纸,还会和她聊天。
而当朱丽没再去上班时,李乔的女儿也注意到了这个变化。
“那个朱阿姨去哪里了?”当李乔她们去结账时,女儿会扫视每一个收银台,寻找朱丽的踪影。
李乔不是不想跟女儿探讨死亡,其实几年前她们就聊过这个话题了。那是儿子的同班同学,才十岁,就罹患肺癌,去世了。他经常到李乔家里来玩的,所以女儿也认识。
当时李乔便跟儿子女儿都解释了关于肺癌的情况,也委婉地告诉他们,他们的朋友以后将不会再和他们一起玩耍了。
他们比李乔想象中更清楚这个事情,黯然接受了事实。
也是,现在是信息社会,孩子们普遍比以前的孩子更早慧,更成熟。
现在,面对朱丽这个问题,李乔的做法是,她假装自己认识的只是身为收银员的朱丽,她对女儿说:“或许她换了排班的日期,又或许是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
“她不会去找新工作的,”女儿说,“你看不出来吗?她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女儿的回答令李乔惊讶——竟然连一个小孩子也能看得出来——呃,又是早熟惹的祸!
当李乔回到办公室等待朱丽到来的时候,她也忍不住开始思考女儿问过的问题:“朱丽去哪里了?”
通常,心理师们都会把结束一段心理治疗称为治疗的“终结。”李乔一直觉得这个词听上去有点刺耳,因为治疗结束应该是温暖的、让人感动的经历,苦中带甜,就像是一次毕业。
通常,当治疗接近尾声的时候,工作人员也迈入最后的阶段,那就是好好地说再见。
在最后的几次治疗中,李乔会和来访者一起谈谈“过程和进展”,总结他们在治疗中取得的改变——能够走到今天,哪些过程是对其有帮助的?哪些是没有帮助的?来访者在治疗中对自己了解了多少——自己的优缺点、面临的挑战、内心的想法和对事物的解读?他们离开之后又有哪些应对策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好帮助他们延续治疗中取得的成果?
当然,最后,通过所有这些讨论后,他们想做的还是好好地说再见。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没有好好说再见的经历,有时候甚至根本不说再见。
但当你耗费了大量时间,好不容易渡过生活中的一个难关,比起一句简单的“好啦,再次感谢你,后会有期”,一个正式的终结过程能让你有更多收获。
研究表明,人们倾向于根据事情的结局来记住自己经历了什么,所以说终结过程对心理治疗至关重要。来访者原本可能一辈子都要面对消极的情绪、悬而未决的问题或者是空虚的结局,但是终结的过程会让她们拥有一个积极的结论。
但朱丽和李乔准备的是另外一种终结的方式。
她俩都知道,朱丽的治疗一直会延续到她生命的终点,这是李乔对她的承诺。最近,她们的治疗中有越来越多的沉默,这并不是因为她们对谈话有什么避讳,而是因为这是她们最坦诚的沟通方式。
沉默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她们的情感在空气中旋转。
不过沉默也是因为她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她的精力已经大不如从前,而谈话也是一个很耗费体力的事。
但讽刺的是,朱丽虽然非常瘦,但看起来很健康。
正因为如此,许多人都很难相信她正面临死亡的威胁,有时候连李乔都会有这种错觉。
沉默还有另外一个效果:可以让她们都觉得时间似乎停止了。在五十分钟的幸福时光里,她们都能暂时逃离外面的世界,得到一丝喘息的机会。
朱丽告诉李乔,她在李乔这里感到很安全,不用在意别人对她的担忧,也不用顾虑别人的感受。
“但针对你的事,我也会有自己的感受。”李乔说。
她思考了一秒钟后简单地回答:“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