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类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269章 进退有据

第269章 进退有据(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穿成八零首富福妻 离婚后,夫人一胎三宝周总求复婚 七个疯神 重生之农家小书生 官道:从殡仪馆平步青云 崇祯十五年:召唤猛将 万道大帝 狼人杀:绑定选角系统后一举夺冠 捡来的娘子不好惹 锦鲤真千金驾到,霉运通通退散

朱元璋确实很快就知道了那一番谈话,却并没有生气,而是找到朱雄英谈了许久。

没有人知道他们具体谈了什么,只知道事后朱元璋下旨:

着太孙摄礼部、国子监、鸿胪寺事务……三衙官吏悉听调遣,不得有误。

这个任命相当突然,太孙才十五岁,且还未组建自己的班底,这时候就摄政务实在有点早了。

但随即大家就很平常的接受了这个认命。

朱雄英虽然很少露面,但之前南方除虫害、安抚蛮夷部落、上书摊丁入亩等政绩,实在太过于突出了。

属于已经证明过自己的能力,获得了百官认可的。

且他还天然拥有军方和勋贵的支持,摄政务就显得很正常了。

当然,在百官看来,此举更多是让太孙观政,并不会做出什么改变。

甚至很多人认为,这是陛下和太子在为太孙铺路。

要知道,国子监掌管天下学政,礼部掌管科举,是培养后备人才的地方。

太孙统摄两衙门,可以更好的聚拢人才,为将来打基础。

如果放在别的朝代,他们肯定不会这么想。

那些皇帝防太子和防贼一样,怎么可能会让继承人掌管后备官吏选拔。

但大明朝不一样,任谁都能看得出来,皇帝和太子那真的是父慈子孝的典范。

皇帝生怕太子能力不够威望不足,天天给他加担子。

太孙的情况也类似,早早就开始崭露头角。

现在为太孙铺路虽然早了点,可也完全符合皇帝和太子的行事风格。

然后,就有很多官吏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好好表现。

此时入了太孙的眼,那就是潜邸旧臣,将来必获重用啊。

蓝玉等坚定的太孙党,自然也是非常高兴。

纷纷放话出去,谁敢阳奉阴违糊弄太孙,他们就和谁没完。

陈景恪却比一般人知道的更多,当他看到这条任命,就知道朱元璋妥协了。

都不用想就知道,定然是因为朱雄英。

在这种事情上,谁说话都不好使,只有朱雄英才能让朱元璋去冒险。

此时他无比庆幸,还好自己一开始就抓住了朱雄英。

这些年又悉心教导,让他成了材,现在总算是有了成果。

——

朱雄英上任后并没有直接就大动干戈,而先花时间全面了解了三衙的运作模式。

这让一众文臣更是喜上心头。

这是太孙谦恭礼贤下士的表现啊,我们就喜欢这样的君主。

之后朱雄英并未插手礼部和国子监的事务,而是先对鸿胪寺下了手。

他带人制定了一套全新的宗藩规则。

说是宗藩规则,实际上就是外交准则。

在这里他将外国划分为两类五种。

第一类是藩属国,第一种是亲王藩属国,第二种是异姓藩属国。

第二类是没有建立宗藩关系的国家和势力。

一种是盟友,二种中立国,三种敌对国。

每一类国家的使节,在大明享受的待遇都是不同的。

但不管是哪一类使节,都不再拥有任何特权。

虽然朝廷律法上没有规定要优待番邦使节,但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类似的情况。

番邦使节就是拥有种种特权,很多蛮夷部落也是如此。

朱雄英将这些潜规则统统废除,将一切都摆到了台面上。

对此武将集团自然是支持的,我们在军事上打败了对手,结果人家的使节还要受优待,凭什么?

文官集团也同样是支持的。

很多人以为文官对内强硬,对外软弱卑躬屈膝。

事实上这是误解,儒家是最反对这种政策的。

不少大儒都曾公开抨击过这种情况。

遇到中原王朝强势,皇帝又比较务实的时期,外国使节就几乎没什么特权。

如果皇帝比较好大喜功,那就没办法了。

比如杨广,为了炫耀隋朝强盛,竟然要在迎接外国使节的道路两旁挂满丝绸。

遇到中原王朝虚弱的时候,比如宋朝……那是没办法。

即便是宋朝,也不缺乏强硬的文臣武将。

反过来说,为何中原王朝对待外国使节的差异如此巨大呢?

答案很简单,缺少相关的规章制度。

无法可依的情况,一切只能按照上面的意思来。

上面不说话,下面的官吏又怎么敢得罪使节?

现在朱雄英改变了这种情况,直接制定了完善的律法。

以后接待外国使节,完全照章办事就行了。

这种情况,反而是文官集团最乐于见到的。

这还不算完,这套法律还对赏赐、国礼交换等做出了规定。

赏赐是给正儿八经的藩属国的,全凭皇帝喜好。

但一般不能超过藩属国进献贡品价值的三成。

毕竟是赏赐给小弟的,不能落了大哥的面子,多给一点也能理解。

国礼交换是给非藩属国准备的,必须等价还礼。

也就是说,别人送一文钱的礼,大明就对等还一文钱,不能多也不能少。

对于这个规定,文官集团更是举双手双脚赞同。

大明暂时还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但之前的朝代可出现过太多了,其中尤以汉武帝时期为最。

别管是什么人,只要自称是某某势力的使节,带着一些礼物过来声称要朝觐天子。

只要再说几句好听话,马上就能获得几十上百倍的赏赐。

很多势力都将这种事情当做了生意,变着花样的来朝觐。

他们心里真的敬仰天子吗?

恐怕恰恰相反,这么好骗的大傻子,怎么就不多几个呢。

官僚集团难道真的不知道这种情况吗?

难道他们就真的愿意陪着皇帝当冤大头吗?

答案是否定的。

谁都不想当傻子,只是没人敢戳穿罢了。

现在朱雄英自己主动将此事摆到台面上,官僚集团自然很乐于见成的。

也因为这件事情,他再次获得了满朝文武的认可,個人威望也有了明显提高。

这其中自然有陈景恪的功劳,准确说这套规章制度,就是在他的提议下才起草的。

“中原王朝向来以天朝上国自居,从未想过与他国平等相交,所有国家都是藩属国。”

“所以也就无所谓外交制度,在这一块完全就是空白。”

“但以后大明将要面对更加广阔的世界,要接触更多的国家。”

“我们必须学会与他国平等论交,否则就是自绝于世界列国。”

“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外交制度,既可以保证大明的利益,又可以与他国正常相处。”

“我们大明的官吏与外国接触时,也有了律法章程可以依靠,处理外交事务就能更加从容。”

朱雄英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当即就决定,自己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从这里烧起。

陈景恪又说道:“第一把火从这里烧,也能避免触犯百官的利益,引起他们的不满。”

“学政和科举是国之大事,自有成熟的章程在,且备受瞩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故事新编 天赐萌宝 宠物小精灵之精灵猎手 灌篮之数据生涯 罗布泊之咒 夜行者:平妖二十年 密道追踪 超时空要塞之女神的眷顾 夜半冥婚:鬼夫大人萌萌哒 黑水尸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