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马邑之围 军臣单于:我真的不傻。……(1 / 2)
“还请单于听我一言!”聂壹不卑不亢地用匈奴语言高声回话。
“你会说我们的话?”军臣单于这才把眼睛从那一堆财物是移到他身上。
聂壹的话一套一套的, 皆是照着单于喜欢的话说:“我聂家世代长在雁门,我自小便听闻胡人皆是天之骄子!向往在草原是纵马驰骋!”
“我接手聂家后,也与不少胡人做生意, 从他们那里得知了冒顿单于的事迹,心生仰慕,可惜冒顿单于仙逝,终不得见,因而常常感叹不与英雄生于同一时代。”
这可就是违心话了,谁想和冒顿单于生活在一个时代啊?那时候边关比现在还惨, 他要是生在那个时代怕不是连项上人头都保不住。
不过这话军臣单于很受用,毕竟对于匈奴来说, 冒顿单于是类似于始皇帝的存在。
“直到军臣单于即位,我便知单于和冒顿单于一样!实在是一代雄主!单于将带领胡人更加强盛!”
听他将自己与冒顿单于相提并论,军臣单于更高兴了。
“我也知自己除去经商毫无才能, 既不会治国也不会领兵,想来难以对单于有所贡献, 故而带上家财投奔, 希望能略尽绵薄之力!”
军臣单于看着眼前长长的竹简礼单, 心下满意, 不过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聂壹见状, 心生一计:“我在马邑也有些势力,为助单于,我愿帮单于斩杀马邑县令,他与我素来不和, 我能想办法让马邑举城投降,届时单于可如入无人之境,以马邑为起点, 整个雁门都将是单于的囊中之物!”
直到此时,军臣单于才有些意动。
对他来说,聂壹的财富再多,怎比得一整座城?
何况雁门可不是普通的小村庄,那可是汉人的屏障,若是能里应外合,他说不定能成就比冒顿单于更耀眼的功绩。
“单于若是不信,大可将我放回去,我并不认得路,也不知晓其他的机密,单于不会有丝毫损失!我愿下次带着马邑县令的头颅前来投诚!望单于信我!”
他仿佛是胡人的忠臣一般,任哪个汉人看了都要骂一句匈奴人的好奴才。
良久的沉默与审视后,军臣单于终于动心了。
“再仔细说说。”
“是!”聂壹心下一喜,终于上钩了。
*
远在长安的刘彻前几日刚送大军出征,今日才得了空闲,立刻派人召霍去病和尚谨一起入宫。
今日正值休沐日,卫青也终于闲下来,和尚谨在卫家屋檐下闲聊,问起霍去病的近况。
学馆里大都是同年龄的孩子,卫青原以为他们能做个玩伴,却不想霍去病在学馆一心学习,虽有朋友,却不是那种交心的。
据学馆的夫子说,霍去病平日里学习认真,只是话很少。
“谨,夫子说的真是去病?”卫青都怀疑是不是这个月他和陛下都在忙马邑的事情,忽略了霍去病的身心成长。
尚谨看了一眼院子角落里正在和獒犬玩闹的霍去病,这才说道:“自然是真的,不过我没觉得他话少啊?”
“有件事前段时间瞒着你,你如今空闲些,我想也该告诉你,有同窗说去病是私生子,嘴巴不干净,我还和去病给了他个教训。”
卫青蹙眉问:“这事你们怎么不和我说?”
他没想到外甥在学馆里受了欺负。
“那孩子的父亲乃是九卿之一,闹大了反而不好。”
即便卫家如今颇受宠信,可底蕴不足,还是少起冲突为好。
要不是他发现霍去病不对劲,霍去病还准备把这件事瞒下去。
他一边觉得霍去病竟如此懂事,一边觉得不能委屈了霍去病。
小孩子间的矛盾自有小孩子的办法。
“我和去病能解决,你们这段时间忙得很,少儿和去病也觉得不打扰你们才好。”
卫少儿知道这件事,也认为不告诉卫青为好。
他来到大汉以前一直觉得霍去病该是和王离差不多的性子,定是直率活泼,如今相处下来却发现霍去病比王离多了几分沉稳与多思。
虽说霍去病在他们面前确实是直率活泼的,但在其他人面前确实如史书所说的那般少言不泄。
这其中或许有成长环境的不同,也有卫青对他的影响。
“那人已经道歉了,说只是学舌,如今改了,还赔了礼。”
论起这些闲言碎语,其实霍去病经受的算好的了。
霍去病出生没多久卫家就脱籍了,如今也称得上一句官宦子弟。
孩子的恶意与喜爱都过于直白,想要改变也不是难事。
学馆中说闲话的到底是极少数,这也只是第一次有人对霍去病恶语相向,既然保证以后不会再犯也就不再追究。
而卫青的出身让卫青遭受了更多的非议。
有不在意出身单纯被卫青人格魅力吸引的人,自然也有看不起卫青的人。
有人觉得卫青奴隶出身,却因为卫子夫的原因受到刘彻的提拔,做官的路不正当,也有些人未必是偏见,而是嫉妒。
尚谨其实不大明白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在他看来,真要论起来,没一个做官是堂堂正正的。
即使卫青是外戚又如何?靠家族的荫庇做官不也是走关系?外戚能做官因为沾亲带故,难道任子就不是因为沾亲带故?
不过这个道理世家即使明白也心安理得,他们自己可以靠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但是一个奴隶因为裙带关系成了官,即使有真才实学也是不行的。
卫青何尝不明白那些人对自己的态度?只是他可以受委屈,但他不希望看见霍去病受委屈。
“下次若再有这样的事情,定要同我说。”卫青心中有些懊恼。
“仲卿放心,学馆里不会再有这样的事了。”尚谨温言安慰,“本来也只是两个孩子这样,领头的孩子都被收服了,其他几个自然也会慢慢和去病熟络起来。他们乐意和去病一起玩,去病还不一定乐意呢。”
交友的主动权始终在霍去病手中,如果霍去病想,他能很快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
“舅舅!我都听到了!”霍去病抬头看向卫青。
他们虽然隔的远,但是霍去病还是听到几个词,猜出他们在谈论之前的事。
“去病……”卫青叹了一口气,走到霍去病面前。
“我只是不想你担心,所以才不要告诉你。”霍去病虽然在外人面前少言寡语,但是很少对卫青有所隐瞒,“我不在意他们说的话,英雄不问出处!”
那些人在他面前说那些话的时候,霍去病连表情都没变,那些人讨了个没趣,没得到想要的反应,之后也就不说什么了。
要不是尚谨知道了这件事,他都懒得理这群所谓的同窗。
他人的言语从来不会影响他决心要走的路,路的终点站的也不是这些人。
“我相信,你会是我们的骄傲。”卫青将霍去病拥入怀中,他的外甥远比同龄人要坚定,也更有勇气和志气。
*
刘彻兴致勃勃地考较着霍去病的功课:“去病最近学了些什么?”
“《仓颉篇》快学完了。”霍去病虽然嘴上说着不想读书,其实学起来比谁都快。
刘彻一连问了几个问题,霍去病都答上来了,字也写的不错,刘彻夸奖道:“学得挺快嘛,真聪明。”
“你和谨去一边玩吧。”
虽然是休沐日,但身为皇帝加班也是常事,反正还有卫青陪着他。
刘彻也不在意霍去病和尚谨在旁边会不会吵着他,他就喜欢有些声音在旁边,不然这么多政务能把他折磨死。
“今天讲什么啊?”霍去病兴冲冲地问。
每次下学回来的路上,尚谨就和他讲古时的战役,他可喜欢听这些了,连着刘彻和卫青没事的时候也跟着霍去病一起听。
“昨日讲了齐国北平山戎,今日讲诸侯国内部的战役吧?”尚谨和霍去病讲这些,既是打发时间的故事,也是潜移默化的培养。
霍去病每日都要听,得亏春秋战国天天打仗,能从今年讲到明年。
“好!”
“去病知道城濮之战吗?”尚谨今日讲这个战役是有深意的,“是昨日那个故事二十年后了。”
“没听过,是哪两个国之间的啊?”
“晋与楚,晋文公与楚成王。”
听尚谨讲了这么些时日,霍去病已经能把谥号和人对上了,晋文公就是重耳。
“寒食节?”
“对,就是那个重耳。”
“我知道!退避舍对吧?舅舅和我讲寒食节由来的时候讲到过。”
寒食节其实是很早就有的节日了,原本和晋文公也没什么关系。
舅舅说晋文公和介子推那个割肉做汤和烧死的故事是庄子讲的,《左氏春秋》里没那么复杂。
不过好多人当真了,说寒食节是由此而来。
“对,城濮之战与退避舍息息相关。楚国发兵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文公决意救宋,但是他曾与楚成王许下退避舍的承诺。”
“如果向楚国说情,怕楚国不肯;如果和楚国打仗,他心里是不愿打的,也担心齐国和秦国的态度。”
霍去病好奇地问:“那他是如何做的?”
春秋战国的故事实在太精彩了,经常出乎意料。
“这其中的事有些复杂,不是一时二刻可以说清的。”
“晋文公逃亡时虽与各国交好,但是也有怠慢的,比如卫国郑国,甚至郑国大夫叔瞻告诉郑公,若是不以礼相待,不如杀了重耳。”
“好像在哪听过这样的话?”霍去病觉得这话有点耳熟,“商鞅?”
尚谨失笑道:“确实很像。”
“他们为何总是不听劝啊?”霍去病实在不明白这些国君怎么就是把臣子的话当耳旁风。
“他们若是听劝,这史书便要改写了。”尚谨继续讲,“于是晋文公决定使一招围魏救赵,这可比围魏救赵的典故还早。”
“当时楚国才攻打占领了曹国的领土,又与卫国通婚,他要攻打曹与卫,逼楚国救援曹卫以解宋国燃眉之急。”
霍去病点点头,这招阳谋真是好用,明知道对方是围魏救赵,可不得不去救。
“等到十二月时,晋文公已将太行山以东都打下来了。第二年晋文公要借道攻打曹,卫成公拒绝了。”
“确实该拒绝,唇亡齿寒。”霍去病觉得卫成公肯定是吸取了虢国被晋国灭国的教训。
这么一说,晋献公好像还是晋文公的父亲,这就更巧了。
“然后晋文公就直接一起打了。正月,晋军攻下了卫国的五鹿。”
许是一切冥冥中注定,当年重耳路过五鹿,饿得实在不行了,于是向村民乞讨,只得到了一块土。重耳原本很生气,赵衰安慰他说土象征土地,是臣服之意。如今这块土地真的归他所有。
“那卫国现在怎么办?”
“二月时晋文公与齐昭公结盟,卫成公见状请求参加结盟。”
“啊?”霍去病一愣,大约没想到卫成公如此的……能屈能伸。
“时代如此,各国间从来都不可能是永远的盟友。或许它们之间有血海深仇,但是必要之时一样可以结盟,或许它们曾经是盟友,明日也一样可以翻脸不认人。”
霍去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问道:“晋文公不会答应的吧?”
“嗯,所以卫成公又想与楚国结盟,遭到了其他人的反对,最终被驱逐了。”
“驱逐他们的国君?”霍去病觉得这个时代真是超出他的想象。
“那个时候也不是稀罕事,即使是姻亲,卫国和楚国的关系也没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