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中学和小学(1 / 2)
大明有163个府,35个直隶州,1427个县。
最少要建163个中学,1462个小学,光是建设资金,就是一笔大数字。
这笔钱是由当地官府、当地富人、大明慈善基金会共同出资,当地官府、当地富人只需负责一个学校,而大明慈善基金会需要负责所有学校。
即使一所学校出资一万两银子,加起来就需1625万两,相当于大明以前的四年国库银子收入,堪称天文数字。
现在的大明慈善基金会肯定没有这么多银子,但基金会的会长是谁?
皇后娘娘!
他男人有的是金子!
天启皇帝决意投资教育,一是教育会培养出许许多多的人才,并且是懂得自然科学的人才;二是这么多资金流入市场,也会促进各地建筑业、建材业的发展,会让许多商户、工人赚到钱。
投资教育,其实建设校舍是最简单、最没有难度的,制定教材,招聘教师才是最困难的。
四门主课:国文、数学、地理、自然科学,这里面除了国文没有问题,其它几门在大明根本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以借鉴,皇帝又不能直接从现代世界照搬过来。
现代世界小学生的数学教材,对大明小学生来说,太难了。
自然科学,更是一本全新的教材,在现代世界也没有现成的,在皇帝的设想中,要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大明学生渐渐了解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渐渐喜欢深入了解,喜欢动手实验,喜欢钻研进去。
这才是培养科学研究者的正确方式。
现代世界那种灌输式的教育,导致许多学生对理科知识产生厌倦,怎么可能学得好?
在大明这个时代,理科知识属于原始基础状态,需要有更多的人去参与研究,去不断探索,他们获得的成果才是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才能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才能教导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才会对社会生产力有促进提高。
如果天启皇帝从现代世界直接引入先进成果,而大明缺乏基础理论知识,缺乏人才支撑,那就是在沙堆上建塔,很容易倒塌。
但是天启皇帝充满信心,他相信泱泱大国,煌煌大明,集全国之力,肯定能办成。
因为这个民族是聪慧勤劳的民族,是能屡屡创造奇迹的民族!
关键是他这个皇帝要做得正、带好头,制定好框架。
天启皇帝又把顾秉谦叫来,两人密谋了半天,顾秉谦才脸色凝重的离去。
第二天的早朝,皇帝又抛出重磅炸弹。
“朕提议,朝廷设立国家教育总局,将原属礼部的教育职能归属国家教育总局,该局直属于内阁,具体工作由内阁次辅朱延禧负责。”
朱延禧听了心里咯噔一下,这事儿皇帝事先没跟我沟通啊,他眼神在顾秉谦脸上扫了一下,发现这老小子如老僧入定一般,没有丝毫变化,看不出一点端倪。
难道皇帝跟顾秉谦单独商量了?看着也不像啊。
唉,都说圣心难测,他这个皇帝的老师,对这个学生也是越来越捉摸不透了。
朱延禧关心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自己是不是失掉圣宠。
他是内阁次辅,又身兼礼部尚书,现在把礼部的教育职能划到教育总局,又让他分管,这压根儿没啥变化嘛。
想到这里,次辅大人心里笃定了许多,皇上还是信任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