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关起门来做猫粮(1 / 2)
秋收前,林书语跟郑家妯娌俩如愿以偿的“换”到了好些个山货。
顾家是“囤”了棉花的,林书语准备了20斤棉花,若干钱票,换给这些老乡。
除去之前定下的坚果,晚秋的松茸还是有点分量的。
一颗颗的松茸被干净的打理了,老乡们都很用心啊。
猴头菇可遇不可求,只背了一背篓来,是整个大队有经验的巡山人找到的。个头有大有小,最大的一个得有面盆大,很是夸张。
他想全部换棉花,家里大儿子准备说亲了,添床新棉被再给家里人做身新衣服。
想着这背篓能换个五六斤就不错了, 没想到林书语给换了八斤多。再加上跟唐文雅“换”的红色布料,大儿子的婚事能办得很体面了。
对于有老乡来场里的事情,大家都多想,场里部分人是知道顾家今年回京过年去,也知道林书语再“换”山货的行为,都没说什么。
现在时代就这样,谁家没有要“换”东西的日子,谁也不是白眼狼去做那举报的事情。
“换”好物资的那些个老农们也很高兴,背着棉花揣着钱票归家去咯。有的换了三五斤新棉花,有的换了钱票,总之交换双方都很满意。
这在之前都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些个山货家家都有,运气好的话送去黑市能换到点东西,但也不多,像林书语几人这样大方的人家很少了。
猴头菇照旧晒干,碎屑被直接混着煮了粥,松茸就全部清洗干净准备做成松茸酱了。
今年顾家也煮了几次菌锅汤,两个小孩已经能开始吃些饭菜了,只要注意细嚼慢咽些就好,为此,夫妻两人特意准备了孩子们专用的碗筷,以及坐着能跟夫妻二人同高的椅子,此后家四口围坐着八仙桌吃饭就方便多了。
两个孩子喜欢自己拿着勺子吃饭,只是小胖手不太灵活,时不时把饭菜弄出来,之前林书语还会端着碗喂,现在就让两个孩子自己吃吧。
顾煜景老实沉稳的性子就体现出来了,几天下来,他就能自己舀起碗里的饭菜,放进嘴里,稳稳当当的,一点都不撒出来;
稍微暴躁点的顾煜祺就没那么快了,依旧会撒出来好些,越急越舀不起来东西,更别说喂到嘴里了;
这时,严父顾北渊上线,严肃的看着他,骂上几句不准浪费粮食的话语,偶尔再上手,帮着顾煜祺放慢动作,一段时间下来,性子磨平了点,在饭桌上也规矩多了。
~~~~~
秋日凉爽的晚风开始慢慢变冷了,山间地头的人们也都加紧了手上的活计,秋收陆陆续续开始了。
准备“偷懒”的林书语依旧选择去蹲点晒谷,两个调皮蛋自然跟着去了。
有两个孩子和后勤的一个同志在旁,林书语不能明目张胆的“加料”,只能是早早晚晚趁人不在的时候才大量大量的“加料”了,好在刚收上来的作物都是大堆大堆的堆着,动手脚什么的还是比较方便的。
在农场的三年时间里,林书语可谓是深藏功与名啊。
毫无悬念的,今年农场大丰收了!
玉米总产量比去年高了近一倍的量;就连采挖的20多亩红薯田,也都是硕果累累的,个头大些的得有两三斤了,加上本就高产的小麦,场里今年爆仓了!!
出于全方位的考虑,场里只得是联系粮站出售万斤粮食,再均价给知青们员工们都提前卖上一部分粮食。
知青们很是欢喜,因为农场的称永远都是给得高高的,从农场买些粮食寄回去,刨开运费,依旧是划算的。
为了庆祝丰收,场里宰杀了好些个鸡鸭大鹅的,给辛劳的人们都添补添补油水。
收完玉米就该归田撒麦子咯,秸秆什么的留一部分,剩下的就做人情分给了相邻的几个生产大队,他们养着牛羊骡子,消耗自然不少。
农场现在基础设施很是完善了,资金也算富足。跟镇上的养殖场打了招呼,还批了条子,就连牲畜圈都已经开始建设了,来年养上些个牛羊。
“主任,今年桦甸农场跟市里的客车能不能批下来了?”顾北渊开完会,找到了负责交通一块的同志,问道。农场人多起来了,但是交通工具没几样,这不像话。
“批了批了,我办事你放心!来年春耕啊,就能用上了!” 这年代的客车,是紧俏货,批了条子还得等上好久。
“那行,谢谢主任!我就不打扰了!” 得到想要的答案,顾北渊也不多留。得归家去咯,这次出来开会又是两天。
这边顾北渊在市里跟黑老大交涉呢,林书语也接到了老爷子的电话。
不出意外,还是催几人回京的。
“曾爷爷!”两个孩子贴着电话筒,脆生生的叫道。跟着妈妈接听了几次电话,他们已经知道了,电话那头的,是一个叫曾爷爷的老头。
“哎,爷爷的乖乖曾孙啊,吃饭没有啊~” 顾老爷子性子本是温润的,可谁让他碰上了乖巧叫“曾爷爷”两个曾孙呢,这不,没眼看没耳听的小江又躲去厨房了。
“吃了!”一岁半多的两个孩子已经能听懂些简单的交谈了。
“那就好,那就好,书语啊,你们日子定了没有啊,我让小江去接你们~”言归正传,催人才是老爷子的最终目的。
“爷爷,我们打算再有一个多月就回来了!”林书语跟老爷子谈着归期。
现在是九月中,再有一个多月那就是十月底十一月初的样子,也快了。
打完电话的母子三人,又又又去牲畜圈了,有两只老母鸡抱窝孵了好些个小鸡崽,两个小屁孩很是喜爱,恨不得抱上几只回家去。
林书语自是不会纵容的,再说养殖家禽是不合规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