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皓首霜颊如雪(1 / 2)
少妍好不风光地细细介绍起来,“镂空的高底,对应时节琢刻不同的花形,而鞋底中空处可放入采来的花瓣,不仅走起路来摇曳生姿,木香中还伴着新鲜花朵的芬芳,淡淡的,大有意趣。”
“哇,”少姝赞叹,多么美妙的东西,她是挤破脑袋也想不出来的,“步步生莲香,步步生桃香,步步生梅香……姐姐果然匠心独具!”
作为男孩子的子默却完全领略不到,打量了半晌,扭头和少嫆轻声揶揄:“亏得她想得出来,光顾着惺惺作美,全不体谅下人洒扫之辛苦。”
少嫆嗤嗤发笑,忍不住逗他:“可是我也觉着挺好看的,改天学少妍姐姐做一双,届时就劳烦小弟‘辛苦’了!”
气得子默干瞪眼。
子献则走到祖父母身边求证:“少妍姐姐的新鞋子,阿翁阿婆也能入眼吗?”
二位老人对视一眼,还是郭太夫人先笑眯眯地开口了:“到了阿婆这年纪呀,但凡不要丑得太‘麻烦’人,都能看得入眼。而且,内在的人品和外在的皮相分得很清,各归各,皮相再美,充其量也是皮相的美——这一点,子献能了解吗?”
子献若有所思:“嗯,希望我能早点体会。”
郭太公却说:“也不用那么早,先放开了眼尽兴去看,长了这双眼,不就这点子乐趣吗?哈哈哈!”
见老妻嗔怪地给了他个眼色,郭太公又指指老妻的发髻:“子献说实话,你阿婆新染过的发髻是不是很好?我就分外入眼!”
(古代染发技术:据史料记载,古代的埃及人、罗马人、日耳曼人、中国人和印度人很早已开始染发。大约在4000年前,埃及人用散沫花的热水提取物将头发染成橘红色。罗马人用醋酸铅掩盖灰发,方法是用浸醋的铅梳子梳理头发,使其变黑。日耳曼人则用羊脂和植物灰汁混合将白发染黑。在欧洲尚有用胡桃染料将头发染成淡棕色,用春黄菊染料将头发染成黄色。中国文献中较早记载染发的历史人物,是2000多年前的王莽。王莽68岁时册立淑女史氏为皇后,当时他已“皓首白须”,为了掩盖自已的老态,特地把头发和胡须都染黑了,《汉书·王莽传》称他是“欲外视自安,乃染其须发”。王莽究竟用什么材料染黑须发呢?《汉书》里未载明,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了某些能使白发变黑的药物,例如白蒿能“长毛发令黑”。汉代以后,人们认识和采用的染发剂就越来越多了。)
这回不只子献,所有孙子孙女齐齐放声:“好看!好看”
“这老头子,真是的……”郭太夫人美滋滋地抬手扶了扶耳边纹丝不乱的低髻,“要不是为着图个喜庆,我还下不了决心,孩子们会说我老来俏了!”
“怎么会?”少姝拉着少妍过来,嘴甜地叭叭个不停,“阿婆的乌发瞧着好生自然,人也显得精神倍增了!我说呢,刚刚见阿婆时,就觉得有哪里不一样。”
“平时我也不太会染的,还是文娟那孩子有心,特地早起给我做的,她手艺娴熟,我说捎带着让老头子也染染,可他偏不肯,这会儿又说入眼了,后悔了吧?”
郭太公举起精瘦的大手摇了摇,坚定答:“男女是不一样的,再入眼我也不会染!”
少妍开玩笑:“阿翁对白发情有独钟。”
郭太公那叫一个得意:“我这捧花白须发多么难得,好容易长成如今的样子,不如索性再白些,待成了皓首霜颊如雪才算合了心意,不掺杂一丁点儿的青丝,老头子我会更抖擞哩!”
子献趁势道:“到时候我们不喊阿翁了,得改叫‘阿翁老神仙’喽!”
大笑声再度四起之际,郭太夫人却抚着少姝后背轻声道:“别听他们瞎说,我瞧着,你母亲鬓边的一绺银丝就长得恰到好处,不多不少,极有风韵的,配她的雍容气度再合适没有。”
这话说到少姝心里,少姝忙不迭回答:“是吧,我也同阿婆的相法一样,都等不及快点老了,也长出那么一绺来,好‘点缀点缀’!”
郭太夫人笑得直抽气:“哎哟哟,果然是傻孩子讲傻话,你可千万别老啊!”
郭太公全不同意:“这孩子一回来就能逗得你合不拢嘴,人机灵着呢!”
“话说回来,穿扮得体的人就是不一样,说明其人眼光很是独到,有的人虽然长得标致,穿扮就像临时借别人的,说不出来哪里怪怪的,反正就是不贴合,不顺眼。”少妍好像在拐弯抹角地自夸,话锋一转又卖起乖来,“人都说阿婆打年轻的时候起,就是远近闻名的佳人,因此调理出来的媳妇们都错不了!”
“哪里像你说的那样好,年轻做媳妇的时候讲究些,是担心婆家人看着不像,后来为人母了,是替子女们着想,好赖得让他们觉得母亲颇也可观,到目下轮到给孙辈们撑场面,总不能让孙媳妇嫌弃挑剔起来,觉得咱这婆子装容粗鄙,难登大雅之堂不是?”郭太夫人征求同意似的,回看一眼自家的老头子。
“瞧阿婆说的,嫂嫂才不会那么肤浅。”子默与少嫆同时笑答。
郭太公颔首:“老婆子,别怕人说你老来俏,咱也不是全为着自已,不拘花费多少,量力而行即可,保有洁净体面,全家上下都高兴!”
正热闹的时分,王文娟风风火火地进门来了。
她额角覆了一层细密光亮的汗珠儿,特来向郭太夫人禀明几桩礼数事项。
因有外县门生特地差人持了名帖送寿礼来,这是她作为孙媳掌事的头一遭,其中有不明之处,故来专讨老人家示下。王文娟心中忖度,还是理清问明了更为妥当,日后恐有延迟失误,恐怕惹人笑话。
王文娟对着单子一一禀明:“这几家的礼先收在账房里了,礼单也上了簿子。”
郭太夫人把纸张推远了,眯着眼看看,再蹙额想想,接着缓缓点起了头:“好,既如此,就这么收起记下吧,你阿翁领谢的名帖都交于各来人了?”
见王文娟称是,她又简短交待几句:“各来人先都让吃饭去,返程远些的,用收拾出来的几间客房留宿招待,明日回时,依你行事惯例赏了他们即可。”
王文娟唯唯应下,这才趁机缓口气,同刚进家门的少姝说笑两句。
心明眼亮的她当然看得出来,两位老人由晚辈至亲环绕在当中,心里十足透着美气:“对了,要跟阿翁阿婆说一声,三叔母正陪着我家阿姑在库房中挑拣几案,哦,就是明日要摆在中堂待客用的,说是一会儿就过来瞧你们。”
郭太夫人失笑:“怎好叫她一进门就脚不沾地地忙活。”
与此同时,县治后院里,县令夫人刘氏正冲着贾敏求搔头不已,犯愁地与他商量:“明日便是郭太公八秩荣庆,真不晓得准备什么寿礼妥当?吃的太常见,送书册字画到华岩馆?感觉是奔鲁班门前去耍大刀。”
贾敏求放下手中书卷:“算你说对了,人家最不缺的就是这个了。”
“郭氏书香门第,还不能摆阔气,送得太浮夸了,唉,真费思量。”
“不必忧心,有好意头即可,郭家又不是什么外人。”
调度下人翻找了良久,两夫妻终于敲定了一对白玉如意手柄的麈尾方罢。
(麈尾:在文献记载中,麈尾最早出现于东汉,此后便出现于魏晋清谈活动之中,是清谈家经常用以显示身份的一种道具,是有特定意义的风流雅器与隐逸象征。直到唐代,还在士大夫间流行,宋朝以后逐渐失传。麈尾形如树叶,有点像现代的羽扇,可又不是扇。麈尾也绝不像拂尘,拂尘的形制、用途与麈尾大不相同。《说文解字》曰:“麈,麋属,从鹿。”;司马光《名苑》云:“鹿之大者曰麈,群鹿随之,皆视麈所往,麈尾所转为准,于文主鹿为麈。古之谈挥焉。”——说明麈是一种大鹿,与群鹿同行,麈尾摇动,可以指挥鹿群的行向,“麈尾”即取义于此,盖有领袖群伦之义。魏晋六朝,只有善于清谈的大名士,才有执麈尾的资格,那是不能随便交与他人,特别是交与侍从代为掌管的。华贵的麈尾极受名流重视,大名士王濛病重时,在灯下转动麈尾看来看去,长叹不已;王濛死后,另一大名士刘惔把犀麈尾纳入棺中。麈尾与名士,可谓“生死与共”了。)
贾敏求左看右看,越发满意:“此物不俗,想当年,我们读书时,已鲜少有机会听闻郭太公与人清淡作论了,寥寥可数,却是永生难忘的盛会啊!”
“我这就叫人去装妥了写单子,交给妥当人收好。”刘氏起身。
贾敏求特意嘱咐:“不用别人,明日叫飏儿拿着便好。”
“话说回来,穿扮得体的人就是不一样,说明其人眼光很是独到,有的人虽然长得标致,穿扮就像临时借别人的,说不出来哪里怪怪的,反正就是不贴合,不顺眼。”少妍好像在拐弯抹角地自夸,话锋一转又卖起乖来,“人都说阿婆打年轻的时候起,就是远近闻名的佳人,因此调理出来的媳妇们都错不了!”
“哪里像你说的那样好,年轻做媳妇的时候讲究些,是担心婆家人看着不像,后来为人母了,是替子女们着想,好赖得让他们觉得母亲颇也可观,到目下轮到给孙辈们撑场面,总不能让孙媳妇嫌弃挑剔起来,觉得咱这婆子装容粗鄙,难登大雅之堂不是?”郭太夫人征求同意似的,回看一眼自家的老头子。
“瞧阿婆说的,嫂嫂才不会那么肤浅。”子默与少嫆同时笑答。
郭太公颔首:“老婆子,别怕人说你老来俏,咱也不是全为着自已,不拘花费多少,量力而行即可,保有洁净体面,全家上下都高兴!”
正热闹的时分,王文娟风风火火地进门来了。
她额角覆了一层细密光亮的汗珠儿,特来向郭太夫人禀明几桩礼数事项。
因有外县门生特地差人持了名帖送寿礼来,这是她作为孙媳掌事的头一遭,其中有不明之处,故来专讨老人家示下。王文娟心中忖度,还是理清问明了更为妥当,日后恐有延迟失误,恐怕惹人笑话。
王文娟对着单子一一禀明:“这几家的礼先收在账房里了,礼单也上了簿子。”
郭太夫人把纸张推远了,眯着眼看看,再蹙额想想,接着缓缓点起了头:“好,既如此,就这么收起记下吧,你阿翁领谢的名帖都交于各来人了?”
见王文娟称是,她又简短交待几句:“各来人先都让吃饭去,返程远些的,用收拾出来的几间客房留宿招待,明日回时,依你行事惯例赏了他们即可。”
王文娟唯唯应下,这才趁机缓口气,同刚进家门的少姝说笑两句。
心明眼亮的她当然看得出来,两位老人由晚辈至亲环绕在当中,心里十足透着美气:“对了,要跟阿翁阿婆说一声,三叔母正陪着我家阿姑在库房中挑拣几案,哦,就是明日要摆在中堂待客用的,说是一会儿就过来瞧你们。”
郭太夫人失笑:“怎好叫她一进门就脚不沾地地忙活。”
与此同时,县治后院里,县令夫人刘氏正冲着贾敏求搔头不已,犯愁地与他商量:“明日便是郭太公八秩荣庆,真不晓得准备什么寿礼妥当?吃的太常见,送书册字画到华岩馆?感觉是奔鲁班门前去耍大刀。”
贾敏求放下手中书卷:“算你说对了,人家最不缺的就是这个了。”
“郭氏书香门第,还不能摆阔气,送得太浮夸了,唉,真费思量。”
“不必忧心,有好意头即可,郭家又不是什么外人。”
调度下人翻找了良久,两夫妻终于敲定了一对白玉如意手柄的麈尾方罢。
(麈尾:在文献记载中,麈尾最早出现于东汉,此后便出现于魏晋清谈活动之中,是清谈家经常用以显示身份的一种道具,是有特定意义的风流雅器与隐逸象征。直到唐代,还在士大夫间流行,宋朝以后逐渐失传。麈尾形如树叶,有点像现代的羽扇,可又不是扇。麈尾也绝不像拂尘,拂尘的形制、用途与麈尾大不相同。《说文解字》曰:“麈,麋属,从鹿。”;司马光《名苑》云:“鹿之大者曰麈,群鹿随之,皆视麈所往,麈尾所转为准,于文主鹿为麈。古之谈挥焉。”——说明麈是一种大鹿,与群鹿同行,麈尾摇动,可以指挥鹿群的行向,“麈尾”即取义于此,盖有领袖群伦之义。魏晋六朝,只有善于清谈的大名士,才有执麈尾的资格,那是不能随便交与他人,特别是交与侍从代为掌管的。华贵的麈尾极受名流重视,大名士王濛病重时,在灯下转动麈尾看来看去,长叹不已;王濛死后,另一大名士刘惔把犀麈尾纳入棺中。麈尾与名士,可谓“生死与共”了。)
贾敏求左看右看,越发满意:“此物不俗,想当年,我们读书时,已鲜少有机会听闻郭太公与人清淡作论了,寥寥可数,却是永生难忘的盛会啊!”
“我这就叫人去装妥了写单子,交给妥当人收好。”刘氏起身。
贾敏求特意嘱咐:“不用别人,明日叫飏儿拿着便好。”
“话说回来,穿扮得体的人就是不一样,说明其人眼光很是独到,有的人虽然长得标致,穿扮就像临时借别人的,说不出来哪里怪怪的,反正就是不贴合,不顺眼。”少妍好像在拐弯抹角地自夸,话锋一转又卖起乖来,“人都说阿婆打年轻的时候起,就是远近闻名的佳人,因此调理出来的媳妇们都错不了!”
“哪里像你说的那样好,年轻做媳妇的时候讲究些,是担心婆家人看着不像,后来为人母了,是替子女们着想,好赖得让他们觉得母亲颇也可观,到目下轮到给孙辈们撑场面,总不能让孙媳妇嫌弃挑剔起来,觉得咱这婆子装容粗鄙,难登大雅之堂不是?”郭太夫人征求同意似的,回看一眼自家的老头子。
“瞧阿婆说的,嫂嫂才不会那么肤浅。”子默与少嫆同时笑答。
郭太公颔首:“老婆子,别怕人说你老来俏,咱也不是全为着自已,不拘花费多少,量力而行即可,保有洁净体面,全家上下都高兴!”
正热闹的时分,王文娟风风火火地进门来了。
她额角覆了一层细密光亮的汗珠儿,特来向郭太夫人禀明几桩礼数事项。
因有外县门生特地差人持了名帖送寿礼来,这是她作为孙媳掌事的头一遭,其中有不明之处,故来专讨老人家示下。王文娟心中忖度,还是理清问明了更为妥当,日后恐有延迟失误,恐怕惹人笑话。
王文娟对着单子一一禀明:“这几家的礼先收在账房里了,礼单也上了簿子。”
郭太夫人把纸张推远了,眯着眼看看,再蹙额想想,接着缓缓点起了头:“好,既如此,就这么收起记下吧,你阿翁领谢的名帖都交于各来人了?”
见王文娟称是,她又简短交待几句:“各来人先都让吃饭去,返程远些的,用收拾出来的几间客房留宿招待,明日回时,依你行事惯例赏了他们即可。”
王文娟唯唯应下,这才趁机缓口气,同刚进家门的少姝说笑两句。
心明眼亮的她当然看得出来,两位老人由晚辈至亲环绕在当中,心里十足透着美气:“对了,要跟阿翁阿婆说一声,三叔母正陪着我家阿姑在库房中挑拣几案,哦,就是明日要摆在中堂待客用的,说是一会儿就过来瞧你们。”
郭太夫人失笑:“怎好叫她一进门就脚不沾地地忙活。”
与此同时,县治后院里,县令夫人刘氏正冲着贾敏求搔头不已,犯愁地与他商量:“明日便是郭太公八秩荣庆,真不晓得准备什么寿礼妥当?吃的太常见,送书册字画到华岩馆?感觉是奔鲁班门前去耍大刀。”
贾敏求放下手中书卷:“算你说对了,人家最不缺的就是这个了。”
“郭氏书香门第,还不能摆阔气,送得太浮夸了,唉,真费思量。”
“不必忧心,有好意头即可,郭家又不是什么外人。”
调度下人翻找了良久,两夫妻终于敲定了一对白玉如意手柄的麈尾方罢。
(麈尾:在文献记载中,麈尾最早出现于东汉,此后便出现于魏晋清谈活动之中,是清谈家经常用以显示身份的一种道具,是有特定意义的风流雅器与隐逸象征。直到唐代,还在士大夫间流行,宋朝以后逐渐失传。麈尾形如树叶,有点像现代的羽扇,可又不是扇。麈尾也绝不像拂尘,拂尘的形制、用途与麈尾大不相同。《说文解字》曰:“麈,麋属,从鹿。”;司马光《名苑》云:“鹿之大者曰麈,群鹿随之,皆视麈所往,麈尾所转为准,于文主鹿为麈。古之谈挥焉。”——说明麈是一种大鹿,与群鹿同行,麈尾摇动,可以指挥鹿群的行向,“麈尾”即取义于此,盖有领袖群伦之义。魏晋六朝,只有善于清谈的大名士,才有执麈尾的资格,那是不能随便交与他人,特别是交与侍从代为掌管的。华贵的麈尾极受名流重视,大名士王濛病重时,在灯下转动麈尾看来看去,长叹不已;王濛死后,另一大名士刘惔把犀麈尾纳入棺中。麈尾与名士,可谓“生死与共”了。)
贾敏求左看右看,越发满意:“此物不俗,想当年,我们读书时,已鲜少有机会听闻郭太公与人清淡作论了,寥寥可数,却是永生难忘的盛会啊!”
“我这就叫人去装妥了写单子,交给妥当人收好。”刘氏起身。
贾敏求特意嘱咐:“不用别人,明日叫飏儿拿着便好。”
“话说回来,穿扮得体的人就是不一样,说明其人眼光很是独到,有的人虽然长得标致,穿扮就像临时借别人的,说不出来哪里怪怪的,反正就是不贴合,不顺眼。”少妍好像在拐弯抹角地自夸,话锋一转又卖起乖来,“人都说阿婆打年轻的时候起,就是远近闻名的佳人,因此调理出来的媳妇们都错不了!”
“哪里像你说的那样好,年轻做媳妇的时候讲究些,是担心婆家人看着不像,后来为人母了,是替子女们着想,好赖得让他们觉得母亲颇也可观,到目下轮到给孙辈们撑场面,总不能让孙媳妇嫌弃挑剔起来,觉得咱这婆子装容粗鄙,难登大雅之堂不是?”郭太夫人征求同意似的,回看一眼自家的老头子。
“瞧阿婆说的,嫂嫂才不会那么肤浅。”子默与少嫆同时笑答。
郭太公颔首:“老婆子,别怕人说你老来俏,咱也不是全为着自已,不拘花费多少,量力而行即可,保有洁净体面,全家上下都高兴!”
正热闹的时分,王文娟风风火火地进门来了。
她额角覆了一层细密光亮的汗珠儿,特来向郭太夫人禀明几桩礼数事项。
因有外县门生特地差人持了名帖送寿礼来,这是她作为孙媳掌事的头一遭,其中有不明之处,故来专讨老人家示下。王文娟心中忖度,还是理清问明了更为妥当,日后恐有延迟失误,恐怕惹人笑话。
王文娟对着单子一一禀明:“这几家的礼先收在账房里了,礼单也上了簿子。”
郭太夫人把纸张推远了,眯着眼看看,再蹙额想想,接着缓缓点起了头:“好,既如此,就这么收起记下吧,你阿翁领谢的名帖都交于各来人了?”
见王文娟称是,她又简短交待几句:“各来人先都让吃饭去,返程远些的,用收拾出来的几间客房留宿招待,明日回时,依你行事惯例赏了他们即可。”
王文娟唯唯应下,这才趁机缓口气,同刚进家门的少姝说笑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