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悬于一线(2 / 2)
这个答案让人大失所望,刘伯温作为主审官,却已胸有成竹道:
“无妨!先抓住胡惟庸,还怕它不能水落石出?”
…………
与此同时,胡家小院。
一把年纪的康伯正斜靠在大门口,拉耷着眼皮,看起来就仿佛睡着了一般。
只有他自己明白,自己心里到底有多着急,又怎么睡得着?
局势已经到了最关键,也是最危险的时刻,康伯必须时刻守在门口,注意着外面的动向。
好在经过老爷的精心布局,昨日那么一闹,滴血认亲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只要朱文正迫于压力走出来,老爷就有办法把关系做实,让对方有口难辩。
想到这里,康伯忽然又有点纳闷,程宗彦那边什么情况,怎么到现在也没派个人过来通个消息?
就在康伯胡思乱想时,一阵密集的脚步声由远而近,突然就迫到了跟前,只是碍于街道院墙,康伯一时看不清发生了什么。
他心中一紧,急忙侧耳倾听,这一听,顿时让他大感不妙!
脚步声他不是没听过,哪天赶集不是人声沸腾?
只是这次不同,那脚步声不但密集非常,更是整齐划一,隐约中,康伯甚至还能听到夹杂在其中的金属磨擦声。
他三步并作两步,风风火火冲到胡同口一看,刷的一下脸色就白了。
只见大队持枪操刀的官兵,联合一帮衙役,正气势汹汹的向前冲来,看那方向,正是自家小院。
康伯瞬间只觉魂飞魄散,拔腿就向家中跑去,一路上连鞋子都跑掉了,也浑然不知。
他一进门,便朝着院里几名家丁挥挥手,几名家丁急忙将门顶上,又随手抽出藏在怀中的短刀。
此时此刻,胡惟庸正面无表情的坐在家中,木然的就像一块石头。
自从决定跟朱文正摊牌以来,他就没一天有过好脸色,每日都是如履薄冰的感觉。
这种煎熬,即便心智坚强如胡惟庸,也让他时常有种坐立不安的感觉,尤其是今日,不知为何眼皮就是跳的慌?
他从来就不是一个甘居人下的人,哪怕生为平民,胡惟庸也一直坚信,自己终有一日能飞上枝头变凤凰。
所以十几年前,当胡惟庸得知同乡李善长,竟然依靠朱元璋混得风生水起时,胡惟庸当即就决定,他也要为自己搏一搏!
凭什么李善长行,他胡惟庸就不行?
论年龄,两人相差不大,论才干,胡惟庸自认甩李善长两条街。
后来事实也证明,自从胡惟庸来了后,李善长基本就离不开他,大小事物,时常还要请教他胡惟庸。
有能力又有野心,这让胡惟庸在狂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只是时运不济,偏偏让他遇上了朱文正!
这朱文正既不同于李善长,又不同于徐开达,他战功卓着,又才智机敏,更要命的是,他还是皇帝老儿的亲侄儿。
私下里,胡惟庸常常沾沾自喜,自叹天下无敌手,可遇上这么个朱文正,却有种既生亮何生瑜的感慨!
但再大的困难,也阻止不了野心的膨胀!
意识到朱文正将来极有可能会成为自己的阻碍后,胡惟庸早早便开始布局!
只是最开始,胡惟庸只想暗中较劲,慢慢的削弱朱文正,等待自己羽翼丰满。
可谁能想,计划赶不上变化,朱文正突然入驻中书省,又好死不死的,意外牵连出驻马店一案。
这下子,为了自保,胡惟庸想不出手都不行了!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舍得一身剐,皇帝也敢拉下马!
想到这里,胡惟庸目露凶光,悄悄按住了桌上的宝剑。
这口宝剑,他从未用过,之前都是高高供奉在厅堂中,今日不知为何,胡惟庸就是有种紧紧将它攥在手中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