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朱棣要挨打(1 / 2)
此时此刻,王宫学堂上,朱标兄弟几人昂首挺胸,坐得端端正正。
讲台上一位老先生,相貌堂堂,不威自怒,正一脸严肃的,看着堂下朱标几人。
此人正是朱标老师,一代元末大儒宋濂,在当时跟刘伯温一样赫赫有名!
宋濂有多牛?
他自幼多病,家境贫寒,以出身条件来讲,注定是要输在起跑线上,但命运虽坎坷,却不是注定的。
客观条件不好,就拿主观条件来凑!
宋濂聪敏好学,在当地有“神童”称号,硬是靠着一股学而不怠,诲人不倦的精神,成功赢得多位大师欣赏。
比如名噪一时的吴莱、柳贯、黄溍等大文豪,都曾做过宋濂老师,为宋濂饱读诗书,学贯古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这种人才一旦学成,自然不会默默无闻!
早年间,元顺帝就发现了宋濂的才华,曾数次请他入朝为官,要是换个人,看到皇帝礼贤下士,早就乐得屁颠屁颠的跑去了,宋濂却不同,他压根就不想去。
元顺帝请得多了,反而惹恼了宋濂,这位大佬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收拾东西上山出家,当了几年道士,在道观里专心写书。
后来朱元璋崛起,对儿子们的教育很看重,派人多方打听饱学之士,居然也相中了宋濂。
老朱派人去请,丝毫不出意外,也被宋濂一口拒绝。
想当初元朝皇帝都请不动,朱元璋那时还是个国公,又怎么能有这么大面子?
老朱没办法,为了朱标也是豁出去了,索性带着礼物,三顾茅庐,亲自登门拜访。
宋濂被磨的实在不行,干脆抛出个难题道:
“小儿顽劣,可以打吗?”
在宋濂想来,老朱好歹是称霸一方的诸侯,哪里会舍得自己的亲骨肉,给一个外人殴打,此事应该可以就此作罢。
却没想,朱元璋也是个猛人,干脆利落的说道:
“只要不打死就行!”
宋濂为之震动,隐隐觉得朱元璋器宇不凡,将来说不定能成大业,于是终于决定出山。
最开始,朱元璋只有朱标一个孩子,宋濂对他非常用心,朱标也知书达礼,勤奋好学,深得老师喜欢。
慢慢的,随着朱元璋实力逐渐扩大,宋濂开始意识到,老朱虽然行事果决,很有见地,但生性却有些好杀。
尤其是当他拜读到那首,“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此诗杀气太重,有违儒家君子之道!
宋濂只是个老师,教育不了朱元璋,那就干脆教育他儿子,让朱标做个谦恭有礼,仁义善良的接班人。
为此,宋濂在世子们身上投入大量心血,管教也极为严格,学习中要是稍有差错,那是真打板子,不客气。
刚开始只有朱标还好,因为朱标听话争气,等后面朱樉、朱棡、朱棣加进来,宋濂就有点头大了。
真应了那句龙生九子,子子不同!
朱标仁义有礼,处事沉稳干练;朱樉表面上看起来也很机智,背后却喜欢耍些小聪明;朱棡学东西很快,脾气却有些暴躁。
至于朱棣,明明天资不弱,却总有自己的主意,似乎天生不太守规矩,宋濂制定的学规,他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比如逃课这种事情,只有朱棣干得出来,就算挨过教训,也是一点不长记性!
宋濂站在讲台上,板起脸色,严肃问道:
“朱棣呢,为何没有来?”
下面几个世子、公子身姿坐得笔挺,神情却是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