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弃地(2 / 2)
朱棣死后,安南更是如同脱缰野马,彻底放飞自我,连续让明朝吃了好几次败仗。
洪熙年间,明朝已经有了准备和安南议和的迹象,奈何朱高煦在位不足一年,还没来得及做事。
到了朱瞻基时代,因为朱棣一朝的几样大活,国库空空如也,百姓日子困苦,实在经不起连年大战,于是朱瞻基准备撤兵,让安南重新作为一个国家,只要按时朝贡就行。
夏原吉、蹇义表示反对,因为明朝在此之前已经控制安南二十年了,一朝放弃实在太过可惜。
杨士奇、杨荣表示赞成,他俩的想法跟朱瞻基一样,国已经经不起连年大战了,再说此时的安南,反王黎利坐拥数十万大军,跟明军往来交战,一时间,根本拿不下他。
时间拖得越长,对于明朝就越是不利,倒不如及时止损,放弃这一片疆域。
这就跟评价秦始皇薄古厚今一样,朱瞻基干的事情就正好是反面,属于厚古薄今。
对当时的百姓来说,朱瞻基能放弃开疆拓土的好名声,转而重视国内百姓,这就是好皇帝。
但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放弃土地,那就是罪人,利在一时,罪留千秋!
这根本不需要争辩,我们处于现在,立场就是现在,朱瞻基自然是放弃疆域的罪人,这没啥好争议的!
这就跟武则天一样,同样是弃地,同样被骂,一个标准就没啥争议。
当然了,你要说他俩被骂我是能理解的,但是……拿他们跟慈禧比,这我就不能理解了!
一个是打了损失太大,所以不打,但主权一直都有,也没受啥欺负,一个是被人摁地上拿脚摩擦,得管对方叫爸爸,主权都丢了一半,你说他们一样?
……骂得真脏!
说回正题,虽然朱瞻基很想停止战争,专心发展,但是朝中依旧有不少反对的声音,毕竟支持开疆拓土的人不在少数。
这不是宋初,这是明初,因为朱元璋、朱棣两代雄主的不断征伐,此时的明朝正是武德充沛的时候,让他们主动弃地,不少人表示难以接受。
有争论,那就争完再说呗,朱瞻基表示不急,坐龙椅上慢慢看戏,大臣们也不急,搁下面吵作一团。
但彼时身处安南的武将们可急了,国内对于他们的征战非常不满,皇帝甚至想要撤兵,这让他们脸上非常挂不住,急需证明自己。
他们急了,而这一急,就坏了事!
宣德元年冬,黎利举兵数十万,攻打交趾,明朝大将王通大败,损兵两万余。
同年,曾统领神机营,组建史上首支炮兵部队的大将,安远侯柳升战死,所部十万明军,全军覆没!
……朝堂争吵声就此熄火,接连大败之下,大臣们已经没了继续开疆拓土的想法,有的只是及时止损,保住祖宗基业的想法。
毕竟,战争是个绞肉机、烧钱货,打赢了好说,那是开疆拓土,威服四方,打输了也好说,及时止损就是。
打疯了就完犊子了,比如杨广,三征高句丽,然后怎么着,高句丽是被削弱了,但他自己也没蹦哒多久,就销号了!
撤吧,撤吧,这仗打不起了!
宣德二年正月,朱瞻基召杨士奇、夏元吉等再议安南事务,并最终决定立陈氏后裔为王,让安南复国。
同年11月,朱瞻基下诏令身在安南的官员寻访陈氏后裔,同时赦免黎利,又下诏让王通撤兵返国。
结果没想到,诏书还没到达安南,王通已经败退到了广西。
那啥也不说了,息兵吧,以陈氏后裔陈暠为王。
然而,宣德三年,黎利遣使上表朱瞻基,说陈暠已死,陈氏后裔已经没了,请明朝封他为安南国王。
朱瞻基没同意,继续下诏寻访陈氏后裔。
宣德四年,黎利又派人来了,这次不要国王了,只求“摄政”同时还带了不少金银宝贝朝贡。
于是,宣德五年,朱瞻基下诏让黎利权署安南国事,等同于间接承认了黎利的地位。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于是,宣德五年,朱瞻基下诏让黎利权署安南国事,等同于间接承认了黎利的地位。
由此,安南丢失,嘉靖年间,明朝虽然名义上再次占据安南,但也仅仅只是名义上,再未能有实际控制。
?
,
本章完!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