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是朱不是猪啊魂淡(1 / 2)
曹操:混账东西!曹丕,看看你干的好事。
曹丕@曹叡:为何不杀司马仲达?
曹叡:父皇为何不杀?
唉~两人齐齐叹了口气,造孽啊!这老货咋就这么长寿呢?
话题继续,且说朱元璋开国之前曾发过一旨檄文,号召百姓反元,其中有四句,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前两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老朱在洪武二十一年,令蓝玉北伐,全歼北元主力后就已经做到了。
至于救济斯民,大概没有什么比让一个战后残局变为治世更好的交待了。
而立纲陈纪这句,老朱主要做的就是恢复汉唐礼制,专门制订了一本《大明集礼》规定一应礼仪。
废除胡人的跪拜制度,恢复汉人传统礼仪,稽首、顿首礼,并且禁止胡姓,像归降明朝的那些蒙古、色目人统统都要改为汉姓。
杜绝胡语,老朱钦定《洪武正韵》霸气表示来了俺们汉地,就得说汉话,至于胡语什么的,能忘就忘,忘不掉也得忘。
同时废除了胡人族中一项让汉人十分难以接受的制度,也就是曾经昭君曾遭遇过的收继婚制。
大力复兴汉文化,例如明朝初期,衣冠服饰多依唐制,之后融合了宋、元服饰,方才演变为独属于明朝的衣冠。
另外,恢复科举,元朝统治的近百年中,科举也就在元仁宗时期短暂的恢复过一阵子,其他时候都断断续续的。
而老朱开国后,为搜罗人才治国,自然要大开科举,选用人才。
此外,再有翻译外国书籍,都知道元朝疆域广阔,自是从国外带入了不少好东西,比如,那些国外经典的书籍。
元朝西征时,正遇上那所谓的“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因此造成大量书籍流入。
可那时候蒙古人都崇尚武力征服,又有几个愿意停下看这些书?所以,尽管是经典,仍不免被蒙古人束之高阁,落得个吃灰的下场。
老朱见此很无奈,那些外国经典写的都是些啥?完全看不懂,只好派大臣去国外礼聘学者回国,帮忙翻译。
再有招抚藏地,明朝开国后,老朱便遣人赴西藏招抚当地那些僧官,大族,这些人倒也识相,痛快的跟使者来了京城。
这么乖的人,老朱自然要有所表示了,所以朵甘卫都指挥使司、乌斯藏都指挥使司、河州卫先后成立。
老朱在西藏实行的政策一直是多封众建,制御藏区,大意就是多给藏区的那些大势力主封法王号,让他们拧不成一股绳,然后徐徐图之。
可惜啊,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后面除朱棣一直遵守这一原则外,其他明朝皇帝多数都对西藏不怎么上心,西藏也一直只做为朝贡国按时向明入贡,明朝对其并没有直接管理。
再是编造户帖、黄册,并规定户帖十年重编一次,人口每年统计一次,规定百姓居住区域,出多少里必须得有路引。
这项制度在明中后期已经彻底废了,但不得不说,在当时这绝对是一项良政,毕竟在古代社会,农民一辈子没事儿也不会跑多远。
而限定区域,最主要的就是不要让他们成为流民,只要土地在,农民就有希望。
当然,这事儿上老朱应该完全没考虑到土地兼并问题,或者说封建帝王应该都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你就算把农民安排得再好,不废了那些权贵、士绅的特权,几代之后,农民还是会被逼得卖地为奴,甚至是卖儿卖女。
朱元璋:特权?比如呢?
通天博士:比如藩王土地,比如举人、进士土地,都不用纳税,所以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朱元璋:“……”
难办啊!士大夫的权力自唐朝李治、武则天搞残了门阀之后,庶族,也就是士大夫的集体翻身做主,已历数百年,哪里是轻易能扒下去的?
至于藩王……想到这个他嘴角就是一抽,谁把他大明藩王当猪养的,就是他那好儿砸朱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