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 第五百零四章红楼潜龙在渊118 苏叶……(2 / 2)
但凡他们不想背上绝世骂名,就必须在这件事上改变态度。
之后,苏叶会广邀懂律法,了解民生,以及各行各业的人参与一场举世无双的大辩论,讨论律法该如何修定。
当然了,修改律法这种大事,也不可能完全按照他们的想法来,这只是一个引子,让朝臣不得不重视并立刻做出改变。
苏叶没有多说,只让梁源记下便是。
三天后,还真有学子写出好文章,刊登在报纸上,挤掉了安孟文一个名额。
但还远远不够,他不过替换了一篇文章,让原本批评的内容变成夸赞,顿时报纸上的内容再一次形成微妙的平衡。
骂的有,夸的也有,看起来就和之前一样在互相掐架。
不过这位学子的成功,鼓励到了其他人,越发认真写文章投稿了,甚至顾不得科举近在眼前。
甚至那些一心读书之人,也被同僚拉来,帮忙写一篇。
读书辛苦,也需要放松一下嘛,劳逸结合才是王道。至于写那样的文章算不算劳逸结合,懂的都懂。
这次的事会闹许久,没有个把月消停不下来。
而苏叶没再关注,多少国家大事都忙不过来,实在没时间关注这个,安孟文是个非常靠谱的人,交给他很放心。
在忙碌中,迎来林府大办宴席的日子。
这次宴会,引动整个京城有头有脸的人,从早到晚,文渊候府那条街就没停歇过,被一辆又一辆马车占满。
整个侯府六进院,除了原有的五进,还把旁边一户人家靠这边的花园买下,形成整个侯府两个花园的格局,都险些没容下这么多人。
隔壁原本也是侯府,不过之前参与皇子夺嫡,被抄家灭族,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不得不变卖房产度日。
偏他们家就只有这座宅子和几亩祭田放还,剩下都没了。
没办法,只能把五近的宅子拆分卖,自家住一进,其余卖给别人。
谁也没听说过这种卖法,自家买个宅子,前面还住着一户人家,不嫌膈应的。
因此这宅子迟迟卖不出去,林家人心善,见他们无以为继,就以整栋宅子的价格,买下了四进的院子,把最前面进出方便的一进留给了那家人。
买下来后,林如海请官府另外办了两张契书,再找人把一进和后面的门封上了,再和这边打通。
新买的四进重新修缮一番,用来招待男宾。
这次苏叶和戚若没有微服,直接过来的,一来彰显对林家的荣宠,二也是对外表示,戚若地位稳固,不该有的心思收一收。
两人的出现,没出乎众人意料,但总归有他们在,所有人都不自在。
因此明面上,苏叶和戚若只待了半个时辰,就离开了。
可他们随后隐秘身形,悄悄回到文渊候府的扶桑院。
这是苏叶之前居住的院子,如今摆设并没有换,还是她喜欢的模样,就连那几个丫鬟都还在。
见到两人出现,丫鬟们立刻训练有素,在扶桑院的阁楼上摆好酒席,然后推开四方窗户,让她能顺利看到外面情形。
这阁楼地势比较高,在这里正好看见左右两个花园,处于中轴线上,因此两处的热闹也传了过来。
苏叶站在窗前,正好看到女子这边花园角落,一群小姑娘正聚在一起,叽叽喳喳讨论着。
林黛玉作为人群中心,耐心回答每一个问题。
苏叶很轻易就听清她们在讨论什么,自然是选拔女官的事。
这件事是最近热门话题,又与她们息息相关。
其中一位穿着红衣服,生得明媚张扬的姑娘道,“圣上选女官做什么?和翰林学识一样吗?”
“自然不一样,”旁边衣着朴素,书卷气很浓的姑娘立刻反驳,“女官考试,哪里比得上科举,不能混为一谈,你莫要胡说。”
苏叶一猜就知道,这姑娘是翰林学士家出身。
“我哪里胡说了,圣上也是女子,后宫不需要女官,那选我们自然是充当翰林学士的活,你要是不知道,就去看看报纸,那上面明晃晃写着的!”红衣女子不服气道。
素衣女子垂下眼,眼睫颤了颤,声音越发沉重,“只是在一边帮忙处理文书工作罢了,说是女官,其实是内侍。”
苏叶不由一笑,好聪明的小姑娘,知道事情没成之前,要藏拙,不然那些翰林院大人,可不会愿意让这些小姑娘插手。
那姑娘是翰林家的小姐,估计从父亲的态度上获知了一些信息,于是提醒伙伴们保持低调。
可惜,那红衣女子骄傲张扬惯了,没听出来,还嫌弃她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不服气道,“皇上都是女的,我们当选为女官后,一定能有一番作为。”
素衣女子不由蹙了蹙眉,眼神不悦的看向那红衣姑娘。
“看什么看?我说的哪里错了,姐妹们,你们说是不是?”红衣女子寻求其他人赞同。
周围姑娘们有附和的,也有反对的,更有不声不响站远一点的。
很快,这群人就分成两派,一派赞成红衣姑娘,一派支持素衣女子。
而林黛玉在最中间,被追问苏叶的真实意图。
这哪是能随意挂在嘴边的,懂的都懂,戳破就不妙了。
可有些人不明白,还在一个劲儿逼问,黛玉的脸都僵了,她知道答案也不能说啊,这不是为难人嘛。
那素衣姑娘似乎意识到了,找借口离开,脱离了战斗模式。
黛玉松了口气,立刻安抚不满还要追上去的红衣姑娘,三言两语转移了她的注意力。
戚若顺着苏叶视线,看到了这一幕,然后深深皱眉,“你真要弄一群小丫头在身边?”太吵也太闹了,尤其这些女的,实在让他厌烦,如果她们在,他哪里好时时待在苏叶身边。
“放心吧,她们不会待多久,历练够了就要派出去,”苏叶笑着安抚。
戚若不高兴,却也没反驳,只道,“你看好谁?”
“两个都不错,”苏叶笑道,素衣姑娘考虑的多,行事周全,有读过书的傲气,又不是争强好胜的性子,很适合与朝堂那些老狐狸打交道。
好好培养,说不定真会成为上官婉儿那样的人物,只是有一点,她的家庭是个束缚。
文官家庭出身,父祖和哥哥都是翰林,家里的规矩想来甚严,虽然教导她读书了,可女四书女戒一类的,想必也要求熟记。
让她打破这个时代以及家族加注在女子身上的牢笼,必定需要一番痛苦挣扎,最后撞得头破血流,甚至和亲人决裂。
那是她的坎,也是她成功道上的必经之路。
而那位红衣姑娘就没这些心理负担了,在家中受宠,养成了无拘无束,无惧无畏的性子,敢想敢做。
她的家庭是她的后盾,有家族支持,加上本人虽然对朝堂那些潜规则不熟悉。
可偏就是这样的人,最容易打破规则,直接横冲直撞过去,在有人保驾护航的情况下,不会受伤,却能顺利打开局面。
而她苏叶,和红衣姑娘的家人,都会护着她的。
因此,这两人都不错,有自己的想法和野心,一个有拼劲,一个思虑深,两人都是不错的苗子。
另外,苏叶还发掘了几个人,有一位穿胡服的姑娘是武将家的,身手不错。
当然没法和戚若等人比,苏叶也没打算让她上战场,而是打算组建女子护卫队,或者女子禁军!
先以侍卫的名义组建起来,然后再慢慢发展成女兵也不迟。
那女子父兄和家族十几个男子,都在宋将军的军营里,京城只留有女眷,她也是在京城长大,按理来说,会按照京城勋贵武将培养女儿的方式长大。
识得几个字,然后教导管家理事,至于四书五经这些,是不教的,琴棋书画也没有,那是文官家庭会培养的。
贾母是这样的典型代表,因此她对孙女的要求也是如此。
贾敏是贾家第一个学习四书五经,琴棋书画的女子,这是因为她身为老来女,备受父母疼爱,要什么给什么,而她自己喜欢这些才习得。
之后贾母培养孙女辈的元春,就是按照贾敏的标准来的。
至于迎春探春和惜春,则放养居多,老师请了,能学多少算多少,不要求。
不过贾家姑娘们都是花魂,聪明伶俐,学得倒也有模有样,但还是和林黛玉薛宝钗这种,在家中精心教养过的差了一筹。
京城教导姑娘大致就这两种,当然了,武将中也有不教认字,只教管家的,比如王熙凤娘家。
还有教认字,只让看女四书和女则女戒,诗词歌赋怕移了性情,不让碰的,比如李纨娘家。
但总体可以归类于前两种,大差不差。
唯独那姑娘是个例外,她母亲是家里的表小姐,自小父母双亡,投奔舅家。
舅家一视同仁,把她和家里的少爷一起教养,武将世家的教导,就是习武健身,修习兵法。
她母亲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之后嫁给其父,生下女儿,当然也是如此教导女儿的。
因此那胡服姑娘是个当女将军的料子,不管怎么说,拉起一支女侍卫是没问题的。
把几人名字记下,等考完再看,考上了就顺理成章拢到身边,要是没考上,也有别的方法。
比如恩赏,胡服姑娘家中男丁都在打仗,皇家示以恩宠,把人安排在身边,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姑娘这边看完,苏叶的视线转到夫人那里,这些贵妇人比姑娘们成熟,也更有手段,但想让她们出面,和丈夫争权,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直接放弃。
不过寡妇人家倒是可以试试,但不能是那种上头有公婆的,必须是寡妇自己做主。
上面没人管着,但凡她们有野心,或者想为子女留点什么,也是愿意试一试的。
苏叶随意一扫,从中挑出几个人,等会儿让梁源好好查一查,要是合用,就暗示她们也去考。
反正女官考试没有要求必须是未婚女子,只是结婚了的要一心为夫家考虑,不能有自己的追求,不然她们日子过的不会顺心,因此默认是未婚姑娘。
看完这边,转移到另外一边,这边要更热闹些,人群分成好几个团体。
他们的话题依然和科举相关,还有最近苏叶弄出的一系列举措,事情太多,讨论都讨论不过来。
苏叶看了一眼就没再看了,他们会说什么,大致已经猜到了。
坐下来休息,戚若给她倒了一杯酒,慢慢说起西域风光。
苏叶自从被立为新帝,几乎没有闲聊时间,即便在休息,谈论的也是大事。
戚若在战场,那是百分百王者,但对于政事,几乎不插嘴,不是不会,懒得管而已。
他们分工明确,戚若负责开疆拓土,苏叶负责稳坐江山,如此而已。
西域苏叶曾经也去过,在陆小凤的世界,不过小世界不一样,风景也不一样。
武侠世界的西域,也是武侠风,这个势力那个山庄,接触的都是江湖人,即便是那些小国王室,也都是会武功。
而这个世界,小国名字相同,可其他的完全不一样,比如龟兹,在陆小凤世界,就是一个被石观音威胁,不得不出逃的小国国王。
可在这个世界,龟兹势力强劲,吞并了不少小国,地盘也大,要不是戚若带兵灭掉了,兴许会成为西域霸主。
听着他讲如何分裂龟兹,如何一举突破,之后猫捉老鼠般,让龟兹王子四处逃难,好有借口攻打那些收留他的国家,还挺有趣的。
“对了,那位小王子的母亲,是个汉人,随吐蕃公主嫁过去,被龟兹国王看中,得宠生下两个儿子,长子被害死,次子就是他了。”戚若道。
苏叶微微眯眼,“吐蕃和西域有联姻,我知道,龟兹是最大的西域国,娶赤德松赞的女儿很正常,不过那公主身边为何有汉女?”
“是被掳去的,吐蕃之前袭扰过川地,”戚若道。
这理由也说得通,可苏叶却觉得里面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那小王子的母亲貌美?精通汉文化?”
“是,”戚若点头,“那小王子汉话说得不错。”
“那就说不通了,那汉女能成为公主陪嫁,必定不是刚掳过去的,定是在公主身边服侍了好几年。公主嫁过去后,生下三子和四子,而这小王子比他们小十几岁。也就是说,汉女被龟兹国王看中,是十年后的事了。”
这只能说明,汉女很小的时候就在吐蕃了,跟着公主出嫁时还小,估计才十岁左右。再长一点,按照吐蕃和西域的气候条件,二十多的人,容貌已经大打折扣,是不会突然被看上的。
那么,一个在吐蕃长大的小姑娘,是如何学好汉话,精通汉文学的?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