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孙坚举刀(1 / 2)
第314章 孙坚举刀
洛阳。太尉府。
与太傅袁隗把持的朝会一结束,董卓便匆匆离开南宫,回到自己的府邸。
不知是早有约定,还是已形成默契,才参加完朝会的许多大臣也纷纷聚集到太尉府。
当然,此时能坐到董卓酒桌上的大臣,皆是董卓的心腹、同盟,他们名义上是吃喝宴饮,实则与开启第二场朝会无异。
“陶应索要兰台典籍,此事诸位如何看?”
一杯温酒下肚,神清气爽的董卓扫视一眼大厅中的众人,愈加丰腴的脸上毫不掩饰心中的得意。
眼下的太尉府,俨然已成为大汉帝国的第二朝堂,他董卓就是高坐朝堂之上的权力主人。
“兰台典籍,事关朝廷威严,绝不可搬离皇室。”
无论王允,还是何顒、周毖、郑泰,皆反对将兰台典籍送给陶应。
“至于陶应所言袁绍、曹操图谋造反,乃无中生有的恐吓之言,不足为信!”
董卓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有袁隗一家及袁氏数十口在洛阳,他不信袁绍敢起兵找麻烦。
“嗯,诸位之言有理!”
坐在大厅角落里不动声色观察众人的贾诩,深邃的眸子从何顒、周毖、郑泰等人脸上掠过,嘴角露出一抹若隐若现的鄙夷。
“一群欺世盗名之辈,尔等维护的非汉室皇威,乃大姓的根本!”
洞察人心、洞悉人性的贾诩,一眼就看穿了何顒等人的心思,也自然明白陶应索要兰台典籍的用意。
“呵呵,丹阳王,手段够狠,你若享天下,则百年无大姓,千年无士族!”
贾诩不自觉摸了摸宽大衣袖中的一本印刷版《论语》,眸子里现出一抹神采。
“袁绍、曹操欲起兵,恐怕也是真的!”
以陶应如今的实力,说谎已没有必要,贾诩笃定夏恽带回来的消息绝非空穴来风。
“太尉,对袁绍、王匡等人,也不能太多放任!”
袁绍敢挂符出走,起兵造反也不是不可能,周毖不想被董卓事后追责,想了想又提醒一句。
“太尉,当推恩安抚,以收人心!”
何顒瞬间明白了周毖的心思,立即给若有所思的董卓出主意。
“当如何防、如何推恩?”
见周毖、何顒对袁绍、王匡等人的态度出现松动,董卓的神色也变得冷峻。
“太尉,可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鲍信为济北太守,王匡为清河太守!”
周毖、何顒尚未说出对策,主簿田景率先提出建议。
“嘶!”
“诸郡皆在陶应手中,他岂能拱手让人?”
“袁绍、鲍信等敢应命否?”
田景的用意大厅中的众人心知肚明,无非给陶应添堵而已。
“陶应乃天子敕封丹阳王,岂在乎区区数郡之权,主簿之策甚善!”
董卓眼前一亮,毫不犹豫地采纳了田景的建议,他也想借此进一步试探陶应的态度。
“恐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贾诩眸子骤缩,死死盯着神采飞扬的田景审视,他有种错觉,田景是陶应的内应。
“报……”
就在贾诩观察田景之时,门外传来一声洪亮的报号声,瞬间转移了室内众人的视线。
“太尉,幽州牧、大司马刘虞传来加急求救文书,丹阳王陶应无端出兵幽州,攻占数城,屠戮县吏。”
“长沙太守孙坚率兵北上南郡,杀死刺史王睿,荆州震动。”
城门校尉伍琼快速将两封文书内容当众通报。
“不是说陶应见不到兰台典籍不会出兵幽州吗?”
“孙坚目无朝廷法度,擅杀一州刺史,莫非要据州造反不成?”
听到两封急报内容及众人的议论,董卓倒是显得很淡定,目光投向始终未发一言的王允。
“王太仆,此事当如何处置?”
王允同样一脸淡定,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方有滋有味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幽州之事,当尽力促和大司马与丹阳王,合力剿灭境内异族。”
“荆州乃大州,关乎京师安危,不可久乱,可改任刘景升出任州牧。”
————
太傅府。
袁隗看着董卓派人送来的一份最新人事变动提议,久久不语。
“叔父,孩儿欲前往南阳投奔张咨,不知可否?”
满心颓丧的袁术走进书房,询问一脸孤寂的袁隗。
其实,袁术也不是真心来询问意见的,而是来辞行的,不管袁隗答应不答应,他都会离开洛阳。
“董卓与陶应小儿媾和,恐对我袁氏不利,叔父也应早做打算!”
袁隗抬头看了一眼袁术,又低头望向人事变动名单,默默点了点头。
“去南阳也好!”
眼前的名单中,袁绍、袁术的任命也在其中。
但袁逢很清楚,此举除了董卓向袁氏示好之外,同样包藏祸心。
不说袁绍,就袁术的任命,如今洛阳的军队牢牢掌控在董卓心腹手中,给袁术一个“后将军”军职,袁术也没有任何机会。
“家中尚有些积蓄,你自带一些去吧!”
袁隗想了想,又语重心长地叮嘱袁术一句。
“公路记住,羽翼未丰,且不可匆忙找陶应小儿报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