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 朝廷的反应(1 / 2)
当然了,韩遂真打进长安的可能性也不大,毕竟长安乃是关中之地,何谓关中?就是东南西北都有雄关险阻,隔绝来自四面的危险;这面对西域方向的雄关,正是大散关。
不过皇帝刘宏似乎真的是被黄巾的声势吓怕了,见到一点点风吹草动,就有如惊弓之鸟。这河西走廊上的叛军还隔着一个大散关,隔着一个长安城呢;就着急火燎的召集大将军和一干文武商讨如何平叛。
满朝文武对韩遂叛军也是恼怒不已,你看看人家造反喊的是什么口号?
陈胜吴广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项王说:彼可取而代也。
这些造反的人,那一个个都是奔着皇帝去的,他们把皇帝干倒自己坐上去之后,总还是要有人管事吧,还不是我们这些士大夫,继续做着官享着福。这叫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
你再看看你韩遂军,打出的旗号是诛宦官,清君侧;这口号有多膈应人你知道么?你这意思,是不搞皇帝了,而是要把紧密团结在皇帝周围的诸位臣工给铲除掉,自己再凑上来接过皇帝赋予的权柄。
你造反不革皇帝的命,反而来搞我们这些当臣子的,这像话吗?这不像话!这种想法要不得,必须根除掉。
屁股决定脑袋,基于权位的思想,让朝堂上下迅速统一立场:剿!
说句话容易,但真要动起手来,还挺麻烦的。主要是现在汉朝绝大多数的机动兵力,都填在了黄巾这个大坑里头。堵坑的军队肯定是不能动的,还有统兵的将领也成问题。
此时,北中郎将卢植围而不攻,刚刚被朝廷给罢免,又封董卓为东中郎将,接管卢植所在的冀州战区事务。但是董卓却不听指挥,居然放弃围攻太平贼首张角据守的广宗县,率主力北上攻打张宝据守的下曲阳县。
本来黄巾这边是好消息不断的,不曾想突然出了个如此不听令的人;那你就不要管黄巾这边了,去河西吧!
“调董卓前往大散关,另抽调并州军一部,前往增援。”
并州军离凉州更近,抽调起来比较方便。
而董卓本就出身于凉州临洮的豪强家庭,从小坐拥家财万贯。因为故乡与西北羌人相邻,董卓自小就喜欢和羌人交往。等成年之后,更是充当游侠,遍游羌中,每到羌人居住地游历。
董卓家大业大在羌人中大撒币,甚至与一些羌族部落酋长交往;同时他本人又体魄健壮、力大如牛;且弓马娴熟,能做到百步穿杨。羌人在感激他的慷慨仗义的同时,也敬畏他的蛮横凶悍;因此不少羌人甘愿成为他的党羽,在这个过程中收拢了不少羌族亲信。
有这一层关系在,朝廷对董卓相当看重;特别是在朝廷没有更多兵马支援关西之前,需要董卓发动主观能动性,多多招收人马,尽快将韩遂叛军给镇压下去。
军令既下,刚刚对广宗县完成合围的董卓,不得不放下军务,带着几个亲信便赶赴大散关。
也正是这一去,倒是免了他的牢狱之灾。按原本的发展过程,他会在围攻曲阳县两月未果后,被下狱判了个死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