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章 历史的惯性(1 / 2)
崇祯二年十月二十八日,传闻有鞑子叩关而入,一些敏感的百姓,开始拖儿带女的进京师来避难。
明末官员遇事的第一反应不是确认处理,而是隐瞒,如果没法隐瞒才向上报,所以遵化离京师不算很远,但朝廷并没有提前知道消息,直到三十日这天,消息才传到朝廷上。
时任内阁首辅韩爌,字象云,蒲州人,感到事态严重,不敢耽搁,马上觐见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一听之下,大吃一惊,第一反应是云铮所说之言:建奴绕道侵袭。
于是就跟韩爌说了自己的想法。
但内阁首辅韩爌却有不同意见:“陛下,建奴远在辽东,有蓟辽督师袁崇焕御之,岂能远离其巢穴?”
“那依你之见呢?”
“臣及内阁同僚皆以为蒙古部族叩关冬掠,效仿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侵犯京畿,必有其所图。”
崇祯皇帝不说话了,云铮所言毕竟是一家之言,而俺答汗之事却是明廷之痛,是“土木堡之变”后的第二次京师遭袭。
如若此次蒙古部族是效仿俺答汗之举,那必会进犯京师。
可如若是建奴主力绕道的话,就有关宁铁骑直捣沈阳之良机了。
以此换彼,怕是建奴输不起。
韩爌见崇祯皇帝不说话,只好催了:“陛下,臣以为当传旨蓟辽督师袁崇焕进关拦截蒙古鞑子,以防重现当年之事。”
崇祯皇帝委实难以取舍,想问下云铮,但心里又很不甘。
如果一遇到问题就去问云铮,那他这个皇帝也太废物了。
而且他一直觉得,就算是建奴绕道遵化,只要能将建奴阻止在遵化,甚至是在京师附近拖住,待到勤王大军一到,便可聚歼建奴于一役。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沉声问道:“卿可有十分把握来犯之敌乃是蒙古鞑子?”
这要打包票,韩爌就犹豫了,万一要不是呢,御前说错话,可能到时候所有的黑锅都要自己背的。
最后只好责令兵部尚书王洽尽速查实情况。
十一月初一,逃难难民的涌入,让京师也开始骚动起来,为防意外,京师开始戒严。
下午时分,终得知是建奴并蒙古部落入侵,但人数仍不得知,说一万,两万的有,说十万,二十万的也不少。
崇祯皇帝很生气,这是搞什么嘛,入寇数目相差这么多,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完全不一样。
兵部,内阁拟出的条陈是调蓟辽督师袁崇焕入关退敌,因为入侵贼寇里面战力最强的是建奴。袁崇焕熟悉辽事,长久跟建奴打交道,比较熟悉情况。
不过也有别的声音,说原辽东经略孙承宗也熟悉建奴,资格比袁崇焕更老。
内阁首辅韩爌反驳说孙承宗已在家养老多时,眼前之际合适总领京畿防务的当属现任蓟辽督师袁崇焕无疑。
韩爌之所以如此推举袁崇焕,是有私心的,因为他是袁崇焕的“座师”,来犯鞑子里面有袁崇焕负责的建奴,如果袁崇焕自己把来犯之敌击退或者歼灭,则不但可能不会问罪,还有机会得到朝廷封赏。
崇祯皇帝觉得如果派袁崇焕直捣沈阳,万一来犯鞑子乃是建奴偏师及蒙古鞑子,而建奴主力在沈阳坐等关宁军,怕关宁军就有去无回了。
想到这里,心里不由得叹气,之前的想法,想想是个妙计,真要实行起来,却有诸多限制,转眼成为了空谈。
云铮在这里的话,一定会说绕道遵化的是建奴之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