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星际时代(2)(1 / 2)
而就在CNSA拿下了第五区的星际基地头衔以后,非洲航天局就有模有样的学着南美洲跑去星际航行管理总署争取“第六区”的基地头衔去了。
理由呢?
非航局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非洲航天局的理由最为直接:非航局成立的时间最晚,发展的基础也最薄弱。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非洲的经济基础底子薄,非航局严重缺乏资金。
与此同时,与非洲隔着一条红海遥遥相望的西亚地区,既有理想、又有梦想,还具备局部军事实力,更重要的是人家还特别的不差钱。
众所周知,全球公认的近东列国一共是17个,但真正掰起手指头数西亚却只有16个,剩下的那1个不在西亚,而在北非。
没错,还有1个既成事实的近东国家在北非,就是曾经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法老王国。曾经的法老王国虽然位于北非,但在后世的文化传承演变却成为了一个妥妥的近东大国。
而在这17个近东列国中又有6个地区强国,有的堪称精神领袖,有的堪称梦想家,有的堪称油霸,有的堪称近东小霸王,有的则是军事强国。而剩下那1个就是曾经的法老王国。
它,才是公认的近东六强之首,才是近东列国真正的老大哥。
但有意思的却是,这个曾经的法老王国却在二十一世纪初从55个非洲国家中脱颖而出,成为了非洲航天局总部的所在地,而地址就位于埃天城。
也正是因为如此,非航局很快就发展成为了55非洲国家和16个西亚国家的联合星际宇航局。
毕竟嘛,发展太空事业是需要投入巨额的人财物力去支撑的,而近东六强又的确不差钱。
而非洲航天局呢?
正因为做出了跨越红海与西亚组合发展的决策,这才解决了钱的问题。
所以,为了感谢近东六强国的参与和大力支持,非航局就跑去向星际航行管理总署争取“第六区”的基地头衔了。
于是,第六星际基地就这么花落非航局了,就被分设在了北非,就分设在了非航局的总部所在地-埃天城,而非洲航天局就被人们称为了第六区。
但是,问题却又来了。
因为对于发展太空事业而言,并不是花了大钱就一定能干好和干成的事。
虽说55个非洲国家和16个西亚国家也具备相当的局部优势,但这些局部优势却并不足以支撑非航局的独立运作。
也就是说,即使非洲和西亚联手也不具备航天航空的工业能力、技术能力,以及营运管理航天航空项目的实操能力。第六区要想营运成功,必须还得借助工业基础和科技技术强大的其他星际基地助力才行。
那么,纵观二十二世纪初的地球各大洲星际基地,谁又有这个实力去帮助底子薄的第六区呢?
东欧吗?
东欧是有这个心,但RKA却无这个力。
因为就在刚刚才过去的二十一世纪里,RKA一直都在吃过去的老本艰难维持。
话说,吃老本也不是不行。
前期吃吃老本也还说得过去,可问题是这些老本又能够吃多久呢?
吃得了一时,吃不了一世啊。
早在二十世纪末期,RKA的航天航空从业人员数量就开始呈断崖式锐减,而且还直接锐减了超过三分之一的比例。
而这其中,极具专业度的专家级人员就流失了将近过半。
这,就令到RKA的航天航空事业从根子上遭受了重创。
而更要命的就是,在RKA传承下来的航天工业遗产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重要生产线都分散在原来的各加盟国境内,这也导致RKA在接手以后连整合出完整的生产线供应链都困难重重。
既然整合资源难,那么重建呢?RKA毕竟还有技术不是吗?
可如果真要重建,那所需的重建资金呢?
要知道,RKA严重缺乏资金。而缺乏资金和大量流失的人员和生产线短缺相比,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问题。
因为缺发资金的支持,RKA就难以维系其对高精尖航天航空科技的持续钻研。
因为缺发资金的支持,RKA就不得不搁浅一些原本早就已经规划好的地外探索计划,和相应的科考任务。
因为缺发资金的支持,RKA就只能转向去推行一些维持太空计划的小型小项目方案,而这就令到RKA在发射商业卫星、推行太空旅游等方面取得了领先的优势。但是在科学探索任务方面,尤其是对太阳系内各大行星的探索、以及天文科学考察方面,RKA的参与程度一都直很低。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是吗?
毕竟,维系自身的生存还是第一要务。
于是乎在跨入二十二世纪的大门以后,RKA在依靠发射商业卫星、推行太空旅游项目度日的同时,只想一心一意的建设好第一区。至于别人家的香馍馍嘛?再怎么香也好,也只能是闻闻味的份了。
那么,西欧呢?
西欧?
呵呵…
西欧就不是什么有心、无心的问题了。
西欧,有事只是心虚。
原因无他。
因为西欧早年在非洲留下的一大堆烂摊子到现在都还没有擦完屁股呢。比如说,圣马科发射场。
呵呵,恐怕很多地球人都不知道吧?
在二十一世纪的很多科幻小说里面,圣马科发射场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作素材。
在那些科幻小说里,它要么是一个风景宜人的海滨小镇,要么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人造的钢铁森林,要么是地球人类实施空间作战的秘密基地,要么就是外星人入侵地球时首要打击的目标。
圣马科发射场之所以广受科幻小说家欢迎,之所以被科幻小说家落足笔墨去描写,其实是有一定依据的。
因为,它真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