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乔迁之喜(1 / 2)
魏平安的乔迁之喜,收到了两份极为特别的礼物。
一份是跟林有钱有点关系。
是经由他之口,让沈飞得知了魏平安搬新家的消息。
也在10月中秋夜,成功送出了这一份大礼。
歼8机,未来俗称八爷的有着魏平安攻关烙印的新式战机,试飞成功了。
为了感激魏总的鼎力相助,还有大领导林有钱的排兵布阵。
让魏平安系统出品的纳米卫星,得以有了一次2万米高空发射的机会。
首次发射,魏平安准备了160枚纳米卫星。
并专门制作了高空作业发射箱。
歼八机飞临指定区域后,投放该发射箱。
箱体在高空解体转化,并开启液态燃料快速奔赴预设轨道。
整个发射过程筹备期在8月底第一次试飞成功后就在紧锣密鼓的准备。
在十月中旬得以发射成功。
真可谓是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
为了这次给魏总的厚礼,沈飞上上下下也真的是鞠躬尽瘁了。
整个团队都特别的用心。
本来就是一举双得的好事儿。
也不全是只为了魏总私人的关系。
更关乎着祖国三代机的战略意义。
魏平安的160枚纳米卫星上天。
林有钱等圈内人还以为魏平安仅仅是那种他们理解的纳米卫星。
一次性短期尝试类的呢。
谁也不知道,魏平安系统出品的纳米卫星,其功能和耐受力,可是比几十年后的大卫星还要抗打的厉害。
其中的某些科技技术,即便是以魏平安掌握的知识,和红后的推演,也很难完全破译。
更不用说跨着时代的林有钱这群人了。
这俨然就是两个不同世界的科技力量。
160枚纳米卫星上天。
魏平安的红后基地在半个小时后,就拥有了自主的探测、搜索、通信等基础功能。
还需要一定时间的调试和完善,很多的功能性配套软硬件应用,也需要魏平安自己去安排开发顺序和使用方向。
这都需要时间。
而魏平安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当下形势一片大好。
改革开放的声音越加响亮。
人们的思想和环境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哪怕是人民公仆,工作积极性也是空前高涨。
但因为积极性高,也同样面临着对职位工作者们更多的要求。
素质提高,工作服务质量提高,已经又被当做重要课题拿到工作提案中来。
而这段时间,包括周闻、陈冰、李璐等人,也都忙的热火朝天。
周闻还有两次跟魏平安聊枕头话时,问过魏平安的意思。
周闻也已经四十多了。
还有十几年就会退休。
但现在容貌焦虑却已经有些来到了她的身上。
别的女人是对自己容颜老去的担忧。
而周闻的顾虑恰恰相反,自己因为容颜老去的缓慢,使得她现在在单位颇为受人瞩目。
市领导甚至因为这个找她谈过两次话。
别的女人羡慕不来的好事儿反而成了周闻的负担。
这让人去哪里说理啊。
魏平安倒是对这事儿不太在意。
“如果喜欢就继续工作,漂亮又不是罪过,年龄就摆在那里,谁也不能说咱弄虚作假不是?”
“如果你真的压力大,也可以考虑找领导申请调换个岗位,做后勤也挺好的。”
“实在不行的话,咱就办个内退、或者病退,提前退休过养老的小日子。现在外面形势也挺好的,如果在京城待的烦闷了,去别的城市住一段时间,搞点生意也行……”
不知道这几段话中,哪几句真的点醒了周闻。
连带着艾沐棽、李璐几个,甚至远在上海的诸晖都专门找了魏平安“谈心”。
或许几个女人都在铆劲儿合谋着什么吧。
因为卫星上天带来的事情突然加剧,很多任务都需要红后来完成。
为此,魏平安专门消耗了5000万积分,给红后的硬件做了提升。
使其效率提升了一大截。
而魏平安最先需要激活的能力,就是女人身上的芯片。
确保他们的位置以及安全。
前车之鉴,这是魏平安最为在意的。
魏平安现在一大家子30多口人。
京城的二十多口子一起过中秋是个什么场景呢?
大人们一桌,魏平安为首,女人们围坐一起。
孩子们两桌,分别由魏大宝和魏小米各自为首,两个孩子现在也大了,懂事,且能分担很多的事情。
吃顿团圆饭而已,安排的仅仅有条。
特别是孩子王魏小米,更是得心应手。
还组织一群小屁孩给大人们敬酒……
魏大宝主持的饭桌气氛相比较就没有那么欢悦,但胜在和谐。
他懂得照顾弟弟妹妹,很有老大的那种胸怀和坦荡。
一顿饭吃了俩小时不到。
净顾着照顾弟弟妹妹们了,自己反而到了最后还饿着肚子。
等所有人都退了,回家的回家,去院子里玩的开始叽叽喳喳的去约着一起玩闹。
魏大宝这才打算坐下来吃点剩菜剩饭。
只是,能剩多少饭菜?
即便魏平安家不缺吃喝,但缺衣少食的年代,丰盛的饭菜也会被哄抢而空。
“大宝,过来,咱爷俩坐坐。”
魏平安是将魏景舟当第二代家主培养的。
刚才吃饭的时候他一直有旁观,看大宝到底是当着大人的面弄虚作假,还是真情实意的照顾弟弟妹妹。
这点眼力劲儿,魏平安还是自认有的。
所以,在他的心里,魏大宝从没让他失望过。
这次也一样。
看着儿子忙的满头大汗,还饿的饥肠辘辘。
魏平安索性喊了魏大宝一起去西南角一层的厨房。
那里是西餐厅的位置。
刚才吃的饭是外请的私房菜厨师。
就是一个师傅带几个徒弟,有着几道拿手手艺,却并不分川菜、粤菜还是鲁菜的那种无宗无派的菜肴。
相传他们最早的一批就是从官府或者宫里做过厨子的大厨流落民间,为了生计在大户人家继续重造就业而成的。
他们大多延续了在官府当值的风格,做菜讲究细致、用料食材越高档,手艺越能体现的淋漓尽致。
就像是何玉柱的谭家菜,食界无不夸赞,清朝末年,许多有头有脸的都能以品尝到翰林谭宗的菜为荣。
他们自带厨具,做完了饭还帮着主家清理了厨房卫生,这会儿都已经走了。
但,他们做的都是中餐。
西餐厅没下来,也不会使用。
魏大宝乖乖的坐着,看着父亲熟练的煎牛排。
让他闻着味儿就口齿留香。
“今天宴会上,有点当大哥的样儿,继续保持,诺,这可是和牛,据说很美味,是全世界最适合做牛排的肉了。不过我吃着没啥区别,可能咱就不是那种味蕾特别敏感的吧。你将就着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