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九幽森林(1 / 2)
李青衣离开终南山,踏上返乡之路。虽然短短时间内经历了生死磨难,但他的心境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对生死的恐惧似乎消散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份超然的安定。
这种超然的心境,给他的修行之路带来全新的体会和领悟。他知道,真正的修道,并不在于习武或闭关,而是心性的转化与提高。生死掌握之时,方显功夫之深度。
怀着这份定力,李青衣平静踏上返乡之路。途径深山时,他习惯选择小路,避开人迹罕至之地。这天他走在一条僻静山道上,四周参天古木环绕,青苔蔓生,显得十分幽静。
正似乎着迷于这幽静景象时,前方突然出现一片黑森林,阴森沉郁,给人一种莫名压迫感。
李青衣看着这片黑森林,心头不由得一惊,隐隐觉得这森林里似乎潜藏着什么危险。但此路已经走了大半,回头又需绕远,他略一思索,还是决定穿过这黑森林。
一进入黑森林,四周便昏暗无光,古木参天,交错盘根,枝叶茂密遮天,让人几乎看不清前路。李青衣运转体内真气,提高警惕,一步步深入这黑森林。
越往里走,森林里的气息就越发压抑和阴冷。李青衣隐隐觉得这黑森林里似乎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让他不由自主加快了脚步。
就在这时,前方突然响起一声巨响,李青衣定睛一看,只见一棵参天古木轰然倒下,堵住了去路。这古木倒下时,溅起的尘埃和隐隐的血腥气,让李青衣瞬间意识到,这黑森林里似乎发生过什么惨案。
心头一惊,李青衣再也不敢大意,运起轻功,急速跃过这棵倒下的古木,继续向前方移动。没走多远,又一棵古木倒下,然后是第三棵,第四棵
李青衣见状心头一凛,这些古木的倒下似乎在引导着什么,他连忙加速前行,生怕被这诡异古木的倒下桎梏。
好不容易跃出这片古木倒下的区域,李青衣长舒一口气,提高警惕四周查探。只见前方隐约现出一片空地,隐隐有人影晃动。
他暗暗聚气,小心接近,定睛一看,只见空地上三个人正在激斗。这三人之一身着白衣,手持长刀,正与另外两人对抗。其他两人输赢无定,似乎具有相当实力,搏斗间势均力敌。李青衣见状不由得暗暗吃惊,这三人的武功似乎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白衣人单挑两人,却仍不落下风,实乃高手中的高手。
他犹豫片刻,还是决定出手相助白衣人。当下运起内力,出手暗算其中一人,三人的战斗局面立刻发生变化。白衣人见有援手相助,更加气势汹汹,很快制服了剩下的一人。
战斗结束,白衣人点点头致谢,李青衣也回以一礼。“此处乃九幽森林,多有妖魔鬼怪出没,我刚才遭两妖魔围攻,幸得阁下相助,才得以全身而退。”白衣人开口道。
李青衣一愣,“九幽森林”四个字让他震惊不已。九幽森林乃修真界的禁地,里面藏着无数邪魔外道,被他遇到,实属凶险。
白衣人见他神色一变,知道他也明白九幽森林的险恶,点点头道:“阁下既然误入此地,还请速速离开,以免遭遇不测。我虽有些修为,也不敢深入,只在森林边缘行走。”
李青衣听罢,知道眼前这个白衣人实属高人,立刻施礼道:“多谢高人提点,我这就速速离开。高人既是公正之士,不知可否施舍一点指点,让我修行有所进境?”
白衣人见他态度诚恳,点点头道:“修行之道,重在心性。人之心性阴暗时,才会被外物所迷惑;心性纯净时,方可领略天地之美。你既有修行之心,首先去除心头上的杂念与执着,让心灵常处一片明澈,方是上道之基。明澈之心,才能体悟天地人生,超脱生死轮回。”
李青衣听罢,恍然大悟,心念一动,立刻施礼道:“知遇之恩,李青衣谨记在心。多谢高人指点,启发我修行之道。”
白衣人点点头,也不再多言,转身离去。很快消失在密林深处,李青衣虽然还有许多疑问,但也不敢追问,生怕打扰高人清修。
他长舒一口气,调整心情,迅速离开九幽森林,返回人烟之地。这次误入九幽森林,不但让他遇到两名高手,更让他对修行之道有了全新的认知和体会。心性的觉醒与变化,才是修行的基石,心灵的明澈,方可领悟天地真理。
这段领悟,也许会带给他修行之路全新的启迪。而九幽森林之行,也成为他难忘的一次经历,虽然险情四伏,但收获同样巨大。心灵的成长,往往都伴随着磨难,这似乎也是天意的安排。
李青衣返回世俗,回到自己的小屋。虽然这次行程颇为艰辛,但他却感到身心轻松无比,似乎得到了全新生命的洗礼。
他关上屋门,点上煤油灯,打算静下心来,体会白衣人的启示。心性的觉醒与变化,才是修行的基石。要达到心性觉醒,首先需要去除心头杂念与执着,保持一片明澈。
李青衣坐下,调整心态,开始自己的心灵深处。只见一开始,心头浮现出种种杂念,就像乱石堆积,让他的心灵显得阴霾不清。
他按照白衣人的指示,逐一放下这些杂念与执着,让心灵恢复宁静。杂念散去,心灵渐渐明澈,仿佛天空飘过云层,露出纯净蔚蓝。
待心灵完全清澈时,他隐隐感到一股清流自心底升起,淌过全身,如同甘露般滋润心灵。这股清流带着一种超然的感觉,让他对生死有了全新的体悟。
原来,生与死都不过是表象,真正的生命在于心灵。心灵超脱世俗,方得自在,这才是真正的生命。明白此理,生死便不再可怕,一切尘世都似虚设。
李青衣体会到这份明澈与超脱,心头顿觉一番轻松。白衣人的指点,让他的修行似乎方向明晰,找到了打开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从此,他每日都保持这份心灵的清明与超脱。外物变幻,他不再为之所动;世事沉浮,他超然观之。这份心性的变化,让他的修为日益精进,对武功和天地万物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月后,李青衣再次踏上深山行走。这次行走中,他仿佛身在梦中,心底一片明澈,配合着身体的韵律,仿佛天人合一。
在这样的状态下,他的步法变得更加流畅自然,内力也随之运转无碍。修为的提高,让身体愈发灵活敏捷,就连视力和听力也似乎变得更加灵敏。
正当他迷恋在这样的体悟中时,突然间,一个清冽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心性觉醒,方进入天人合一之境。你的修为已达一定境界,但想更进一步,还需正当他迷恋在这样的体悟中时,突然间,一个清冽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心性觉醒,方进入天人合一之境。你的修为已达一定境界,但想更进一步,还需前往终南山金刚峰,参悟天心,方能体会大道。去罢,去罢!”
李青衣一听,大惊失色。他几乎能肯定,这个声音来自白衣人。没想到白衣人虽然只与他短短相处,但却一直在暗中引导着他的修行。这份指点,让他受益匪浅,修为日进。
如今白衣人再次告知,要想修为更进一步,需要前往终南山金刚峰参悟天心。李青衣知道,金刚峰乃修真界至高之地,那里蕴涵天地灵气,是最适合修行参悟的圣地。能在金刚峰体悟到什么,对他未来的修行意义重大。
想到此处,李青衣立刻决定前往终南山金刚峰。虽然这条路程并不短,但为了修行,什么艰难险阻都在所不辞。他整理行装,开始踏上赴金刚峰的修行之旅。
一路上,李青衣运转体内真气,心智明澈,性情也变得平和淡定。这份淡定差点让他无视路上可能出现的险情,所幸及时提高警惕,避开一些违和之气,才没有发生意外。
这么一路顺利来到终南山下,李青衣抬头望去,只见终南山直插云霄,气势恢宏。金刚峰在云海之上,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登上终南山。这一次他选择了小道修行,所过之处,皆是山林幽静,天人合一的感觉更加强烈。他就这样一路静修而上,很快来到金刚峰之下。
金刚峰下有一片广场,供人休息。李青衣找了一块平地坐下,抬头仰望金刚峰,只见峰顶白云环绕,隐约可见一尊石像,威严庄严。
“那是观音菩萨像,供奉在金刚峰顶”一个清冽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李青衣一惊,立刻站起身来。定睛一看,只见一道白光降下,化作白衣人的身影。
白衣人对李青衣微微一笑,点点头道:“你果然前来金刚峰,意料之中。在这里,你可体悟天心,领略大道精髓。待体悟之后,便可另谋出路。阁下修行之心,令人敬佩。”
李青衣见到白衣人,不由得心头一动。正是白衣人引导他修行至此,如今又出现在他面前,必定是要再次传授修行心得。他立刻施礼道:“多谢高人再次指点,让我有机会来到金刚峰寻求修行之道。请高人开示,我定谨记在心,精进修行。”
白衣人点点头,语重心长的道:“金刚峰之所以名为终南,乃是因为在这里,你可体悟到生命的起源与终点。通过对生命的体悟,你才能摸索到大道的真谛。”
“大道无忧,生命自然;执着太甚,反成枷锁。你今来金刚峰,需放下一切执念,让心灵虚静清明。天地万物既在心中,也在色外。明了此理,方知生命之所由来,大道之所在。”
李青衣听罢,恍然大悟。原来金刚峰之所以成为修行圣地,在于这里最能体悟生命之理。要打开生命奥秘,就必须放下执念,让心灵清明。
白衣人又道:“在金刚峰顶的观音石像前,你可静坐参悟。当心灵空谷,生命奥秘自现,大道精髓也随之显露于你心。去罢,我在此栖息,你有所得,再来找我。”
李青衣闻言点点头,立刻登上金刚峰顶,来到观音石像前坐下。他调息心神,运转体内真气,逐渐达到心灵空谷的状态。
在这份寂静之中,一切尘世杂念都消失不见。心头浮现的是一股清明广阔的感觉,仿佛可以容纳天地。
突然之间,他隐隐觉得自己的身体消失不见,化作一股清流,融入天地中。这清流里似乎蕴涵着生命的本源,而生命的终点,也在这清流之中。
清流里没有生与死,没有来与去,只有源源不断的生生流转。生命不过是这生生流转过程中的一段,而生命的临终,也不过是回归大道,重返生生之源。
这份妙悟让李青衣大开眼界。他体悟到,生命的奥秘就在生生之流,生与死之间并无绝对隔阂,只是形式上的变化。要修行达到长生不老,只需在生生流转中游刃有余,不被形式所迷惑。
天人合一的感觉愈发强烈。在这样的状态下,李青衣觉得自己融入了大道之中,生命之源也在他心头澄明。这便是进入生生流转之境,明白大道真諦。
李青衣沉浸在这样的体悟中,时间似乎静止了。当他再次回过神来,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月光皎洁。
他长舒一口气,心头涌起一股释然的喜悦。今日在金刚峰顶的参悟,让他对大道有了全新的认知,生命之谜也变得清晰明了。
他站起身来,拜谢观音菩萨的加持,开始下山。很快来到金刚峰广场,白衣人已经在那里等待。
白衣人见他神采奕奕的走来,眉间透出一股清明,知道他已经有所体悟。点点头道:“今日在金刚峰顶的参悟,你可有所得?”
李青衣施礼道:“在金刚峰顶,得以一睹生命之源与大道真谛。生与死皆在生生流转之中,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并非真正的绝对。明白此理,方知长生不老,在生生流转中无所疾苦。高人的指点,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李青衣谨记在心。”
白衣人听罢,喜形于色。点点头道:“修行多年,今日你得此大悟,可喜可贺。生命奥秘,大道真諦,多数修行者一生都未必能悟透,你今日领会,修为已达一定境界。日后修行,需在这大悟下持之以恒,方可更进一步。”
李青衣再次施礼,谢过白衣人的指点。白衣人微笑点头,身形向后一退,融入夜色之中,很快消失不见。
李青衣知道,白衣人既已指点他至此,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如今他已得大悟,修为日进,也就不再需要白衣人的再度相助。虽然短暂相处,白衣人的恩情却让李青衣终生难忘。
他长舒一口气,抬头望着夜空中的明月,心底生出一股超然的感觉。这感觉来自于生命奥秘与大道真諦的体悟,让他对尘世的繁华似乎已无太多眷恋。
李青衣在金刚峰的体悟,为他修行之路带来巨大突破。而这突破无疑也让许多达官贵人对他目光一变,似乎看到了他身上隐隐的出尘气质和与众不同的定力。
这也让李青衣获得了许多仕宦机缘,但他却对名位不再如以往般眷恋。修行成就,大道心得,让他对声名利禄的追求产生了超脱,这也是修行者应有的境界。
从金刚峰下山后,李青衣继续潜心修行。同时在仕宦中发挥影响,化解冲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举。在修行与仕宦之间过渡,也成为他日后的主要生涯。
李青衣的修行与仕宦之道,让许多人产生了误解,以为他日益沉溺在名利之中,修行之心已大不如前。但事实上,李青衣的内心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超然。
他修行的目的,并非追求长生不老或妖异神通,而在于体悟生命真谛,明心见性。这份体悟让他对世俗之物产生透彻理解,不再被其迷惑,达到真正的出尘境界。
在这样的出尘境界下,修行与仕宦并不矛盾。修行使他心境开阔,对人生有更全面的理解;仕宦则让他更贴近民间疾苦,化解冲突,做些力所能及之事。两者结合,也是一个全面自我实现的过程。
这天,李青衣独自在后花园修行。只见花园里一派生机盎然,他坐在石台上,手持竹篮,正在剥一枚鲜艳的橘子。
橘子的外皮在他手下剥落,露出晶莹的果肉。一片片果肉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散发出阵阵清香。这光芒与香气一瞬间牵动起他心底的感动,让他对生命又多了一层体味。
生命就如这剥落的橘子外皮,层层藩篱都在剥去。一去一去,最终露出生命内核的真实面目。而这生命的真实面目,也正如橘子晶莹的果肉,散发着迷人的清香。这清香来自内心,代表着生命的本质。
李青衣将橘子在手中把玩,一片片放入口中,体味着生命的甘甜。他觉得生命的甘甜无关乎外物,而是内心生生不息的欢喜与解脱。明白生命的真谛,才能领略这份甘甜。
这份甘甜又超越生与死,在生生流转间畅行无阻。这便是大道,也是修行的终点。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对这大道的体悟也愈发深刻透彻。
这天在花园的修行,让他再一次回到生命的真谛。体味生命的真谛,便是修行的意义,也是超脱生死的妙门。他静静品味着这份体悟,任阳光照耀在身上,这温暖的感觉也溶入他的心灵深处。
这时,花园入口处的老管家走来,见他静坐石台,手中把玩着一枚橘子,不由得踌躇道:“大人,属下求见,说有要事相商,是否见一见?”
李青衣轻轻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橘子。他起身向老管家点点头,开始迈步走向会客室。仕宦生涯,总免不了要处理各种琐碎的人情世故,这也是修行者应有的洞察与包容。
虽然短暂的修行时刻被打断,但刚才体悟到的生命真谛,却会一直留存在他的心间。这份体悟,永远是修行的动力之源。
李青衣来到会客室,只见一个中年书生正在房中等待。见他进门,书生立刻上前打招呼,一副谄媚的态度。
书生自称姓王,是边疆某地知事的门生。此来是师命,想请李青衣主持庙宇的修建事宜,以振兴经济民生。如果李青衣可以提出指点,知事也愿意赏赐重金,以示谢意。
李青衣听罢,沉吟片刻。他作为官场中人,实在不愿接手此类修建工程。那样虽有名利之福,但也难免被各方势力牵制,修行之路遭遇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