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帝师论道(1)(2 / 2)
孙承宗是不了解什么红薯,像听天书一样:“徐大人,什么亩产几千斤,太夸张了”,
朱由校和徐光启相视一笑,徐光启回答:“孙大人专心于军务,对农事不甚了解也正常,红薯的确亩产几千斤,我正在实验,摸索经验后就推广,你要知道,皇上为了红薯,把皇庄都贡献出来,所以,外面说皇上那些坏话,真是居心叵测”,
朱由校笑笑,外面那些人,有些根本就不是人。
皇庄?孙承宗又是吃了一惊,又听徐光启说道:“孙大人,皇上还在外城买了很大的一个宅子,专门收养孤儿,你可能没有注意到,京城现在看不到流浪的孩子,这都是皇上暗暗在做,所以我现在相信,只有皇上才能中兴大明,其他人我一概不信”,
孙承宗相信徐光启不会说谎,这跟外界的传言完全相反,不禁在反思自己。
45岁的灵魂,不会听了几句好话就飘起来,朱由校:“徐爱卿就不必再替朕吹嘘,朕替天牧万民,就得让民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甚至做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朕发下的宏愿,希望朕有生之年能够做到,也期望爱卿能帮助朕”,
震撼!徐光启比较感性,立即跪下,孙承宗有点懵,但也立马跪下,口呼:“皇上,臣万死不辞,愿大明中兴”.
朱由校请他们起来,孙承宗却是坚持跪着说:“皇上,臣有罪,之前对皇上有误会,实在该死,请皇上治罪!”
朱由校又是亲手扶起他们,说:“朕上次跟徐爱卿就聊过,怎么判断一个人?见一次面,谈一次话,就做判断,会出现偏差,更别说传言了,朕只是一张嘴,东林党有多少张嘴?
没关系,误会会化解,但是有些人是故意的,他们已经失去良知、道德、操守和人格,眼里只有权力、财富和虚名,这才是纷争的根源,也是难解的矛盾。
今天,朕就跟两位爱卿聊聊,相互了解。”
孙承宗:“皇上,臣建议,还是要多上朝,跟群臣多沟通,纷争自然就会化解”,
朱由校摇摇头,直视着孙承宗说:“孙爱卿,你不太懂人性人心,上朝,大部分人第一个关心是什么?内阁,这是一块肥肉,眼红心热,他们会跟朕聊?,你上了多少个朝会,这是解决大事的地方吗?朕一直想不通,以前的皇帝,干嘛叫那么多人开会?
比如刚才红薯的事,如果叫那么多人,这事能办成?那些狗屁不通的人,就会站出来反对,什么劳民伤财,什么自古就没有先例,孙爱卿,你说要不要开朝会?”
朝会是什么鸟样,孙承宗清楚的很,但是不开朝会,又觉得没先例,这不又绕回来,千年的习惯,
孙承宗真的糊涂了,觉得脑子不够用。
朱由校为什么要花时间跟他谈,主要是为了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