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紧锣密鼓(1 / 2)
读书人就是有些矫情,王安,刘若愚和曹化淳都读过书,固有的观念不是一下子能扭转过来的。
朱由校也不再说什么,只交代王安:“王安,你派人到江南去护送宋应星的家眷来京城,让宋应星先行来京,这件事要急办”。
朱由校在吃午饭,随着大臣们出宫,宫里发生的事,也就传开,东林党羽开始跳脚了,各种说法各种想法,纷至沓来。
几个进宫的大臣倒是沉默,估计还在晕吧!
有没有事,会不会发生什么事,总得发酵一段时间,朱由校可没那个心思去关注,该来的总会来,不该来也许还会来,以不变应万变。
让曹化淳去传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过来,锦衣卫得动用起来,之前还没登基不好动,现在名正言顺。
闭眼通过网友查找骆思恭的资料,也没多少可供参考,但他与与同乡官员、名士也颇有来往,如曾朝节、王朝聘、陈宗契等等。又于万历年间倡导修建上湖南会馆,以便照应衡阳、永州、郴州等地赴京乡绅。
这就值得推敲,一个特务头子这么热心家乡事,还和不少人交往,有点不够专业。
再说锦衣卫没有一个信任的人去镇守,谁能安心?
问问网友,也没什么好人选,同行(明风万里)说的没错,本尊朱由校是比较悲催的人物,一生都是孤家寡人,周围没有一个可信的人,所以迷恋奶娘客氏不是没有原因的,安全感缺失。
骆思恭进来,跪下口呼:“臣骆思恭叩见皇上”,
朱由校:“平身”。
“骆爱卿,你尽快把锦衣卫现状,详细汇总奏报给朕”,
“臣遵旨”,
朱由校想想,便再问:“骆爱卿,朕怎么都没有看到锦衣卫的奏本”,
骆思恭回道:“皇上想看哪一方面的奏报?”
哪一方面?,不对啊,难道天下如此太平,没有发生一件值得上报的事?
朱由校:“原来锦衣卫是怎么上报的?”
回话是:“一般都是皇上有事才来询问”,
挖草,这么弄?,朱由校不可思议:“有人要谋害朕,也要等朕来问?”
“这个会及时上报”,
颠三倒四,什么个意思?,老糊涂还是看不起朕?
也没有别的可说,便让骆思恭退出。
朱由校叫来曹化淳,让他去找刘岱过来,刘岱原本也是锦衣卫的带俸指挥使。
想来想去,朱由校下了决心,长痛不如短痛。
等刘岱来了,朱由校干脆利落地说:“刘岱,朕想让你去负责锦衣卫,你怎么想?”
刘岱沉思一会儿,回道:“皇上,让我做什么都没问题,我只是担心做不好,还有生意怎么办?”,
“锦衣卫事务,有不懂的,找朕一起探讨,你也可以培养可靠的人帮你;至于生意交给你儿子或刘化的儿子,这个你们商量好,然后让他来见朕,朕会教他怎么做”。
刘岱倒是担心,皇上把这么多重要的事都交给刘家,这个压力太大,
朱由校看出他的心思,便说:“刘岱,别想太多,朕就是缺少可靠的人,所以才把这些事都交给刘家,其实是朕的问题,让你有压力,不过,朕对刘家有信心,只要朕活着,就是刘家的后台,直截了当地说,朕和刘家已经绑在一起了,咱们玩命去干就是,没什么可想可怕的”,
刘岱跪下,郑重地说:“听皇上的,刘家不怕玩命!”
“好好,几年后回头看看,你会发现,咱们干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必定青史留名”,
这个不是哄人的话,朱由校是真有信心。
交代刘岱要让骆思恭一一交接清楚,他才能离开,反正搞清楚一部分就接受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先加强京城的监控,特别是官员,俩人交流了很久才分开。
与东林党交锋的事,宫外有人一直在闹腾,反倒是几个进宫被训一顿的人,没吭声,这倒稀奇,让刘岱去查,回报是大部分人认为不可闹大,毕竟自己屁股有没有屎,心里都有数,有些事摊开来,是要掉脑袋的,脑袋掉了,灰飞烟灭,还谈什么功名利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