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特效和CG动画(1 / 2)
第152章 特效和cG动画
叶轩一行人在北影的拍摄,依旧吸引了不少人的围观。
除了被叶轩人气吸引过来的人,还有很多是抱着学习的心态过来的学生。
其实北影同意许多剧组进校拍摄,除了创收,也是打着让学生能提前接触剧组的主意。
包括外界的许多剧组都会定时定点的,向北影或者中戏、上戏这类的的影视学院开放,让这些学院的学生可以进剧组内参观探班,也是这样的原因。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知道剧组真实的运行模式,增长见识,更好的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学生创造机会,如果有幸运的学生,能被剧组看中,也是一件好事。
北影不像中戏,对学生外出拍戏,尤其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其实是持鼓励和默许的态度。
当然,不是说北影管的松,中戏就管的严,这和两所学校的方针不同有关,说不上谁优谁劣。
曾经有人统计出了一份两所学校的表演系学生在奥斯卡、三大电影节、10亿以上票房以及国内三金电影节获得奖项数量的数据图。
经过对比,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中戏学生的数量远多于北影。
但是这些功劳主演归功于巩利、章紫怡等人,绝大多数奖项都是这几人获得的。
当然,无法否认这几人都是中戏出身的事实,不过最重要的是,这些人获奖的电影,大多都是北影出身的导演拍摄的啊。
像张一谋、陈恺歌,包括第六代导演的贾樟科、娄火华、宁皓等,都是从北影毕业的。
这一点是中戏无法与之比较的。
中戏,顾名思义就培养戏剧人才的高等院校,它是教育部直属的艺术院校,是新中国第一所戏剧教育高等学校,它最初成立的目标就是培养更适合在舞台上表演的那种风格。
而北影,就是为了培养电影人才,所以不管是表演,还是导演,包括摄影、录音、文学、美术等等都是一把抓,都很看重。
所以不要觉得北影就比不上中戏,两者只是教育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这一次围观的人不少,但是叶轩眼熟的却没有。
他说的眼熟,不是他认识的人,而是后世在娱乐圈混出名气,在大众面前有一定知名度的。
说来也怪,演员成名这件事,说起来全凭实力和运气,无迹可寻。
但是在北影历届表演系学生的名单中可以发现,似乎也有一定规律在。
就拿北影“96明星班”来说好了,除了“赵黄陈”三剑客,还有祖锋、郭晓冬、颜丹辰,也算是扎堆出了不少明星。
但是他们接下来的两届,就差了许多。
当然也有几个出名的,比如97届的张棪炎,出演过《武林外史》的朱七七,还有苗圃,主演过《穆桂英挂帅》。
但是知名度一般,而且其他人的星途就更加黯淡了。
然后就到了叶轩这一届,又扎堆除了许多明星。
叶轩不提,余波、杜纯、姚尘、凌霄肃、杨志钢、黄晓蕾等等,国民度都挺高的。
然后到下一届00级又不行了,不过也有董旋撑场面。
然后01届除了贾艿亮和黄圣衣和王璐丹,其他的都差点。
到了02届,又是井喷的一届,罗晋、刘一菲、江一燕、朱亚纹,还有李丹妮(当然,这位因为出演《一路向西》,已经被北影除名了)。
就连新开的配音班,都有黄勃这样的影帝出现(其实这届配音系,还有配音大神边江也在。)
剩下来两届,就是03年04年入学的新生,基本没有出名的人。
叶轩记得,今年夏天即将入校的新生里,有扬幂、张晓斐、袁珊珊来着。
由此可以看出,北影表演系的历届学生,成材率大略是呈现波浪状的。
每隔一两年,都会出现明星扎堆的一届或者两届。
还真有点气运的定数在里头。
“卡。”
教室里一段叶轩在张娜拉面前变魔术的镜头拍摄完成之后,叶轩走到显示器旁边看回放。
宁皓虽然是导演,但是真正做主的是叶轩。
倒不是叶轩喜欢插手,主要是宁浩的拍摄风格实在让他放心不下。
不同于其他第六代导演,宁皓的作品风格主要在于电影叙事结构的突破。
不过第六代导演的通病,宁皓也没有落下。
就是镜头色彩够阴间,阴暗、灰朴、黯淡,画面满满的粗糙感,以此衬托心理暗示。
宁皓之前给朴树等人拍mV时,画面就是这样,充满灰色基调。
不过叶轩的这几支mV都是主打欢乐温暖风格,画面色彩也是彩色调。
所以拍摄前,叶轩就跟宁皓强调过,不要整那些有的没的,怎么表现高兴怎么来。
不过那句话怎么说的,狗改不了……啊不是。
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在镜头语言中,宁皓总是不自觉的想要加上自己的见解和风格。
比如叶轩求爱行动失败后,宁皓就提出,此时画面改为灰白色调,表现出男主心中失落的心情。
叶轩当然不同意,《只对你有感觉》表现的就是青春的活力,是用暖色调贯穿始终的,突然换成灰白色是怎么回事。
宁皓保证,会用不突兀的方式处理这段镜头,不信他可以拍出来让叶轩看一看。
叶轩当然拒绝,现在时间那么紧,哪有时间在这儿磨镜头。
被叶轩否定后,宁皓仍不死心。
于是在拍摄叶轩失落走出教室的镜头时,宁皓直接把镜头对准教室的黑板,以黑板为背景构建镜头框架。
这样画面里呈现出的主色调,就是黑板的黑白色。
叶轩:“……”
特么的,宁皓的个人主见太强烈了,自己三令五申还是拦不住他。
挂不得宁皓后世愿意接拍《疯狂的石头》。
要知道,原本宁皓被“新星导计划”选中后,原定的投资是500万。
可是最终刘德桦只给出了300万的资金,而宁皓依然义无反顾选择了开拍这部电影。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这和宁皓有主见有什么关系?
这其中有一个点,就是这部电影宁皓是以包单的方式接拍的。
所谓包单,就是制作费是固定的,剧组自己控制开支,能剩下就是自己赚的,同样的,超支了就自己想办法填补,反正投资方不管。
影片上映后,不管多卖座,导演一个子也拿不到。
可想而知,当电影投资从500万变成300万之后,对宁皓的压力有多大。
他拍的可是商业片,不是文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