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串连(1 / 2)
祝缨写完了信件, 也不能确定自己的请求是否能够被准许。她能确定的是,无论是王云鹤还是郑熹,他们应该都能够看得懂她的言下之意。</p>
她写完了信件之后不断地修改其中的措词, 尽力让自己看起来更加“一心为公”。</p>
紧接着, 她又将自己要写的那一部分奏本改成两个奏本,一本为主,写塔郎家“归附”的事件,另一本由是由自己根据仇文的草稿写一下利基族、塔郎家的情况, 在末尾再附带提一笔更远深山中其他族群的事情。</p>
仇文识字, 写文章却不快,格式、用词等等也完全不符合奏本的要求, 这个得经她的指点、修饰。且得再花些时间,她就开始着手绘制舆图。</p>
有阿苏家的先例在,郎锟铻能够接受献图,他的图也比较粗糙。祝缨现在要做的,是绘制自己掌握的舆图,方圆长短是一回事, 主要是给每个山有一个差不多的描述。比如“很高”“高”“中等”“矮”“土包”之类, 有的山上再附一个“陡”“绕行山路多”。她知道有些人能够测绘出个大概的高度, 她现在还弄不来这个,只好先大概的标一标。</p>
这一份自制的图她就不打算现在献给朝廷了。</p>
时已入夏, 天气炎热潮湿,张仙姑和祝大都不耐出门,祝缨也就呆在府衙里。虽然忙, 老两人口见她不往外跑, 天天都能见着面, 也就不说她了。二人现在的兴趣在祝缨从塔郎家带回来的一些东西上, 张仙姑拿着一些东西问祝炼和祝石:“这是什么?认得不?”</p>
二人都摇头,他们俩几乎没在山上生活过,郎锟铻给祝缨准备的都是好物,以他二人的出身,即便在山上生活几年,也未必能够认得出来。</p>
张仙姑和祝大都有点感慨,却又都避着苏喆,不使这小姑娘看着“异族”的东西心里不痛快。小姑娘长得可爱,性子也不别扭,就是跟两个小同伴看着利基族的人不太顺眼。祝缨不在府衙里的这段日子,老两口除了惦记她,也是看着两伙小孩儿吵架有些无处下手,不知道怎么处置得好。</p>
祝大跟祝石比较亲近,想护着两个小子,又知道“山上人”不能得罪,以此憋屈得很。见祝缨回来了,忙说:“收了学生又不好好教,都撂到家里头,你出去野什么呢?”</p>
此时便显出顾同的用处来了,他忽地钻到了祝大的面前,道:“您瞧瞧我,我也是学生呢,我入门早,老师先教我去了。”</p>
将祝大的嘴给堵住了。</p>
祝缨对顾同道:“你跟我过来。”</p>
顾同一蹦一跳地跟了过去,祝缨给他派了个活儿:“你将之前的约定写个草稿出来。”</p>
她自己还有别的事情要做,先让顾同写,自己最后审阅批定。都是些律条之类的细则,祝缨已与郎锟铻谈好了的。她打算将这个做为一个范本,以后再与“獠人”各族接触,就拿这个跟他们谈条件。顾同律令上的学问不算深,但是福禄县人,还算了解山中的习俗,写个草稿不至于由于不懂对方的禁忌而出现大的偏差,将事情做坏。</p>
顾同起初下笔很快,写着写着眉头就皱了起来,祝缨对他的要求是“简单、准确、好记、条目不能太多”,这且有得磨。</p>
祝缨自己则总结了一下与阿苏家、塔郎家从接触到羁縻的整个流程,列出过程中要处理好的几项大的事务,各种注意事项等,以作接下来羁縻其他各族各部的蓝本。</p>
在等待仇文上交文稿期间,祝缨又去南府搜罗了两个花帕族人,顺手命人打探有无西卡、吉玛族人,无论眼下有没有时间先把人准备了,她预备至少简单学点日常用语能够沟通。南府比福禄县大许多,有更多的“獠人”在此定居。</p>
为方便沟通计,顶好是他们都学一种通用的语言文字,现在显然是不现实的。祝缨只好先自己学,列个大本子,用注音标注各族的发音,再写文字释义。</p>
仇文点灯熬油地写了足足两天两夜,第三天交上来一大本子的稿子。他一大早就到了府衙外等候,此时祝缨正在主持府衙的日程安排。她离开的这段时间虽无大事,琐事却很有几件,章炯都处理得不错。祝缨也毫不吝惜言语,大大地夸奖章炯。章炯又反手一记马屁,夸祝缨“抚远夷”做得十分的好。</p>
二人互相吹捧完,又共同表扬了一下府衙各官吏之尽忠职守等。至于小有疏漏之人,二人都于之后单独唤来加以警告。</p>
仇文足等到里面有衙役出来替换守门之人,知道祝缨的小会开完了,才要求见。</p>
祝缨正等着他呢,道:“请进来。”</p>
——————————</p>
仇文有点局促,他尽自己所能地写了,写出来自己也觉得不太好,又不知道如何去改进,硬着头皮拿了出来。</p>
祝缨能够让郎锟铻答应了取消活人祭祀,这一点是他没有想到的。以他之所想,乃是逃离那个地方,向往着文明开化,山下官府能接纳他已是意外之喜。改变族人,以前从未想过,现在仿佛打开了一扇大门,也以此似乎对“獠人”有了一点点的信心。不多,好歹有了,所以愿意写一写。</p>
他到了签押房,丁贵给他上了茶,他也先不敢喝,先将写了的本子奉上,道:“大人,小人已将所知写完,不知是否妥当。”</p>
祝缨接过了本子,很快地翻看了一遍。仇文的书写应该是下过功夫的,不能说很美观,却很工整,词句里偶有些口语,条理都很清楚。祝缨道:“只做个商人不能将你的本事全使出来啊。”</p>
仇文道:“小人已觉满足了。”他仍然盼着祝缨给他点评一下。</p>
祝缨先不点评,而是问他:“如果你回寨子里,能够与族人处得好么?能够不受伤害吗?”</p>
仇文道:“大人的意思是?”</p>
“郎锟铻不识字,现学有点儿晚了,他如果受了敕封,也需要属官的,你愿意做官吗?”阿苏县的例子,塔郎家也迟早得请朝廷再封属官的,仇文很合适。</p>
仇文犹豫了一下,又摇了摇,道:“我不喜欢那里。还是在城里做个商人的好。”</p>
祝缨道:“也罢。不过你现在仍是要接着写的。”</p>
仇文道:“愿为大人效力。”</p>
祝缨道:“奏本不是这么写的,来,我教你。”她教得很简单,仇文现在只需要知道格式、避讳之类要素即可,文采先不需要,越“淳朴”越好。</p>
祝缨道:“无论修辞还是典故都不是一时能够全学到的,慢慢来,不懂也没什么。奏本第一要务是将事情说明白,第二是要使自己的事能被准奏。”</p>
由于要求不高、讲得简单,仇文很快就找到了要领,祝缨又为他将错别字给圈了出来,道:“你重新写过。”</p>
仇文脸上一红:“是。”</p>
“不要太急,你写定了文本,还要念给郎锟铻听一听,定了之后再递上去。顾同拟的条款也快成了,到时候一块儿给他听。”</p>
“是。”</p>
“现在买卖忙么?”</p>
仇文道:“大人但有吩咐,小人必能应命。”</p>
“那你每天抽一个时辰过来。”</p>
“是。”</p>
祝缨命丁贵将他送出去,又命牛金:“你去再寻一副桌椅文具来,就放书房那儿。要成人用的。”</p>
牛金领命去,又往书房里放了一副桌椅文具,书本也找了一套来。</p>
安放完毕回前衙复命,于门口处遇到了小江和江舟,笑道:“江娘子?好久不见了,你们这是去了哪儿了?”</p>
江舟道:“你在府里不知道,我们这回可……”</p>
两人正答着话,小黄从外面走过来:“哎,有话进去说呀,堵门口像什么呢?”</p>
小江道:“你打从京城回来之后话变得更多了。”</p>
小黄笑嘻嘻地道:“回来了高兴嘛!”</p>
几人结伴往里走,牛金问小黄:“你出去干嘛的?”</p>
“大人叫我去看看唐师傅。”</p>
江舟问道:“他还没弄好么?”</p>
小黄道:“大人不急。”</p>
几人进去,到了签押房外,小黄道:“你们先。大人,江娘子她们两个回来了。”</p>
小江和江舟也不推辞,两人先进签押房。</p>
祝缨道:“回来了?怎么样?”</p>
她二人山中收尸、捡骨头、拼尸体,足弄到现在才回来。小江道:“长见识了。”说着,很自觉地从袋子里掏出了一个本子交给祝缨。</p>
祝缨翻了翻,上面都是她整理的这次整理尸体的心得。她一共拼了比较完整的三十六具尸骨,另有残缺不全的几十具,为赶时间,两人每天得拼个好几具。小江道:“应该还有一些,不过骨头也都烂了,又或者被野兽叼走了。就是拼成的这些里头,恐怕也有混杂的。拼全了的都装起来收葬了,都削木为碑。只怕时日长了也就找不到了。”</p>
祝缨点点头,阿苏家这些年祭祀用的肯定不止这些,能有这些已经不错了。</p>
她看小江的总结有一条十分有意思,说是南方人和北方人,骨头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别。不止是形状大小,比如头骨,额头、下颔等部都有些不同。可以据骨头大致分辨出人的地域来。</p>
祝缨道:“很好。给你们三天假,对了,喝点清热解毒的汤剂。”将本子递还给了她。</p>
小江道:“在山里也天天熏。”</p>
祝缨道:“那就好。”</p>
小江犹豫了一下,将两页写有妇女特征总结的纸放到了祝缨的桌上,敛衽告辞。</p>
小黄望着她们离开,才进来说了唐师傅的事儿:“唐师傅说,还差一点儿。大人,他不会是个骗子吧?”</p>
祝缨道:“胡说。”</p>
丁贵也绕了过来:“大人,我表哥听到他的名字就要挠头。您看,弄个新东西,多花些时日咱们懂,花这么多钱,咱们是真的不懂啊!好不容易手头不那么紧了,您不心疼一下自己个儿,孝敬孝敬老封君、置田买房,都花给个糟老头子像什么呢?你是要回京的,就京城的宅子,它也不大。京城地贵啊!”</p>
祝缨道:“小吴还跟你说什么了?”丁贵这样子活脱脱一个小吴附体了,必是学话。</p>
丁贵吐吐舌头:“没没没……没什么了……”</p>
祝缨道:“都不许去烦唐师傅,也不许对他说不好听的。”</p>
“哦……”</p>
“干活去,闲得慌就去把马刷了。”</p>
小黄笑嘻嘻地:“有小柳了。”</p>
“那你就替他去。”</p>
小黄不敢多话了,哭丧着脸去干活。不多会儿,小柳就被替了过来,不但自己来,身后还了个顾同——他终于自暴自弃了,写了简单的几条之后就拿来给祝缨看。</p>
祝缨细读了他写的条款,大方向没有错,一些细节没有考虑得很清楚。她对顾同道:“这是给双方看的,训诫的口气不能太强。”顾同到底是山下正经读书人,不像赵苏,如果赵苏来写,口气就会更合祝缨的意。</p>
赵苏……祝缨想,他到京城也有几年了,也不知是否能沉得住气,不要急着选官。</p>
——————————</p>
京城,国子监。</p>
赵苏脸上似哭似笑,赶紧把脸埋在双掌中,面皮一阵乱动,再抬起头来又是一脸云淡风轻了。身边是同窗们的讨论:“什么?朝廷真的许了?各府都有保送的名额?那得多少?”</p>
“一、二百总是有的吧?”</p>
“那也不算多呀。”</p>
“不少了!现在才多少人?”</p>
“啧,要来一群学不好的啦。”</p>
“接下来是不是要说各州府都得有人做官啦?简直荒唐!朝廷取士又不是冬天开粥铺的施米施粥。”</p>
他们议论纷纷,也有说朝廷此举很好、能够教化远方的,也有说这样会拉底国子监水平的。</p>
说得好像本来国子监就没有废柴似的!赵苏心中嘲讽。</p>
“国子监本来也不是全都是栋梁的,不肖子多得是。”一个刻薄的声音响了起来。这是一个年轻的学子,同学里算是学问不错的,最恨同学中的纨绔拉低了国子监的评价。</p>
当然啦,国子监底下管的学校多了,有些人纯是因为父祖荫进来读书的,废物还是有不少的。</p>
“你他娘的说谁呢?”当即就有人开始拣骂。</p>
难得的,双方都凑齐了几个帮手,接着就打了起来。一时笔墨纸砚乱飞,堂堂国子监,学生打架与乡村私塾的顽童也没什么两样。</p>
很快,教授博士等都来了,将双方分开,打的打、罚的罚。赵苏摇摇头,慢慢踱回自己的书桌前,翻看着记的笔记。这件事情是他义父上书促成的,国子监下管的学生里有的觉得好、有的觉得不好、有的无所谓,但是整个国子监的官员、老师是高兴的,想来天下各府也都会高兴。</p>
只是以后选官又会多些竞争对手啦……</p>
想做官并不是很容易的。正式的科举考出来的人且不能马上授官,他们这些学生又比这些通过科考闯出名号来的人要稍难一些。此外还有各地选送的生徒、贡士,他们也得经过考核才能做官。偏远地方的学子水平通常不高,就像以前的自己,比人差了不少见识。直接送到京城一般竞争不过别人。</p>
但是如果给他们其中一些聪明人一点机会,能够在国子监这样的地方呆两年,不但学做学问,也熟悉一下京城的人情世故与规则,他们通过考核选上官员的机会就会大大的增加。</p>
赵苏有点犹豫,是趁现在这批人还没来就争取一下呢,还是等一等?</p>
笔记上的字他一个也没看进脑子里,心中满是犹豫。</p>
只恨现在刚刚回来上课,还有八天要等。这八天他课也没很用心听,胡乱记着笔记而已。好容易熬到了放假能够放出国子监,他回到了祝宅,第一件事就是写一封信,请教一下祝缨自己应该怎么办。他委实难以抉择。</p>
信写好了,一时又找不到南下投书的人。小黄等人上京送年礼已然回去了,回程将他上一封书信给带走。他身边倒有几个仆人,又不放心这些人送这封信。一时踌躇。</p>
犹豫间,门被敲响。</p>
小厮去应了门:“甘大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