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大禹治水》(1 / 2)
所有的读者们心里都是一惊,没有想到尧时代的水患,也与当年共工撞倒不周山有关。
不过,仔细一想,似乎的确是这样,虽然女娲当年治住了水患,但整个大地的构造已经发生了改变。
时过境迁,到了尧的时代,水患再一次爆发,还真和共工那一撞,有脱不了的关系。
尧,大家自然知道,尧、舜、禹、汤,那是华夏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四位帝王。
后世的帝王们,最喜欢听人称赞他们堪比尧舜禹汤。
只是尧的时代,比之炎黄时代,已经过去了很多很多年,这让所有的读者们不禁有些感慨。
前两天还是炎黄时代,今天都已经是尧的时代了,这时间过的,怕是已经不能用“白驹过隙”来形容了。
当然,他们也来不及做更多的感慨,便迫不及待的继续往下面看去。
洪水泛滥,给百姓们带去了无边灾难,尧决心消灭水患,便问手下的大臣们,谁有能力去治理水患?
大家都推荐鲧,认为鲧有能力治理水患。
鲧,便是禹的父亲,他接受了治理水患的任务,开始治理水患。
只是,鲧治理水患的方式方法并不正确,他采用以“堵”为主的治理办法。
九年时间过去,鲧依然没有能够治理好水患,整个大地依旧洪水泛滥。
而这个时候,尧已经将帝位禅让给了自己的女婿,舜。
舜继承帝位之后,头等大事依然是治理水患,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位,认为他治理水患不利,应当惩罚。
之后,舜把治理水患的重任,交给了鲧的儿子,禹。
舜认为禹的德行和能力,都要比他父亲鲧强很多,有能力治理好水患。
就这样,禹担任起了治理水患的重任。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消灭水患,完成他父亲没有完成的任务,解救天下百姓无边的灾难。
禹接受治理水患任务的时候,和他的妻子涂山氏,成婚仅仅四天。
禹告别新婚的妻子,毅然踏上了治理水患的道路。
禹带领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
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禹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不利的教训,改“堵”为“疏”,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的东流入海。
禹通过自己的智慧,采用“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的方法,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
另外,禹根据轻重缓急,还定了一个治理水患的先后顺序,先从首都附近地区开始,再扩展到其它各地。
相传,在禹治理水患期间,应龙也前来帮忙。
应龙早年跟随着黄帝东征西战,由于战争消耗能量过大,再也无力振翅飞回天庭,就悄然来到南方蛰居在山泽里。
物华变幻,斗转星移,当大禹肩负起治理水患,拯救苍生的重任时,应龙也前去帮忙,它以尾扫地而疏导洪水,立功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