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十四下 锋矢相摧三百载代北胡儿肩狼归(1 / 2)
阿史那步真得手后学着他的五世祖室点密自号为“咄陆叶护”,想看看诸部的反应,可没人支持他。阿史那步真无可奈何便也挥着马鞭投了大唐,可汗泥孰便将他的部众交予了阿史那贺鲁,朱邪氏的处月部自然也归了贺鲁。
咥利失可汗跑了,投奔了在焉耆的兄弟。西边诸部立了东禿厥启明之子欲谷设,与咥利失相攻杀,而不能决雌雄,便依着老祖宗的规矩,中间一刀,一人一半。伊列河(又作伊丽河、伊犁河,在今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东北一带)以西属咄陆,以东属咥利失。
贺鲁统治下的处月部应该是随了咥利失,可咥利失很快就再次经历了叛乱,最终奔死他部。弩失毕五部立了他的侄子,可这个沙钵罗叶护可汗不到三年便被欲谷设擒斩了。
重新混一了西突厥的乙毗咄陆可汗(即欲谷设)雄心奋张,率兵击破了吐火罗,又遣兵侵伊州(今新疆哈密市),遣处月、处密诸部围攻天山县(今新疆托克逊)。安西都护郭孝恪率两千轻骑一胜再胜,屋利啜诸部很快就有了二心,他们遣使到了长安。唐太宗依其所请册立了莫贺咄乙毗可汗之子,是为乙毗射匮可汗。
射匮之父且不能服众,射匮自然也不能服众,但是有了天子的加持,欲谷设渐渐势弱,最后只能逃往吐火罗。贺鲁押着处月、处密等部在此过程中建立了莫大的功绩,同时贺鲁的野心也萌生了,便也与射匮有了矛盾。贺鲁知道自己敌不过射匮身后的太宗皇帝,在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他率着处月等五部之众要求成为大唐天子的百姓,太宗皇帝接纳了他,诏令他居于庭州(今乌鲁木齐)。
庭州南界有条金娑山(今新疆天山东博格达山),北部有个沙陀碛(今准葛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边还有个蒲类海(今哈密巴里坤湖),处月部便安置在金娑山的北面(史书上说是南面,应该错了,南面属西州,隔着一条山脉离沙陀碛便远了)。
两年不到,太宗皇帝归天的消息随着告哀使的马蹄送到了庭州,贺鲁知道机会来了。他反出了庭州,杀败了射匮,霸有了整个西突厥。当时处月部朱邪阙俟斤似乎已经不在了,他的继任者朱邪孤注也杀了招慰使,引兵向西。可是“射脾俟斤沙陀那速”却留了下来,高宗皇帝便将贺鲁所领授予了他,可能这时更多的是“名义”上的,不过“事实”很快就到了。
第二年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在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的攻讨下,取得了斩首五千级,俘虏九千人的战绩。这些俘虏大概都交予了沙陀那速,第二年高宗皇帝在金娑山、沙陀碛、蒲类海这个区域建置了金满州、沙陀州,酋长便转做了都督。
显庆二年(公无657),高宗皇帝遣右屯卫将军苏定方,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等率师讨击,同时使右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弥射、左屯卫大将军阿史那步真为安抚大使。唐军势如破竹,处月又受到了老主人弥射的招诱便果断投了过来。贺鲁兵败如山倒,众叛亲离,最后吃一个城主擒住送给了萧嗣业,一番痛哭流涕的忏悔感动了萧嗣业,也感动了高宗皇帝,最后在长安做了一介百姓。高宗皇帝将西突厥分成了两份,将弥射与步真都册作了可汗。
龙朔初(公元661年),处月部酋长沙陀金山从武卫将军薛仁贵讨铁勒,以功授墨离军讨击使。沙陀金山或许便是沙陀那速之子,他的蕃名或许便是朱邪拔野,是为朱邪克用的远祖。
据《旧五代史》所言,自朱邪拔野而下是五代相承,世世为沙陀部都督,世世为唐忠臣,以至于朱邪克用。当然历史是各有各话,《旧五代史》没有提到一个朱邪金山之孙骨咄支曾任回纥副都统从肃宗皇帝平安史之乱,《新唐书》却记载了,还记载了朱邪金山的曾孙朱邪尽忠在贞元(公元785年-804年)中曾以沙陀七千帐投依吐蕃,做了吐蕃赞普的军大论(义为“大臣”),为王前驱,攻陷大唐北庭都护府一节。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的,无论是作为“处月”部,还是作为“沙陀”部,对于朱邪氏而言他们的力量都无法自主,为了生存,只能服从跟随强者。突厥强盛,便随了突厥;回纥强盛,便随了回纥;吐蕃强盛,便随了吐蕃。
当然这种随风折倒的品性很难使人信赖,吐蕃将沙陀人迁离了故地,朱邪尽忠便将着他的族人到了甘州(今甘肃张掖)。后来回鹘(即回纥,此时已改号回鹘)西略,夺取了吐蕃控制下的凉州(今甘肃武威)。甘、凉东西接境,吐蕃感到了不安。
突厥、回鹘同为匈奴后裔,随着大唐征战时,沙陀人还得到了从属于薛延陀的同罗、仆骨两部的降俘。同罗、仆骨与回鹘的血脉很近,他们都是“铁勒诸部”。
吐蕃人疑心朱邪尽忠执两端并不是空穴来风,以下各处的历史记载便是一样了。一日,朱邪尽忠对他的两个儿子朱邪执宜、朱邪葛勒阿波说道:“我世为唐臣,不幸陷贼污节,今若走萧关归唐,不胜于绝种于此乎?”儿子们也早就受够了吐蕃的征发、役使。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朱邪尽忠父子尽起部族三万帐向着萧关进发。吐蕃大军前遮后追,左突右击,朱邪尽忠战死,沙陀大部冲散,朱邪葛勒阿波领着一部北走,循着乌德鞬山(今蒙古国西南杭爱山)东走,到达振武城时只剩下了残部七百;接掌父亲鼓纛的朱邪执宜为吐蕃大军鸣镝所集,他也偏离了洮水,最终到了灵州。士不过三千,马不过七百,杂畜橐驼仅千头;其他被冲散的老弱却沿着洮水,过石门山,最终到了萧关,进入了凤翔、兴元。
朔方节度使范希朝在第一时间便向宪宗皇帝表奏了此事,他希望能将沙陀置于朔方的管控之下,沙陀骁勇健斗,能够从甘州杀过来的更非寻常健儿可比。朔方面对吐蕃、回鹘的压力太大,需要骁勇。宪宗皇帝对沙陀的归国也是感慨不已,下诏沙陀部于盐州安置,置阴山府,以朱邪执宜为阴山府兵马使,自凤翔、兴元还者悉还其部。葛勒阿波到达振武后更是获授左武卫大将军,兼阴山府都督。
宪宗如此任命似乎有挑拨离间之嫌,阴山府都督不应该授予沙陀人的酋长吗?在《旧五代史》中出任阴山府都督正是朱邪执宜,葛勒阿波这人便没有出现。或许真实的历史是:朱邪葛勒阿波为兄,朱邪执谊为弟,故当日分道之时,葛勒阿波得独领一部,而作为阿弟的执谊只能跟着父亲走。可是尽忠战死于道,沙陀人的旗鼓便由执谊暂掌,其兄尚在,旗鼓、都督自然合予其兄。可是到后来,朱邪执谊还是成为了沙陀人的酋长,葛勒阿波的名字再也没能出现在此后的历史记载中。
范希朝对待沙陀人是推心置腹,尽心尽力。为他们市牛羊,甚至为他们请得了原本属于太原兵的六百分衣粮。一年后朝中有了异议,认为灵武近吐蕃,恐沙陀反覆生变;又说凭空多出的这一万张口使边粮腾贵!
问题是范希朝带来的,范希朝移镇太原便将沙陀人将到了河东。范希朝选了劲骑一千二百人留在了太原,号沙陀军,另置了军使。将余众安置在了振武东北的定襄川,葛勒阿波到达振武后便在此处放牧。朱邪执谊不满部落分散,又不服葛勒阿波这个都督,便擅自将大纛立到了朔州北境的黄花堆。可是这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于是他愤然翻过了阴山,到了神武川,自号为阴山北沙陀。
转机很快就来了,宪宗皇帝决定对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契丹人王武俊之孙,王士真之子)进行征伐,朱邪执宜接受征调,屡立战功,在木刀沟一役中更是以七百骑横贯成德数万伏军,与诸军斩得敌首万级!兵罢之后,朱邪执宜便以功得了蔚州刺史一职——蔚州是代北三州之一(余二州为云、朔),东界是恒山,接境幽州,道联义武、成德,朝廷的用意自然是要他与义武犄角,防遏幽州、成德二镇。
朱邪执宜这下算是在大唐立住了脚。元年八年(公元814年),他参与了天德军对回鹘的防御;元年九年,又隶于李光颜麾下参与了平定淮西吴元济之役,以功授检校刑部尚书;穆宗皇帝长庆元年(公元821年),他再次受征讨伐成德乱将王廷凑(王武俊养子,回鹘人)。兵罢后入朝,穆宗皇帝拜他金吾卫将军,留宿卫,金帛袍马赏赐以万计。
文宗皇帝大和四年(公元830年),新任河东节度使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一改前几任节度使对他的猜忌,在亲切接见过他后,奏他为阴山府都督、代北行营招抚使,使居云、朔塞下,弹压九姓、六州胡,捍御北边。这下朱邪执宜便成了代北诸胡的长官,有研究表明沙陀三部其他二部萨葛、安庆便在此时形成——朱邪执宜整合了先他们来到代北九姓、六州胡!
他的儿子朱邪赤心嗣位后,又陆续参与武宗攻灭回鹘乌介可汗、平定昭义刘稹诸役,一次又一次的搏得了功名富贵,现在又轮到他的孙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