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吉利最后的决心(1 / 2)
大唐军一方将领,都知道自己手头上有多少牌,更知道自家主帅手头上能算“正规军”的,那些厢军拥有不错的弓弩,可是绝对不能与突厥大军近身交战。
哪怕厢军的人数再多,只要面对成规模的突厥骑兵,哪怕只有千骑,也足以将其冲垮。
主帅留下了两三千厢军,应对种种意外战况也算是题中应有之义,只是正面领兵的火枪军营将们,无人敢对他们真的抱有希望。
就连韩东时的绝对心腹徐海,也不知道自家大人能指望着两千厢军做些什么。
韩东时招过徐海,低声开始吩咐,说得他眼前闪亮,又泛起浓浓的疑惑。
“大人,您说的办法真的可行吗?”
“绝对可行!我早已经安排师爷他们走山中把东西送来,你去接收之后,立即带着厢军按计划行事,此事关系大战成败,不可轻忽。”
徐海只得压下心中的疑惑,领命而去,
刚刚打退了突厥人一次进攻的火枪军,突然感觉到整个大地都开始震颤,猛然抬头望去,发现不知何时,突厥军本阵已经移前,面前的敌人黑压压的一片,远远地看不到尽头!
那是多少敌骑啊,如此多的数量,只要行军之时略略保持一定的齐整,就能形成连大地都被他们震动的效果。
即使是百万精锐,面对如此声势,也忍不住头皮发麻,心中打鼓。
程处亮之前表现得一直非常沉稳,此刻内心中也不由得同时泛起兴奋与微微的紧张两种心情。
他稍一犹豫,最后长吐出一口气,向副将下令:“告知海校尉,此处需要更多士卒,请他移五百至一千士卒至正面列阵。”
副将听到程处亮的命令,愕然看向他,却只看到程处亮坚毅的面容,无奈地点了点头。
突厥人现在摆明了是要拼命了,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把他们这支大军吃下来。
十余万大军压上,任何一面的防线都要面临严峻的考验。
不过,突厥兵力增多,调至不同方向作战前准备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暂时只有程处亮亲自指挥的正面战场面临着最多的压力。
从道理上来说,由侧翼战场稍稍支援程处亮部分军士也是说得通的。
只不过,作为军中营将,各营将士之间也是有攀比心理的,程处亮的要求等于在向友军求援,面子气势上已经弱了一大截,而且大战之后功劳评定也会出现一些说不清的地方。
等闲不到真正危急之时,没有将领会甘心于向其他将领求援,更不会甘心把自己坚守阵线的功劳分到友军手里。
程处亮乃是年轻一辈的将领,进入军中必定有自己的心气儿,希望快速崭露头角,立下大功,扬威于军中。
没想到,看到突厥人增兵之后,他几乎没有犹豫地开口求援,实在出乎副将的预料。
其实,这才是一个将领成熟的体现。
程处亮若是好勇斗狠,硬要凭着手头上的兵力抗住突厥的猛冲,也未必不能一试,可是那会让他们的防线岌岌可危,必定会让韩东时的精力都牵制在这里。
而且战场之上最不缺少的就是“万一”。
万一突厥人靠着连绵不绝的攻势真的从中路完成突破,那就会让唐军的防线全面崩溃。
到时不要说击败突厥了,没有掩护没有秩序,最后甚至没多少人能顺利逃入山区,避开突厥轻骑的追杀。
相比于整场大战的胜负,个人的面子又算得了什么?
程处亮虽然年轻,而且在战场的经验不如其他老将,可是当突厥人押上了越来越多的兵力后,他也开始敏锐地发觉这一战的重要性和意义可能远大于他们之前的估计。
突厥确实兵强马壮,在整个北疆的战场上,兵力远远多于大唐,可是他们再多的兵力总是有上限的。
扣除掉必须有一支精锐大军在北疆震慑大唐边军,突厥人能抽调出来进入关中的数量更加有限,十余万铁骑必定是突厥主力了。
假如他们火枪军可以在此处战场,死死钉住,大量消耗突厥人的兵力,元气大伤又面临着后方可能的巨大威胁,突厥人哪还有胆子继续深入关中,甚至分兵劫掠?
单从大唐整体来算,他们这一军将士不论蒙受多大的损失,只要最后结果胜利,都是极其划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