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流民之变(2 / 2)
当官的老喜欢说“刁民”“刁民”,倒未必尽是些推脱责任的说辞,给百姓泼脏水,确实有些人在情绪极激烈的时候近乎丧失理智,提出难以接受的要求。
若是让百姓们都摸清楚,自家县老爷毫无底线地偏帮“自己人”,说不定以后会闹出更大的乱子来。
“那些外来之人,自称有亲戚在我们村中,说是……说是专门来要老婆的!”
“什么?”
韩东时的声调都升高了几分,又好气又好笑地看着对方。
“大人,小的可不敢扯谎,他们确实是来找老婆的。”
韩东时万万没想到,会发生这种离谱之事:“把他们人叫过来,我要亲自问。”
徐海看到大人把临时差役打发走,凑过来道:“大人还是不要在这我浪费时间了,这种鸡毛蒜皮之事,也不知怎么闹得这么大的动静,让村长坊主处置算了。”
就连捕快徐海也觉得很是无语,觉得韩东时亲自处理这些事情太浪费时间了。
韩东时却摇了摇头。
“你觉得此事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徐海露出一个不以为意的笑容。
“大人,我蓝田县的名声只怕是已经传出去了,本来就有很多外地的流民前来,何况他们有家人已经在此先安了家,最多就是不了解我蓝田县的政令,没有到县衙先登记造册才有此误会。”
“大人或许不知,这些流民都是受了灾,背井离乡到处求活,在流亡的路上跟家人失散,乃是常有之事。”
韩东时淡淡地道:“那我问你,这些流民平日到处求活,又怎么可能听说自己家人已经在蓝田县安置了?为何他们竟不分天南地北地聚在一起,同时来到蓝田县找家人?”
徐海理所当然地张了张嘴,然后……面对大人的问题,突然无法回答。
“这……这是因为……”
若是只有一两个人前来寻亲,还可能是道听途说来的消息,但是这近百人之数,绝不是“巧合”二字能够解释了。
“确实有些奇怪,可是按魏老头所说,他们还真的在村里找到了自家媳妇啊。”
韩东时神色转冷:“此事必有内情,本县心中有数了,且听听他们自己如何说吧。”
就在此时,魏老头带着临时差役们以棍棒“夹”着那些闹事儿的大汉走了过来。
刚听说是县令亲至,那些人还有些心慌,本能地对着“县老爷”跪拜行礼,但就在韩东时问话的短短时间,他们似乎已经完全稳定心神,走过来的时候,虽然被众差役虎视耽耽地盯着,可是完全不惧怕。
“这位就是本县县太爷么?小民见礼。”
其中一名较为高大的男子多走两步,勉强拜行一礼,不等韩东时开口就站直身子,满是不屑,竟是没有把一县之主放在眼里。
徐海与人打交道的经验何等丰富,立即看出了他的态度,不禁心头火起。
但他记起刚刚县令大人的提点,心中警醒过来,已经认同他们抱团前来蓝田县找麻烦的,只是背后的原因依然让人不解。
“你们说自己来蓝田县是找媳妇,找到了吗?”
“嘿嘿,托大人的福,已经找到了,可是那些臭娘们来到你们蓝田之后,也变得奸滑了,不认自家老公倒也罢了,竟然连孩子也抢了去,根本不想还给我等。”
“那些孩子可都是草民们的血脉啊,若是孩子没了,我等就绝了户了,那些女人是何等恶毒?”
韩东时以目视魏老头儿。
魏老头明白大人的意思,赶紧回报:“大人,那些妇人也承认,这些人确实是他们当初的男人,而且孩子也在蓝田……”
魏老头儿还没说完,刚承认了男人所说,直接就被打断了。
“大人,您都听到了吧?小人可不是信口胡说啊,那些女人都是我们的媳妇,孩子也是我们家的孩子,岂能不……这个……认祖归宗?俺们来蓝田可不是胡闹的呀!”
徐海等人听得啼笑皆非。
就算他们不像师爷那些文吏读过许多书,也知道对方在胡乱用词儿。
这种事儿,哪儿算得上是“认祖归宗”啊。
唯一脸上毫无笑意的就只有韩东时,他目光清冷,显然已经看穿了某些事情。
“既然魏老头儿已经弄清楚了,他们确实是你们的家人,那应该是没错的。”
“唉,还是大人您明事理,还围着俺们干啥?快点儿散了吧!各回各家,各找各娃!”
说完,他们就想走出临时差役围住的地方,向着自家媳妇靠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