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朝堂之辩(2 / 2)
李世民的提议,确实超出了朝臣所想,魏征也明显愣住了。
古时任何一个王朝,增加府库的办法,向来都是从“农田”和“人头”两方面来想办法的。
对于熟读经典,还自诩治国经验的朝臣们来说,一听到“开源”二字,自然也是从这方面思考,误以为李世民是想为百姓增税。
他们对于商税根本不加重视,而商人们也向来没什么地位,甚至从来没有被朝臣们归纳于“百姓”的范畴之内。
听起来很荒唐,但这就是此时代中商人们的真正地位,甚至大唐之时,对商人们包括胡商的态度还算是不错的。
现在,李世民说要通过增加商税的方式来充实国库,在大家看来,才是真正“荒唐”的想法。
“陛下,天下商税自有定数,说白了不过是盐铁之利,而盐铁生产岂能凭空增加?特别是铁器,若真能增加,朝廷何愁北疆边军军械?”
魏征虽然不通俗务,但也知道朝廷从来就没有大幅增加过铁器工坊,怎么可能让大唐铁器生产突然大幅增加?
要知道,这种事情也是要花大价钱的!必将使本就不富裕的国库消耗更大。
李世民却满意地点点头:“魏卿说得不错,朕正有意增加关中铁器产量,若能成功,北疆开支也能节省非常大的一笔。”
大军后勤供应,除了粮草之外,铁器供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论是兵器箭矢,或者是防备骑兵的专用大车,都消耗巨量铁器。
韩东时能轻易说服秦琼等人为他说项,正是因为几位国公都清楚地认识到,若能大幅增加铁器产量,对于军队能带来莫大好处。
“另外你好像忘记,蓝田县可以不增加粮食消耗而大量产酒,现在颇受洛阳等地欢迎。朕意,将这种酿酒方式推行整个大唐,而且责令各州县多推广蓝田美酒,不得私设禁令!”
魏征张了张口,对于陛下的旨意一时找不到反驳的地方。
其实朝臣们对于李世民的想法并不赞同,一方面是他们对于商业天然的轻视,其次则是不乐意以朝廷的名义推广贩酒之事,觉得有失朝廷威仪。
问题是,蓝田县的酿酒方式,非但不会增加粮食消耗,若能改变其他州县的酿酒之法,反而能为大唐节省大量粮食消耗。
以他们对于经济的粗浅认识,向来只认定粮食,布帛与铁器对于朝廷来说才是真正的财富,也是决定了百姓生活水平的基础。
韩东时的酿酒之法能节省粮食,对于奉行儒家的群臣来说,就是最好的堵住他们嘴巴的地方。
魏征虽然死心眼,但他并非故意想为难李世民,暂时无法反驳陛下之令,他也就直接闭嘴。
但是,他老实了,有人又跳了出来。
裴寂作为武德朝老臣的代表,本身没有足够的才华坐稳宰相之位,只是靠着晋阳起兵的从龙之功,再加上本身的资历,勉强坐在群臣之首的位置上。
李世民登基之后,暂时没有动他的位子,可是原来秦王府的从属们纷纷踏入朝堂占据高位,直接让裴寂的权力被架空,让这个武德老臣憋了一肚子火。
因此,不论任何事情,只要是李世民想要推行的政策,他都要跳出来表态反对,故意跟当朝皇帝唱反调。
“陛下!您这是被韩东时那个小人给蒙蔽了呀!他故意在陛下面前夸下海口,哄得您许他种种大权,此乃奸臣之举!”
“那个什么酿酒的法子倒也罢了,不过是些不入流的小道而已,可是铁器生产事关国本,若是他根本做不到,岂不耽误了国事?”
“天下之重,在农在桑,陛下岂能因为一奸臣之言,寄希望于区区商人?此乃取祸之道,恕臣不敢奉旨!”
李世民本来还摆出一副积极听取群臣谏言的态度,可是听到裴寂之言,他的脸色直接垮了下来。
他还身为秦王之时,就很清楚像裴寂这种老臣,到底是什么货色。
“请”李渊当了太上皇之后,为了避免自家老爹太过伤心,他没有动武德老臣,给足了老爹和这些老臣面子。
可是,裴寂最近越来越不像话,事事都跟他这个皇帝唱反调,竟以为能凭着自己的资历鼓动老臣们阻挠李世民的施政!
此次希望重视铁器生产与酒水买卖,加大商税征收,其实是李世民因为韩东时献上的点子,自己想出的主意。
裴寂的话,明着是贬斥韩东时,事实上却是在打李世民的脸!
“裴相,不知愿否跟朕打个赌呢?”
裴寂看着李世民的脸色,心中一惊:“不知陛下,要与老臣打什么赌啊?”
“很简单,朕便赌韩东时所献之法确能成真!若他做不到,朕便信裴相之言,那韩东时确实是个奸臣!”
“但如果他做到了!那么今日裴相之言,便是阻挠国事,误朝廷之判断,到底谁才是奸臣……朕相信群臣自有判断,裴相你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