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第一百二十五章 九宗(1 / 2)
小竹村中, 王春花一家人天没亮就起来,给土地公敬过香,就准备去城中参加庙会接灵水。
王春花的公公是个木匠,当年也挣了不少。只可惜有一回去别处做活, 挣了钱回来着急赶夜路, 没留心摔了一跤, 当场就不行了, 连送去县中的道观救治的时间都没有。更惨的是, 他掉下去的那地方平日里少有人路过, 即便家人发现他不见了出来寻,恐怕也得花上不少时间。
好在村里的土地神灵验,夜间就带着公公的魂魄给婆婆托了梦, 这才安稳地操办了公公的丧事。
婆母将王春花的丈夫辛苦带大,近来身体不好,一直在家将养着。这几日县城里城隍庙正好有庙会,庙会上,不仅庙祝会为敬香的信众祈福,就连承云道观里的仙人, 也会施法降下灵雨。
去了现场的人沐浴了灵雨,就能强身健体。若是有人带了容器去接灵雨,带回去的灵水也能有一定的功效。田里的粮食收得差不多了, 县城里的庙会差不多都是这个时候办的, 因此这一天出村的人不少。
土地公是真有神异的, 他们一家因土地公托梦一事,对土地公一向虔诚。每次出村,一定会毕恭毕敬地给土地公敬香,求得土地公保佑再离开。
承云县辖下的村子据说有三四百个, 每次到了春秋两季降灵雨的时候,来的人就特别多。
王春花和丈夫李梁两个人用箩筐背着孩子,还带上了要卖的绣活、山里采的药材之类便携的货物,往县城走的速度比平日里挑着扁担要快得多。
就算这样,越往县城的方向走,人还是越来越多了。
两个孩子在箩筐里不错眼地看着外头的景象——要不是这回降灵雨,他们也不会把家里的孩子带出来。路上带孩子出来的人家,应该都是这么个想法——弟弟小鲤鱼看了半晌,突然蹦出一句:“爹娘,好多光,好亮啊。”
夫妻两个疑惑地抬头看了看天:“是吗?不是才刚出了一会儿太阳嘛?”
平日里在田边憨玩的时候,也没见他说什么太亮了。
“太亮了就别看天了,今天起太早了,要是太累了就继续睡。”王春花吩咐了一句,和丈夫埋头继续赶路。
“娘,我说的不是太阳啊。咱们今天出村的时候,身上有光,路上也有好多人身上有光哦。”小鲤鱼认真地说道。
夫妻两个赶路的步子停了下来。
偏生这时候,姐姐小鹤儿以为爹娘不信,也信誓旦旦地给弟弟作证:“爹,娘,是真的,我也看到了。今天咱们拜了土地公公以后,身上就多出一圈光来。那些人身上的光和我们的好像呢!”
夫妻俩互看了一眼,李梁的喉咙艰难地动了一下:“咱们先进城,孩子看到的应该是好事。”
王春花忙不迭地点头,夫妻两个赶路的速度更快了。
今天有庙会,承云县外头排队等着进城的人很多,夫妻两个好不容易进了城,也不管原本要卖的货物了,直奔城隍庙去。
城隍庙今天有降灵雨,承云道观的仙长按照惯例是早就在这里休整了的。不管是城隍庙的庙祝还是道观来的仙长,在夫妻二人心里都是顶有本事的人。
自家儿女似乎能看到什么奇异的光,虽说是拜了土地公以后出现的,应该不是什么坏事,二人还是忍不住想早点解决这个问题。
城隍庙对他们这种来求助的人已经见怪不怪了。每逢施降灵雨,这种人的数量只会更多。这里有专人登记,若是真的紧要,庙祝和承云观的仙长们,自然会来处理。
夫妻二人战战兢兢地将话说了,得了一个等灵雨之后再说的答复。
施降灵雨的时候,承云观的诸多仙长或是御风踏云,或是乘骑仙鹤、鸾鸟,各自选了个方位,天空上便迅速地聚起许多金色的雨云来。儿女的事重要,但这对夫妻也没忘记这回来是为了什么,忙将身上带的空壶、空瓦罐之类的物什都拿了出来。
雨云的范围很大,覆盖整个承云县城,不过夫妻二人好歹是挤到了城隍庙的人,这回倒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泛着金光的灵雨很快就落了下来,有些是头一回沐浴灵雨的,干脆躺倒在地,想让雨在自己身上多落点。
只不过沐浴过灵雨的人就知道,这降下的灵雨是有量的,每个人能沐浴的灵雨数量都不同,和健康状况以及所谓的天分都有关系。
夫妻俩的身体都算不错,所以很快,他们带来的空容器便渐渐开始满起来。
相比于灵雨是看在场众人的身体情况降下的,灵水反倒更严苛,不管每个人带了多大的空容器来,能装的灵水都是定量的。
等到灵水装好,将瓶罐封上,夫妻二人舒了一口气,细看儿女,却发觉他们身上的灵雨还在落。
这是他们头一次带孩子来沐浴灵雨——年龄太小的孩子,即使带来也不会有灵雨降下。什么说法都有,什么三岁之前魂魄未稳啊,什么三岁方能启蒙得见灵机之类的,但各地百姓也都晓得了这件事,不会轻易将孩子带来——这种异象,是从前没见过的。
上头的一位仙长眼神落了下来。
只见他一挥手,周围那些因为孩子们引发的异象的围观者,就好像失忆了似的,再没有朝这看过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