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集(1 / 1)
对外贸易
马尔代夫主要出口商品为海产品和成衣,主要进口商品为食品、石油产品、纺织品和生活用品。
中马自1981年开始经贸合作关系。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6年,中马双边贸易总额为1600万美元,同比下降5.7%。其中,中方出口1540万美元,同比下降9%;进口60万美元,同比增长2107%。
自1972年,中国一直坚持向马尔代夫提供无偿援助。1985年,中国公司开始进入马尔代夫承包工程市场和劳务市场。截至2006年底,我公司在马承包劳务合同额累计6062万美元,完成营业额5354万美元。其中2006年,我在马新签承包工程及劳务合同额381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86万美元。
中马还在在其他领域开展交流合作。2000年9月20-30日,应中央军委邀请,马尔代夫国防和国家安全部长阿卜杜勒·萨塔尔·安马里对华进行友好访问,这是中马两军首次正式交流。1998年5月18日,马尔代夫政府与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民航班机过境协议。2004年3月28日,双方签署两国政府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2006年10月,马尔代夫政府任命杨桂生先生为驻上海名誉领事。2007年4月,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开辟上海至马累的定期航线。2010年七月,川航开通成都至马累的定期航线。
外国援助
由于自身能力有限,马尔代夫经济发展对外依赖严重,其中最大援助国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以及印度。ImF、亚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每年对马尔代夫提供数千万美元资金援助,帮助其解决基础发展问题,主要涉及能源、环保和民生等领域。
文化:
语言
迪维希语(dhivehi)是马尔代夫的官方语言,是僧伽罗语、泰米尔语、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的变异语种,属于印欧语系。迪维希文字是一种奇特的拼音文字,采用类似阿拉伯语的发音符号,形状有点像饼干、大象或骨头,书写采用自右至左的方式,阅读也是如此,与英语等方式相反。文字由24个标准辅音和11个元音组成。政府文件和法律均用迪维希语写成,少数有英文版本。现在当地学校普遍使用了英语和当地语双语教学,官方和上层社会通用英语。
宗教
马尔代夫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居民岛上不食猪肉,不饮酒,妇女出行必须穿遮体长裙,男士不能穿短裤。外国游客在度假酒店内不用遵守此规定,但到了马累等当地居民岛,就必须入乡随俗了。马尔代夫居民大多是虔诚的musilin,讲礼貌、重礼节、淳朴好客,每天会进行五次祷告。而星期五的伊斯兰教主麻日则是他们每周的星期假日,商店、学校和公共场所都会在这一天关门歇业。
马尔代夫融合来自于古代世界各地的海上移民所带来的丰富、多元的文化;当地传统音乐与舞蹈则深受东非文化影响,如击鼓与乐曲等;另受南亚文化影响,当地的饮食文化尤其凸现;马尔代夫的妇女则不同于南亚次大陆国家普遍对女性采取的隔离主义,而是活跃在主要社会活动中。首都马累的政府、军队、警察局等机关皆可见其影踪。而在其它原住民岛中,男人终年漂泊于海上捕鱼讨生活,女性则扮演持家照顾老少的角色。毕竟群岛国家,海洋是原住民终年所依存的资源,故海洋子民自然以海洋文化来呈现这支独立民族的风情了。
马尔代夫裸泳是违法的。
习俗
马尔代夫人不吃猪肉,不饮酒,鱼是马尔代夫人吃的最多的食物,主食除大米、一定数量的红薯、芋头等淀粉食物外,居民多以木薯和椰子为主食。居民较少吃蔬菜,喜欢吃辛辣食物。水果主要有香蕉、西瓜、木瓜、芒果等。
作为musilin国家,马尔代夫国民每天祈祷5次,开始时间大致为4:30、12:15、15:30、18:30、19:40,其间商店停业15分钟。周五、周六为休息日,周五中午12:15的祈祷最为重要,一般14:00后商店才开始营业(部分商店全天休息)。
马尔代夫严禁走私毒品,严禁携带包括猪肉、酒等各类违禁品入境、严禁私自在岛上钓鱼、采摘或践踏珊瑚,严禁携带鱼翅、珊瑚、贝壳等出境。
节日
主要宗教节日:开斋节,3天节日。伊斯兰历每年的10月1日,马尔代夫人前往清真寺参加会礼,听伊玛目宣讲教义。会礼之后,人们走亲访友,互送自己做的节日食品。斋戒日:伊斯兰教历的第9个月第1天开始的30日内,人们从黎明到天黑禁止用餐饮水,天黑以后才能进食,斋月期间,饭店一般白天都关门停业。圣纪节,伊斯兰历每年3月12日。伊斯兰教节日之一。圣纪活动兼有纪念穆罕默德诞生与逝世的双重意义。宰牲节,伊斯兰历12月10日,开斋节后70天左右。musilin新年。
固定假日:1月1日,新年。1月24日,国庆节。7月26日,独立日,庆祝结束英国统治,总统主持盛大国庆招待会和隆重的阅兵、游行庆祝活动。11月3日,战胜日,纪念战胜斯里兰卡泰米尔恐怖主义分子在马尔代夫发动的暴乱。11月11日,共和国日,庆祝第二共和国(1968年)建立。12月10日,渔民节,围绕渔民的生活举行一系列活动。另外,根据伊斯兰教历,每周的星期五、周六也是公共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