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李府(2 / 2)
王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王公屐,身登青云梯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梦里王七夜好像听到了仙人吟颂的诗歌,宏大又虚无缥缈。醒来后的王七夜却又什么都记不住了。
接下来几天,王七夜每每都能梦到仙人在吟诗,想要看清他的面貌,就站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只是这个诗的内容王七夜却记了下来。
为什么每天梦到这个诗?岁数还小的七夜想不明白,于是便把这个梦告诉了陈建龙,问问他知不知道其中的含义。小胖子虽然天赋不错,毕竟也只是个十来岁的吃货,他也不知道。”思来想去,王七夜准备去找李慕容帮忙,毕竟李家高门大户门客众多。
来到李家时王七夜发现李家的守卫多了很多,府门口的家丁瞪大眼珠盯着门口来来往往的人。好在家丁认识王七夜,知道是他救了小姐,便让他入府。李慕容拿着王七夜默写出来的诗句去找家里供奉,可那些人只知道诗句意思,不知道这个诗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会一直梦到这个诗句。
李慕容于是就写信给她父亲寻求帮助。李秉宪本就因为祭天大典得筹备和发生了蒙面人袭击女儿得事让他焦头烂额。于是李秉宪来信让李慕容别对一个穷小子的事这么上心,最近多呆在府中,出门也一定要护卫跟着。李慕容也帮不到王七夜。
这时王七夜突然想到一个人,孙梓。他见多识广,朋友众多,连秀才朋友都不在话下,问问他也许知道。
于是乎,有一天两个人蹲在王七夜家的小院子里。孙梓手上还拿着一根树枝,是从边上歪脖子树上折下来的。他用树枝在地上写着吴越、越人、天姥、天台王公。
于是孙梓分析道:“这里是大越国,你是越人,你要去会稽郡天台县的剡溪和天姥山寻找一个姓王的公公。”分析的很有道理……
“不对呀,为什么我一直做梦要找一个公公呢?”王七夜虽然小,天资愚钝但并不蠢。“这个姓王的可能和我身世有关。”“会稽郡天台县远吗?”王七夜问。“不远,也不近;可远,亦可近。”孙梓摇头晃脑,双手附后,四十五度仰望天空装起了高人。王七夜一脸敬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果然朋友是高人,自己也会是高人。但又想了想会稽郡天台县离这里到底远还是近呢?等年末幼儿园放假了,自己一定要去看看。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水易寒。南方冬季的冷和北方的不太一样,它不像北方冬天那样冷的狂野,冷的不讲道理。它冷的含蓄,空气中也都被它慢慢侵蚀,冷到骨子里。一夜大雪过后,王七夜像往常那样先去村口的井里打水。井打的很深,没有结冰,拉上来也很吃力。还是颤颤巍巍先给陈家的水缸添上,最后才又打了水提回家洗脸做饭。
天寒地冻的,自然没有人找王七夜织草鞋,于是王七夜便做起了“闲汉”。这个闲汉不是指那些无业游民。书上有云:百姓入酒肆,见子弟少年辈饮酒,近前小心供过,使令买物命妓,取送钱物之类,谓之闲汉。简单来讲就是王七夜做起了外卖员。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瓯越县里殷实之家,都不习惯在家做饭,而是下馆子或直接叫外卖。王七夜利用早上上学之前、中午午休时间和下午下课后做起了闲汉,每天有十来文钱进账。
跑完早市,把吃食送到食客手里见时间差不多了便准备上学去了。
快放寒假了,学校里也准备结业测试了,先生们也会相互探讨讲课心得等或研读论语等著作。
考核的不仅仅是学生,先生们也受到考核,考核共持续一旬。
第一步叫授书,授书又分三个小阶段。第一个阶段叫“点书”,就是学生拿着书,翻到要学习的这一页,教给先生,先生给他点出句读。先生用一根小签戳上印泥,往书中断句的地方一盖,就是一个圆圈,表示句读。通常小圈表示逗号,大圈表示句号。第二个阶段,叫“读书”,就是先生范读,学生跟着读。一句一句地模仿。第三个阶段,叫“讲书”,就是先生要讲解。讲解简单的内容,学生容易理解的,就是串讲。尤为重要的,是讲故事,这叫引经据典。
第二步,是背书,学生下去自己复习。复习的内容不仅仅是儿歌三百首和“拼音”还有老师的讲解。之后需要背诵给老师听。
第三步复讲。复讲就是学生背好书后,再次上去先生那里检查。检查通过,就可以再次上书。这次是学生讲!老师怎么讲给你的,请你再复述一遍。什么才叫真学到了本事?就是能讲给别人听。
最后一步技法,学生们会把所学技法一一展示,经老师们审核分别给予评分。
王七夜授书为良;背书是差拼音掌握不好;复讲也是良,基本能讲述老师所讲内容;技法则是优,不管什么技法七夜总是掌握特别快。最后综合成绩良,可以结业。明年可以参加升班考核。成绩为差的童生来年则需要继续学习,没有机会参加升班考核的机会。
最后春田花花幼儿园大班第一名是一个叫赵戾的年轻男子,李慕容大班第二。中班第一名是个功底扎实的中年汉子,小班第一名是个叫马东的壮汉,陈建龙也位居第三。
许久未见的班主任赵无极也出现了,真的是同学们说的那样开学见一次,期末见一次。
赵戾家族是瓯越县另一豪门,赵戾本叫赵淼,但他嫌弃这个名字太柔弱,自己改名赵戾。王七夜所在班主任赵无极正是赵戾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