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变法(1 / 2)
回到皇宫,皇后正在焦急等候。看她眼眶红红的样子,赵昀心中顿觉抱歉,陪笑道:“朕早说过自己将会一鸣惊人,皇后如此担忧,莫不是信不过为夫的?”
皇后幽幽地道:“臣妾一介妇人,不懂军国重事。只能早晚焚香祷告,希望官家平安归来。”
赵昀揽着皇后的肩头道:“如今雨过天晴了,陪我一起去见太后吧。”
皇后忽道:“太后那边自然要去,只有一事要先报与官家知道。”
“是什么事?”
“先前官家为了制衡史党,提拔我父亲和叔父身居要职,朝中大臣颇有微词,说是有违外戚不能干政的祖训。如今史党已灭,臣妾的父亲和叔父都希望能辞去职务,另选贤能,以免惹人非议。”
“难得二位郡公深明大义。事情原本是这么个道理,但两位郡公此次平叛都立下大功,待他们让出职位之后,朕就加封他们为国公。”
“臣妾一门荣宠已极,岂敢再要封赏。”
“有功者赏,原是治世之道,皇后不必推辞了。”
“那臣妾先替他们谢过官家了。还有一事,臣妾的叔父早前就已奏请太后撤帘还政,太后也已同意了,等会也许会与官家提及此事。”
赵昀心中暗想:“杨氏一族懂得急流勇退,毫不贪图权柄,倒是明智得很,也省去了我不少工夫。”嘴上说:“朕知道了。”
见到太后之后,免不了先是一番寒暄问安,随后果然就提出了撤帘之事,赵昀假意挽留一番,便通过了。
接下来,赵昀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清算史弥远余党。之前害怕动手过猛会引起官场地震,可现在震都震过了,便也没什么顾及了。早先从史嵩之军中搜出许多与朝廷官员的书信往来,果然京中史党余孽早就与叛军内外勾结,李知孝、夏震自然也都在其中。
于是赵昀命刑部、大理寺对照着史嵩之的书信名单全部下狱问罪,其党羽“四木三凶”,连同史弥远、史嵩之二人的家产抄没共得缗钱一亿三千五百万贯,足足抵得上大宋两年的财政收入了。随后又派御史台诸位御史下到各路查抄史弥远余党,共免职一百多人。所幸朝廷冗员已久,这些空缺很快就找到人补上,倒是大大缓解了冗官压力。
史党本来还对史嵩之夺权成功抱有一线希望,如今史嵩之已经伏诛,他们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很快就被连根拔起。
为填补史党留下的空缺,赵昀任用李宗勉为吏部尚书、真德秀为礼部尚书、宋慈为刑部尚书、范钟为户部尚书、魏了翁为兵部尚书。这些人大多是之前不肯攀附史弥远而被排挤的名士,清廉正直,德才兼备,如今纷纷受到重用,朝堂风气为之一新,百姓也纷纷奔走相告。
杨谷、杨石辞去现职,进封国公。二人坚辞不受国公爵位,于是改任二人为少师。此后二杨脱离实职,只享勋荣,不参政事。
至此,朝廷中史党、后党的势力都已经烟消云散,大权为官家所独揽。
第二件事就是改革军制。
宋军的军饷军费历来是个大问题。按照制度,禁军的俸禄是每月一贯钱,边军每月七百文,其他厢军杂军依次递减。这俸禄原本也不算高,加上军队贪腐成风,各军吃空饷人数往往超过一半。例如三衙禁军名义上有十五万,实际也不足八万,且军械老旧低劣,战力奇差。
赵昀与诸将商议之后,重新编订军制,严明考核奖惩。所有官兵由兵部重新考核,按照武艺素质分为四等:第一等为战兵,每月俸禄三贯,作为主动进攻敌国国土之用;第二等为备兵,每月俸禄二贯,作为辅助进攻与机动防御之用;第三等为屯兵,每月俸禄一贯,平时在各个驻地屯田,屯田所产粮食公私各半,有战事时则就在本州府内调动作战。此外再加一类团练,作为民兵组织,农闲时按军法操练,每月补贴二百文。此外每战之后根据功劳大小,另有赏钱。
军制改革从两淮、两江、两浙六路开始试行。这六路本有在册官兵二十五万,另有三衙禁军十五万,每年军饷支出五百万贯。经过清退空饷和重新考核定级,共选拔战兵二万,备兵六万,屯兵十一万人,一年军饷只需三百五十万贯。每个士兵实际到手的俸禄都大幅提高了,整体的军饷开支却降低了,只有原来贪污腐败的将官没有了油水。他们心中虽然不满,却也挡不住军士们支持拥护和官家威望盖世。
朝廷又颁旨重新整编各路军队,明确战兵、备兵由枢密院管理,屯兵、团练由兵部管理。
撤并禁军三衙,重新组建殿前侍卫亲军,员额三万备兵,由赵葵担任都统制,曹彦直担任都虞候,驻防京畿,作为将来赵昀率军北伐时镇守京师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