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高僧解惑(1 / 1)
第二天清晨,有小和尚早早前来扣门,二人慌忙起身,小和尚合掌施礼,二位施主昨日善心助人,知客僧禅房有请。
二人胡乱收拾一通,跟着小和尚进入殿来。
此时已天光大亮,迎面看到是韦驮菩萨像,银盔银甲,威风凛凛,一根降魔杵扛在肩上,茂之心思,这里果然与别处不同,是个有道德之地;民昇见他如此,一拉衣袖问他,怎么了?
茂之见问,便想逗逗他,笑道、跟你说个教中之密啊,可不许外传啦,你看这韦天王,手中这杵有放三个位置,拄地的、说明庙小,不便管待;平胸而放、是中等规模,管一天吃喝;象这扛在肩上的,是处大的,可免费吃住三天哦;民昇被呼悠的楞楞的,直问、真的假的?前面的小和尚听了也回过头微笑。
三人穿过仪门来到回廊上,左拐右绕的走了一会,茂之见前面一人手里拿了一篇道德经,很大张纸的篇幅,是深蓝色的,但不是纸上写的,有点像皮的材质…然后另一人手里有一支巨大的香。走进院里,到处是黄色的色彩,院子中间有一尊老子像,香火很旺,炉子里都烧这种很大很高的香。茂之看到前面那个人的香快燃烧完了。
这人把道德经放在一边磕头,准备上香,结果起身发现道德经冒烟了,好像是被火燎着了,就赶紧跑去找庙祝问问哪里能焚烧掉。
茂之不知何意、看着正纳闷间,屋里的大和尚见二人前来,含笑颌首,招呼落座,有小沙弥奉上茶来,二人忙施礼道谢;
于是和尚看着茂之问他,施主进院来看见什么?茂之描述一番;又问他,知是何意?两人均摇头;和尚一合掌,人生在世,只是劫数,不是索要,就是奉还,不过如此;
师父啊,我听说清修之士不能吃荤,但我特别喜欢,所以心中纠结,吃肉嘛,犯戒;不吃肉嘛,不行。师父啊,你看我该怎么办好?”
和尚睁眼看看,然后又把眼闭上了,缓声回答:“吃是你禄,不吃是福。”
茂之疑惑着问,也就是说,吃是我这一生的福报,不吃是我未来的功德?和尚不应。
半晌,茂之问:师是何宗行者?曰∶禅门净宗;
哦,小子看过坛经,那六祖禅法,直指人心,许多公案教人破除迷雾,当下即能明心了性,我们看时好像明白,可是一到现实却不好做到,应该怎么办?
嗯,这个直指人心的禅,其实是他经行之后一种理论的总结,是一种教导,是一种指引,你能看的明白也算不错;至于做到,是因为你没有去经历、去实践,古往今来,多少人也是在长时间的磨炼中,慢慢积累,慢慢体悟,才会有所突破,才能增长功德。
良久,和尚茂之等无话,问他道“施主,你来做什么?”茂之答:“来拜见禅师。”
和尚又问:“见到禅师了吗?”茂之点头“见到了!”
和尚再问:“禅师的样子像不像驴马?”茂之有心玩笑“我看禅师也不像佛!”
和尚继续追问:“既不像佛,那么像什么?”茂之直心回答:“若有所像,与驴马有何分别?”
和尚合掌当胸,低颂佛号,遂不作声;
茂之本来还想讨教,但与和尚一番言语下来,兜头一下,有所触动;好似奔走快跑之人突地急速刹住,原先迷茫烦乱处好似微风拂动有所开解;又有曾经读书作文得意之时、习武演练人棍合一般,其畅快写意之状有如骏马飞驰;又象心里长着翅膀恍若置身青天白云之上,待要说清倒底因何情由,却又若有若无间无处追寻,这种真实又虚幻的感受转瞬而来却又远离,一时之间、茂之竞不辨真实还是梦境;
看看边上民昇,他只低头喝茶,又望望低眉垂眼的老和尚,面容慈善,言语和缓,不由心升敬意;再喝两口茶水,茂之二人便告退,慢慢走了出来。
二人刚走,屏风后转出一人含笑问和尚、如何?那首座感慨道:凡圣两忘,情尽体露。二十年来,我以此试人,无一能解者。但愿他能善加保任!可能是你要找之人;
这人抚须点头,倒是可以一试,却又叹道,我真希望他不是这块料哦;嗯?望着大和尚诧异的神情,他又道,塞翁得马,焉知是一定是福?只怕浪费了我又一炉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