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六章 军事论坛(续)(1 / 2)
第七三六章军事论坛(续)
屋子里弥漫着浓浓的咖啡香。
刘一民看着黄薇,这丫头刚洗完澡,头发还没干透,披在肩膀上,肤色白里透红,眉眼盈盈;喝咖啡的姿势也蛮优雅的,一手端着咖啡杯,一手拿着小勺轻轻搅动,时不时地轻嘬一口。
刘一民心里暗叹,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要是放在和平年代,说不定就会到大媒体去当金牌主持人,举手投足之间都会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都是这该死的日本人,一场侵华战争,让多少优秀儿女中断正常的事业,投身到抗日战场上来。不过这也好,可以让人在战火中得到淬炼,变得更加的坚强。
见刘一民打量自己,黄薇手一哆嗦,咖啡杯差一点洒了,抬起头,眼睛挑衅似的向着刘一民的目光迎去。
刘一民转过头,点上一根烟,吸了一口,目光看着窗外,说道:“蒋百里确实了得,是实实在在的军事理论家。但是他平生没有亲自指挥过部队鏖战沙场,理论大于实践。不过,他提出的对日作战原则,经过将近两年的实践,证明确实是对的。要说起军事造诣,我们的毛主席那才是真正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大家。中国是世界军事理论的发源地,从古到今诞生了多少伟人巨著,象孙子兵法等。就是一部《三国演义》,读懂了,读透了,指挥打仗那也是有如神助。你可能不知道,满清的时候,他们的很多将领不识字,也没有上过什么军事学院,指挥打仗的本事都是从《三国演义》里学来的。乾隆朝名将海兰察征战大小金川、西藏、台湾,一生事迹四次绘像紫光阁,凭的就是一部兵书。后来人们才发现,海兰察奉为至宝的兵书,原来就是一本《三国演义》。”
黄薇虽说现在已经是非常有名的记者了,但她从小在南洋长大,又在美国留学,虽然是从小打好的国文底子,但是对这里历史掌故哪里会有刘一民知道的多。听刘一民言之凿凿地说海兰察打仗靠的是《三国演义》,忍不住惊呼一声,两眼睁的溜圆。
刘一民接着说道:“蒋百里先生虽然已经去世,但中国不缺军事理论家,也不缺能审时度势、指挥部队打胜仗的将领和忠勇的军人,缺的是打仗必须的武器装备和后勤物资。我的意思是让《文汇报》开个栏目,名字可以叫军事论坛,也可以叫军事大家谈,通过这个栏目,进一步唤醒民众关注战事,讨论制胜方法。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群策群力总是比一个人运筹帷幄要好的多。”
黄薇想了想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但是得选好题,不然的话,还是有难度。这种栏目搞不好就会泄露军事机密,很容易让日本特务盯上,要是给我*队造成损失,那就得不偿失了。”
刘一民转回头来,又一次打量开了黄薇。
黄薇脸色微红,赶紧低下头去喝咖啡。
刘一民笑着说:“不错,确实有进步,知道保守军事机密了。我给你说,这个军事论坛的题目我已经想好了,眼下就以日军和苏军发生的诺门坎事件为题,以刊登读者来信为主,让读者们针对诺门坎事件日苏双方兵力部署、实力对比、战场走向、结局发表看法。这样一来,就不存在泄露我军军事机密问题。至于读者来信的观点是否正确、判断是否准确都无所谓,只要能调动读者参与战事讨论的积极性就行。将来,世界局势发生变化,还可以讨论其它国家战事。搞的好的话,这个栏目会成为中国报纸中最受读者喜欢的栏目。”
这一说,黄薇来了精神,抬起头问道:“那要万一没有读者来信怎么办?”
刘一民笑道:“这能难住你们报社?有读者来信刊登读者来信,没有读者来信就约稿。那么多长官,又是评论日苏战事,他们一定会发表自己的看法的。”
黄薇接着问道:“这个事情可以在根据地的报纸上办么,还可以扩大根据地报纸的影响。”
刘一民觉得这丫头越来越精明了,就说:“根据地报纸影响面小。而且由于日军随时可能扫荡,报纸不能保证每期都出。《文汇报》是一家民办报纸,地处大后方,影响又大,比较合适。这也是扩大报纸销量的一个办法,你和你们老板商量商量,如果不行,就当我没说。”
黄薇搅动着手里的小勺,想了一会儿,这才说道:“确实是个好主意,我觉得报社可能会比较感兴趣。要不,我先发封电报,报告一下?”
刘一民点点头,交待黄薇要抓紧,不过不要说是刘一民的建议,就说在采访中发现开办军事论坛可以开阔我*事将领的眼界,才萌生了创办军事论坛的想法。如果有回话,告诉他一声就行。
说完,刘一民就交待黄薇先去休息,一路上辛苦了,得养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