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1 / 2)
222
我们正在闲聊,正院传来消息,送嫁妆的队伍已经快到了,大约再过半个时辰就能到侍郎府了,请我们移步去正院。
到了正院,我看见赵鸾也到了,他今天也打扮过了。穿着宝蓝色的长袍,面如冠玉。我们的到来,他随着众人起身行礼,真是玉树临风,好帅啊。我看了他一眼,便悄悄在心里说,还是我夫君帅气啊。
虽然是未婚夫妻,但是,这种场合我们是不好打招呼的,只能分左右而坐,当然,对面是彼此,也是很好互相看看。
不断有人来报,送嫁的队伍到哪里了。
今日,翁家的嫁妆足足八十八抬,是官员嫁女的极限。大周的嫁妆规矩,无论价值多少,官员嫁女的嫁妆一般情况最多六十四抬,而二品以上的大员,包括公爵以下的贵族嫁女,极限是八十八抬。而皇族王爷和有封号的公主郡主县主,封顶是一百二十八抬,一般是八十八抬。想来,翁家是户部尚书,家中自然有钱,而我们家还有一位县主待嫁,翁寿安应该是不愿意翁德仪的嫁妆不如我的多。若兰出嫁是六十四抬,而我的嫁妆最少也要八十八抬,所以,翁德仪的嫁妆八十八抬是极限,也是翁家的态度,极其爱这个女儿。
我是没在意不断来报的消息,看着对面坐着的赵鸾,他今天戴了一个白玉的板纸,是我是玉镯的同一块白玉做成的。他显然也看见了我的玉镯和玉簪,正不时转动着手上的玉扳指给我看。我也摸摸玉镯,表示知道了。
在众目睽睽之下,这种小的只有你知我知的秘密,比眉目传情还来得令人愉快。
夏侯松原正在和孙子康高谈阔论,若竹独自坐在椅子上,他紧张得不行,一会儿,他岳父家的妻舅就要上门送嫁了,今天的主角是他。
送嫁的先头部队,已经来到了侍郎府所在的巷子里,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侍郎府中门大开,迎接翁家的嫁妆队伍。他们家的嫁妆队伍已经在京都游行了一圈,翁家本来就是西城,其实离夏侯家不远,但是,送嫁就是要招摇过市,所以,他们家的嫁妆从西城出发去东城的主要街道转了一圈,才又回到西城,来到侍郎府。跟着队伍看热闹的百姓和跟着跑要赏钱的孩子们,已经挤满了侍郎府的大门口的街道。
若竹率先去迎接,夏侯松原也随后起身。他们男宾都去了正门口接嫁妆。
翁德仪的嫁妆就这样一抬一抬的经过正院,源源不断的往里送去,经过内院,直接到达外院若竹的院子。侍郎府的二管事,负责在那边接应,安排送嫁队伍把嫁妆放在若竹的院子的空地上。翁家的陪嫁管事,也早就侯在了若竹的院子里,负责接收清点和封存嫁妆。毕竟,这些东西都是翁小姐娘家给她的,等她嫁过来后,再有陪嫁丫鬟来二次盘点接受。接受嫁妆是个大工程,要男方府里的人,女方陪嫁的人,一起清点封存。都处理清楚了,才能和抬嫁妆的人结清款项。因为,嫁妆中有许多非常贵重的瓷器和各种贵价首饰玉器,若损坏或者遗失一件,都价值不菲。
翁小姐的嫁妆,光是陪嫁的玉器,首饰,就很壮观,足足八十八抬,总共陪嫁大约十万两银子。翁家的陪嫁几乎和王公嫁女一样多了。虽然,在抬数上有限制,但是金额上完全不逊色。想来,翁寿安也是不想翁德仪被婆家轻看吧。
翁德仪的两个哥哥,翁启山翁启海送嫁,他们和若竹本是好友,这次也是寒暄过后,坐在正院和夏侯松原聊天。
他们一个在工部一个在礼部当差,把孙子康羡慕得不行。也频频插嘴,和他们攀交情。翁家虽然不是王公之家,但是父亲是尚书,自然气派十足,而若竹是进士出身,赵鸾更是新科状元,几人寒暄起来,自是热络不少。
若兰瞧在眼里不免对孙子康不满,频频使眼色,让他闭嘴。
我则鼻观口,口观心,安安静静的坐着喝茶,对那些人看都不看一眼。大家闺秀,自然,不能失礼,也不能与人过分热情,这个道理我的是懂的。
吃午饭的时候,酒席虽然丰盛,大家其实都无心吃饭,只盼望早点结束。
总算是嫁妆的清点工作结束,翁启山翁启海完成了任务,告辞回府。
到了晚饭,终于一家人可以在一起吃饭了,赵鸾已经告辞,他是未婚的女婿,所以,不能留在夏侯侍郎府晚餐。翁家送嫁的人一走,他便告辞了。
我其实有点不舒服,今天一整天,虽然他在侍郎府,我们连句话都没有说,更不要说单独呆在一起了。
晚餐非常丰盛,侍郎府的大厨拿出了十二分的精神来做这桌阖府同庆的晚餐。虽然菜品精良,我还是没什么胃口,闹腾了一天,我的精神也差了许多。这两年,虽然在我的不断的运动和长大之后,我的身体已经比之前好了许多,但是,一整天都要保持仪态,腰杆挺直的坐着硬板凳,我还是很疲倦。
林清琳和若兰也是如此,若兰甚至客人刚走就弯腰驼背,大叫辛苦了,毕竟,没有外人,她也难得回娘家。
吃了晚饭,若兰极度的想留在侍郎府,但是,还是不得不跟着孙子康回家。林清琳也很不舍得女儿,好在,再过三天,等到若竹成亲之日,若兰作为婆家人,可以留宿在娘家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