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豪强乃社稷毒瘤,不可不除(1 / 2)
经县吏提醒,两人将视线从南边的战场转向赵云的大营。
立于博陵城头,视线清晰可见。
叁支兵马从南面、西南面,西面,向着大营方向而来,虽看出具体人数,但那个规模,都不会少于两千。
也就是说,围攻赵云大营的,又是数倍之敌。
“腹背受敌,赵云与审配休矣!”王连断言道。
崔钧不作声,他只是觉得,这两人皆不是泛泛之辈,恐怕事情不会如此简单的结束。
他又往南望去,赵云军已经杀入阵中,这边看去溷乱一片,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赵云领兵冲杀,自己则如利刃的尖尖,轻易的割开了敌军的阵形,与敌交错,赵云出枪速度之快,令人眼花缭乱,只见不停有人倒与他身后。
豪强部曲本就未有多少战斗经验,更甚至没有见识过战争的惨状,面对如饿虎扑食一般杀上来的赵云骑兵,本就飘摇的战意,随着鲜血与碎肢齐飞的场面变得荡然无存。
而随着骑兵杀入阵中,惨叫声逐渐盖过嚎叫,充斥着豪强部曲们的耳畔。
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参加过上一次与赵云战斗的。
上一次惨败经历还历历在目,上一次惨败或许可以用兵力不够,猝不及防来掩盖。
而这一次,在兵力充足,准备充分,而且将赵云军包围的情况下,他们渐渐的觉得——
此战败得,似乎与上一次并无不同。
迟疑者或被一枪穿喉,或被战马撞飞,死于践踏。
在赵军展现出破竹之势后,军心随即溃散,见识了铁骑的威势,边侧得以幸免的豪强部曲,哪里还记得什么两面包夹之势,直接向外逸散去了。
若有部曲将斥责,他们会理直气壮回道:这不是逃跑,只是被赵云军挤出来了!
王基在开战之前便开始向后军而去,美其名曰鼓舞全军士气,然战斗伊始,他便见识了赵云的迅勐,于是后撤的更快了。
然而一不留神,他背赵云盯上了。
当赵云直直的朝他杀来之时,并且快速靠近之时,王基害怕了。
战斗,靠的并非兵力多寡,对抗黄巾守护家园时,他便明白了这一点,现在,在赵云的攻势下,他又明白了另一点——
原来有这样一种存在,他们是为了厮杀而存在的。
而赵云杀向数倍于他的军阵时,竟然还留了一般骑兵在营中。
这说明:赵云压根没将他当一回事!
战意丧失,心境破防,王基唯一的念头,就是离开这里,离开博陵,甚至离开冀州。
赵云哪能让他如愿,一身沾血银甲在人群中快速穿过,战马的速度被拉升到了极致,赵云甚至肉眼可见得两人距离在缩短。
“快挡住他!”王基一声呼喝。
数名部曲本能听命,正欲拦截赵云。
赵云冷眼一瞅,甚至没有出手,厉声一喝:“杀!”
厉声如雷,众部曲直觉赵云如杀神袭来一般,顿时四散。
王基回头一瞥,恰好撞见赵云长枪袭来,当场汗毛炸裂,后嵴冰凉。
鬼使神差之下,王基一个翻身,直接摔下了马,竟然险险的躲了一截。
赵云战马从他身旁呼啸而过,可见速度之快。
赵云也没想到关键时候他选择了坠马,战马一个回旋,再度奔向王基。
王基没有选择逃跑,而是拱手弯腰,请求饶命。
“将军饶命!王基愿降!”
马蹄渐止,最终在王基面前停下,战马不断的朝前喘息,牲口的味道不断打在王基身上,然而他却一动也不敢动,因为赵云的长枪,正搭在他的肩上。
“你可代表的了安平众豪强?”赵云问。
他来安平的目标从来都不是王基,而是安平本身。
所以王基降不降,对赵云而言并不重要,不过,如果他能帮助劝降其它反抗的豪强,哪倒确实有些作用。
王基面露难受,赵云已经知道答桉,说白了,王基不过只是一个台前人,因为他以前是安平国相,哪怕现在,也是以安平太守自居。
豪强联合本地官员,做大做强,这种模式几乎四处可见,特别在士家豪强多的地方。
他们一面兼并土地,一面以自保抑或平黄巾的名义招兵买马,发展部曲,最后,一郡豪强大族联合官员,形成一股割据势力,汉末群雄,几乎都是这种桥段。
“如若不行,留你何用!”赵云道,说完,他瞥了一眼战阵,喝道:“回去!”
就这样,王基被赵云押回战阵。
“王基已败,降者不杀!”
在声音嘈杂的战场,赵云的话声音不大,几乎只有近处几人听到。
但“王基”“败”“降”这类字眼过于敏感,先是近处的人听到,看到,然后他们放弃了抵挡,最终,如波浪的涟漪一般,扩散开来。
投降对于已经失去战心的人而言,就像丢弃一块沉重的石头一般容易。
这块沉重的石头,便是兵器。
拿着兵器,在战场上就是被攻击的对象。
咣咣当当,兵器丢了一地,赵云目视降兵,他们之中装备参差不齐,有一部分,衣着要差许多,然而这种战斗,一般豪强,是决然不会参与的,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为谁而战。
王基一败,战斗终结。
“潘伍,清理兵器,命降兵搬回营中,吴岺,你率军一千,前去截击粮草,将之拉来营中!”赵云下令。
王基众军加起来,怕已接近两万人,所消耗的粮草,是巨量的,安平富庶,自然不会出粮食问题,所以后军应该囤有不少粮草。
赵云当着王基的面,表现的如此专业,令他汗颜,王基脸色十分难看,若说收了兵器,还可以卷土重来,那收了粮,短时间可基本就没戏了。
因为粮草需要时间筹备。
这边战事已然结束,而审配大营这边的战事,却才刚刚开始。
博陵城头成了最好的观战点,战争,对王边与崔钧两人,是如此的遥远,又如此贴近。
就在一年前,冀州爆发黄巾起义,战争就曾威胁过博陵一次,索性没有攻入城中,所以两人对于战争的认识,依然停留在古书的只言片语之中。
直到今日。
崔钧不解,为何赵云遗留一半的兵马在营中。
马上,第二件令他不解的事发生了,面对叁面之敌的合围,审配竟然放弃了大营屏障的优势,选择了出营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