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靶档山打靶(1 / 2)
却说天津的地势,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中心低”之势,越往东郊和西郊走,坑塘洼地越多,地势越低。而天津城区正是处于这种低洼地带,翻开史书,每当洪水泛滥,城区辄受其害的例子屡见不鲜。在明万历三十二年(164年),洪水更是把天津城的城砖淹没了二十四层,折合成米数,有将近四米之高。而承担重要泄洪任务的海河,由于河道弯道过多,常易被淤泥所阻塞,泄洪能力大打折扣。在前清时期,朝廷屡次疏通河道,清淤作业,但效果不彰,得不到有效治理。
到了清末,成立了海河工程局,将海河裁弯取直工程提上了议事日程,于是从清末到民国,二十年的时间里,海河总共历经六次裁弯工程,将曲里拐弯的河道填平,代之以笔直的河道,而且拓宽了部分河面的宽度,在增强通航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河道的泄洪能力。
裁弯取直是个大工程,清理出来的土方非常多,存放在哪里便成了问题。因为东郊一带人烟稀少,便被拉往距离市区十二华里的东郊一带,堆成了有一座赫然而起的高耸土坡,虽然不算高,但与周围低洼的洼地形成了鲜明对比。所以被附近的村民称为土山。到后来,驻守天津的军警看上了这块地方,便把这里辟为军事训练的场所,称为“靶档山。”而这天,赵文国来到的地方,就是这里。
上文书说到赵文国被时任天津保安总队中校训练官的贾陶推荐为保安队棍术教官后,便成为了一名不穿警服的“警士”,也有了观摩军警演训和随警训练的“特权”。赵文国早就想体验一下射击的感觉,苦于前几个月由于功课繁忙没有机会,而这天恰好是天津保安队一支队的训练日,也在寒假之中,赵文国便被批准随队坐着军用卡车到了靶档山练习射击。
当军车开过了贫苦人聚居的地道外后,人烟就十分稀少了。一路上非常贫瘠,没有像样的公路,只有一条坑洼不平的土路,一路颠簸一路行进。行了七八里,远远看见前方有一十来米高的土坡,便是靶档山了。土坡周边没有住家和农田,只有山下东南角有一条臭水沟,另外还有几棵孤零零的枯树,显得颇为荒凉。土坡上是靶场,半山腰用木桩子和铁丝网圈起来,不让外人进入。
军警门下了军卡在土坡下集合,有警士打开木栅栏门,众人顺着一条踩出来的土路爬上靶山,进了靶场。靶场里有十个射击用的木靶。
有两名警员将装枪支弹药的木箱子从车上卸下抬进来,打开是一看各种型号的步枪。赵文国看着直眼馋,贾队让他先在旁观摩警员射击训练,一会再让他体验射击。
文国在后边席地而坐,只见警察们领走步枪,来到各自位置,验枪无误分发子弹,把子弹压入弹匣,打开保险,以卧姿瞄准靶心。
“预备!放!”
啪——啪——啪
一阵清脆的枪响震颤耳膜。
报靶员手持红黄小旗不停地挥舞
“一号靶八环”“二号靶七环”……
警察们纷纷就刚才自己的成绩和战友交换意见。
“嗯,比上次有进步!”贾揆一满意地看着警员们。随后把赵文国叫了过来。他从旁的警员的手里接过一支步枪说道:“考考你,你知道这枪什么型号吗?”
文国摇头。
贾陶道:“这是辽十三式步枪,是东北军的制式武器,口径792毫米,最大射程八百米,有效射程六百米,也是本市保安队列装的枪支。”
文国问道:“如果超过有效射程,那还能打死人吗?”
贾队笑道:“当然可以,不过,射击的精度和杀伤力是没办法和有效射程之内相比的!”说着贾队拉动枪栓,做起射击示范。
话说贾揆一熟练地拉开枪栓,迅速用弹夹住五颗子弹压入弹仓,推上枪栓合上弹夹,瞄准靶心。子弹一颗颗射向靶心。
“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