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瘴疠之地(1 / 2)
夏师继续前行,朦胧潮湿的山间雾气如毒龙一样升腾。地上满是腐败的烂叶和缠绕的藤蔓,树上悬挂着大大小小的白色蛛网,有的蛛网上还有一些蚊虫枯干的肢干碎屑。不时有长腿尖嘴的蚊子嗡嗡盘旋,惹得人心烦意乱。
夏师小心翼翼,前面领路的探路兵更是不时用长树枝或竹竿挑开挡路的杂草或灌木,每一步都得格外谨慎。即便如此,还有好几次都有毒蛇沿着探路的树枝或竹竿缠绕而上,要伸头来咬探路士兵的手臂,幸亏探路的夏师士兵机警,才未被毒蛇咬中,但即便如此,也令夏师士兵如履薄冰,不敢轻举妄动。
如此行军半日,夏师才行军不过二十里,好在只有十几个士兵蹭破点皮,都是皮外伤,其他倒无大碍。但雾气缭绕的湿热山林终究不是这些来自北方的兵士熟悉的战场,很多士兵恹恹不乐,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修正的时候夏师士兵不是捶腿,就是揉肩,更多人是口渴干呕,头晕目眩。
伯益将情况告知大禹,并问道:“摄政君,我们此行还未与荆门的有苗军队交锋,兵众便已如此,正如‘盲卒骑马,夜半临池’,正是行军用兵之大忌,愿摄政君察之!”
大禹也对夏师士兵的反常举动有所察觉,他隐隐觉察出这林间蒸腾雾气的凶险。待夏师士兵行到一半山腰的空阔地带,禹下令让夏师暂且休整一个时辰。他则和伯益、应龙、渔隐子一起商量这抵御毒瘴之事。
大禹望着林间蒸腾不绝的雾气,向渔隐子道:“渔隐先生,不知这林间的雾气与寻常山岚有何区别?”
方渔隐道:“禹公有所不知,寻常山岚乃水气蒸腾,湿为露水,降为清雨,凝为寒霜,人畜草木遇之无害。而此处三苗之林雾乃毒草蚊卵枯败腐烂而成,腾为瘴气,湿为毒液,散为烟雾。草木遇之,其叶不舒。人畜遇之,气血凝滞。重者筋软骨酸,忽冷忽热,上吐下泻,暴毙殒命亦有之。”
伯益叹道:“没想到三苗毒瘴如此厉害!怪不得尧舜二帝皆未西征!我们此行兵行险着,实是我伯益之过错!”
大禹忙摆手道:“伯益首领切勿自责!此乃我夏师之劫难,世上大事,岂能无劫?纵使我军与三苗复战丹水云梦,难道就无困难?”
伯益忙拱手称是,静立不言。
大禹转身朝向方渔隐,道:“敢问渔隐先生,三苗之民平日行走林间,不知以何物抵御瘴气?”
方渔隐沉思半晌,道:“三苗之人平日常经瘴林,无甚大碍,多是修养几日便可康复。北地之人,不熟南方之水土,故遇瘴疠,多甚于三苗之人。”
大禹皱眉道:“莫非这毒瘴真的无药可解?”
正在此时,忽见山林之间一道白影闪过。定睛一眼,原来是一只野兔叼枝绿草窜过。还是一个夏师的士兵身手矫健,一个箭步腾跃,便将野兔攥在手中。
那个士兵正拎着野兔打量,周围的夏师士兵逐渐围拢起来,望向那只活泼好动的野兔。
大禹听见动静,也走了过来。他打量着那只白色野兔,眼见白兔活蹦乱跳,全无遭受瘴气的虚弱无力之感。然后他的目光锁在那根青色野草。野草呈三叶掌形,大禹取下野草嘴中的绿草,放在鼻前一嗅,顿时一股浓烈的药草香味窜进鼻孔,大禹便觉耳聪目明,心神通畅,一扫烦闷焦躁之感。
大禹微微一笑,道:“天佑夏师,我们有救了!众军听令,速沿野兔踪迹寻此药草!”
夏师士兵闻听此言,知道这药草可以缓解瘴气,都是心中欢喜,忙列队搜寻这种三叶掌形药草。
不过半晌功夫,夏师士兵已采集上百筐这种三叶掌形药草。
方渔隐从竹筐里拈出一株药草放在掌心,然后用鼻子嗅了嗅,又将药草放在嘴中细细嚼来。忽然,他若有所思,惊声道:“禹公,此物正是冰台草!冰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