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游说四方(2 / 2)
诸葛亮审视的看了对方一眼,微微颔首道:“既然鲍公如此真诚,亮自有妙法解莒城之难。”
转身行了两步,开口道:“鲍公应该知晓,我主李昊乃是炎地郯子氏,越国断了郯子氏宗祀,与我主有灭国之仇。此仇不报妄为人君,我主从未忘却此恨。奈何,唐国乃是积弱小国,无法与越国本土抗衡。东夷之地孤悬在外,我主欲灭之,却担心齐王猜忌,诸大夫反对。”
“唐国欲要攻越?”鲍峒惊疑道。
“不错,鲍公作为五都大夫之一,又肩负防守越国之责,一旦唐国对越用兵,必将引发齐国朝堂非议。届时,鲍公意见将至关重要。莒城鲍氏忧在内,内忧需引外乱。我唐国和莒城合则两利,分则两害。若唐国灭了越国东夷,莒城之危自解。唐国乃齐国属国,若无十足理由,齐国不好向唐国动兵。如此,唐国一日不亡,莒城鲍氏一日无忧矣。”诸葛亮轻摇羽扇踱步而言道。
鲍峒沉思良久,最终面色一凝,轻声叹道:“罢了,我鲍氏虽然忠诚,亦无反心,但君王自古无情。四都如今明争暗斗,全是威王当初操弄,田氏早已在防备我等诸族。鲍氏传承数百载,不能断于我手。若唐国对越国用兵,王殿上我自会为唐国开解。”
按理说,唐国对他国用兵,根本不用第三方国家同意。只是,越国是齐国到嘴的肥肉,如今只是缓一口气再吃。唐国此时若拿下越国,虽然不算虎口拔牙,但绝对是虎口夺食。
诸葛亮在莒城待了一日,再次启程出发赶往即墨。即墨也是齐国五都之一,上任即墨大夫田种首极负贤名。
当初齐威王昏聩,一朝被邹忌嘲讽醒悟,召见四都大夫履职。即墨大夫田种首为人刚正,勤恳务实,政绩卓著。因不贿赂近侍,导致众人诋毁中伤。齐威王派人前去核实,发现即墨被治理的井井有序,民富安宁,因此被封之万家。但阿城大夫贿赂近侍,赞誉者众,领地却一团糟,求誉害民,遂被齐威王扔油锅里煮了。
现任即墨大夫乃是田淳,田种首之长子。其人甚为平庸,早已没了其父操守。诸葛亮到此,自然换了另一套说辞。
齐国若攻越,莒城首得其功。再则东夷尽数归莒,莒城领地扩大,实力必然倍增,莒城自此压即墨一头。其实,根本不用多费口舌,只此一条,田淳就不会让齐国攻越。甚至是诸葛亮礼品献上,田淳就已经站在了唐国这一边。
齐国五都看似强大,当初却差点被燕灭国。但凡五都大夫有一点血性,齐国也不至于如此。究其原因,还不是五都内耗日久,大家眼中只有自己的一都之地。
其余三都,情况和即墨相差不大。诸葛亮绕着临淄走了一圈,终于进了临淄城。
然则,诸葛亮未曾休息分毫,当晚便带着一车重礼进了田婴的丞相府。两人早就相识,李昊祭天加封之时,便是诸葛亮接待的田婴。
“孔明先生,深夜造访,所谓何来?”
诸葛亮轻笑道:“一为田相献宝;二为齐王献宝。”
田婴闻言一愣,有了几分兴趣道:“先生所献何宝?”
“唐纸一车,唐君手书字帖一卷,瓷器一套。”诸葛亮让人把礼品抬了进来。
田婴面露欣喜,不说唐君手书字帖,单是一车唐纸,恐不下数千金。
“先生真是大手笔,唐纸虽然珍贵,但比起唐君手书字帖,反而不值一提。只是,瓷器乃是何物?”
诸葛亮让童子打开礼箱,从中拿出一只瓷碗递了过去道:“此套瓷器分别有瓷碗、瓷盘、瓷杯、瓷盆等数十件,此乃食器,可替代青铜等笨重之物。”
田婴手持瓷碗,有些挪不开眼睛,欣赏良久才赞叹道:“世间居然有如此精美之器,真乃神物,不知是如何锻造?”
“瓷器乃吾主采四方土地之精,加入数十种珍稀宝材,用千度高温炼制而成。此物不可多得,烧制艰难,如此食器世间也仅有数套而已。”
田婴闻言更加爱不释手,从箱中拿出锅碗瓢盆又欣赏了一会儿,这才不舍的让人搬了下去,仔细叮嘱小心看管。
田婴一生为相,历经三王,更是齐王兄弟,齐威王最小的儿子,但是此人甚贪。田文曾言‘相府府库日渐充盈,国库却日渐亏空’,以此劝谏田婴。
摒退了下人,田婴请诸葛亮入座后,开口问道:“先生深夜献礼,不知有何所求?”
诸葛亮轻摇羽扇,正色道:“无他,唯一城尔。”
田婴脸色渐渐阴沉了下来,气极而笑道:“哼,唐国刚建国,唐君就觊觎我齐国国土了?”
诸葛亮摇头笑道:“田相有所误解,吾主深受齐国之恩,不敢觊觎齐国国土,只是交换而已。”
“哦?交换?”
田婴眉头略皱,疑问道:“只是几件宝物,可换不来齐国城池。”
诸葛亮摆了摆羽扇轻笑道:“自然不能,方才之物乃是寻常之礼,只是唐君的一点心意而已。但若是亩产八千六百斤的粮种,用此交换齐国一城,是否足够?”
田婴闻言大惊而起,难以置信的道:“唐国愿将红薯粮种交予齐国?”
诸葛亮点头道:“红薯亩产八千六百斤,如今已传遍天下,田相应该对此知之甚详,亮就不再过多介绍了。除此之外,唐国还奉上一诺。齐国看似强大,五都皆有执戟之士。但也因此导致军权分散,四都之兵如今已是四都府兵,听命于四都都大夫,而不是齐王,危害何其大,田相应该深明此理。唐君感念齐王之恩,愿承诺未来与田氏共进退。若四都有变,唐国可出兵助之。”
直接挑明四都之害,诸葛亮毫不担心后果。
不管齐国如何应对,分而化之也好,大刀阔斧改革也罢,必将触及四都家族利益,因此爆发内乱也不无可能。齐国乱了,唐国机会就来了,还能借此承诺介入其中。
再者,齐国就算不闻不问,齐王对四都信任有加,仍然沿用五都制。唐国也没有任何损失,诸葛亮还给双方埋下了一根钉子。怀疑这东西,一旦出现就很难消失。
这是诸葛亮的阳某,不管对方如何做,唐国都是既得利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