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迎亲(2 / 2)
霍去病同在武庙之列,但却是从祀名将之一,于殿外庑间享受供奉。
有了李靖,从此玄武军有主,唐国也有了定海神针。唐国军部部长,终于有了着落。军神不是白叫,军部一把手自然无可争议
历数唐国武将,项羽领兵一流,谋略一流,但却不懂抚民。高宠单兵能力出众,平生事迹太少,不知道带兵如何。霍去病领兵一流,谋略一流,抚民也是一流。当初打退匈奴,安抚北方百姓,从辽地调民组建防线,彻底收复北方。如果没有李靖,军部部长可能会选霍去病。
次日朝议,唐国官场来了一次大变动。
“加封诸葛亮为军师祭酒,位同军部部长,主掌唐国军事战略布局,行军作战谋划,取消诸葛亮户部部长和吏部部长之职。”
“封李靖为军部部长,玄武军军长,主政军部,统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军。”
“封霍去病为朱雀军军长,军部副部长。”
“封房玄龄为吏部部长。”
“封范忠为户部部长。”
“封猗蔚为商部部长,户部副部长。”
根据建国半年来的表现,其他各部都有不同奖赏,特别是工部奖励最多。
“命,军部组建政宣司,负责士兵思想指导,组织文艺活动,政策军规解读,军部形象宣传等工作。”
“命,吏部发布征招公告,把四十岁以上退役士兵,全部纳入政宣司。”
李昊成立政宣司,主要还是为了建立军部形象,还有培养士兵的荣誉感。
归属感和荣誉感,这是一个士兵最基本的两项素质,若缺乏这两点,何谈战士热血?何谈部队凝聚力?何谈家国奉献?
这不是洗脑,而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初那批退役士兵,二十岁以下,娶妻生子忙着下崽。二十岁到三十岁留在了军队。三十岁到四十岁进了法部治安司。四十岁以上,还有一千多人。
这些人在家待了半年,唐国的发展,唐国的变化,唐国的政策,他们一件件一桩桩都看在眼里,甚至还是参与者。
他们能切身感到唐国的不同,最直观的就是家里有了余粮,手里有了土地,有亩产数千斤的粮食,不用在挨饿受怕,日子在一天天变好。
这些人年纪大,经历的苦难也多,对比之前的生活,更知眼前来之不易,同时也对唐国对国君最是感恩和拥护。让他们做一些宣导工作,再适合不过。
时间已是十月底,再有二十天就要去迎亲,李昊却是越来越忙。
诸葛亮出使齐国和楚国,还需要准备一些礼品。像红薯、文房四宝还好说,主要是瓷器。
李昊准备画仕女图,别人没法代劳。另外,此去洛邑迎亲,他也准备带两对瓷器过去。
烧完瓷器,诸葛亮又催着要字帖。如今,李昊的字可是千金难求。
流出去的几幅字,像淳于髡手中的那幅,早就被炒到了天价。甚至有人出五千金购买,淳于髡都没卖。
李昊又写了几幅千字文字帖,这些东西现在可比金子有用。这也让他下了决心,闲下来就把活字印刷搞出来。
诸葛亮收到字帖和瓷器,当天就带着队伍出发了,第一站是去齐国。齐国近,办完事不误回来参加李昊婚礼,之后再去楚国。
诸葛亮走后,李昊也没闲着。
礼部张望要和他核对婚礼礼仪,工部郑山则拉着他修改国都扩建图纸。
都城修建,这个是重中之重。如今的郯城,长宽才一公里,面积太小容不下多少人。不符合未来城市发展。
既然要重新规划,肯定不能小家子气。但也不能修建太大,古代可没有公交车,城池修建太大,交通是个大问题。
当下各国国都,面积最大的当属齐国临淄,临淄长宽差不多四公里,唐国肯定要在这个基础上修建城池。
李昊思虑很久,暂定新都长宽各六公里,总面积三十六公里,位置选在郯城和庙山镇中间。
如此的话,新都可以规划随心,还可以节省老城拆迁工作,不影响城中正常生活,水泥运输也方便,节约了不少时间和人力。
水泥厂将近六千多名劳工,一个月时间积攒了不少水泥。
工部面对全境发了建设新都的招工公告,秋种已经结束,正是百姓农闲时,一时间报名者无数。
李昊把婚礼布置全部丢给了礼部,自己一头扎进了新都建设中。
虽然想的简单,但是建造起来是真难。丈量土地,布局定基,规划城市排水系统。唐国现在有水泥,排水系统可以修的很完善。
劳工也没闲着,为了方便运输,水泥厂到新都修建水泥路。李昊把水泥用法教给工匠,同时安排劳工建了几座砖厂。
战国时代的烧砖技术并不完善,砖头薄如瓦片,新都建设不可能再用泥木结构,肯定要用砖木结构,未来建筑将以砖木结构为主。
李昊抽时间又去了趟马陵大营,把一些军歌、文艺活动、宣传思想、国家政策解读等整理成册,专门为四十岁以上的退役士兵做了场培训。政宣部是军部核心,军队是否忠诚,是否有国家荣誉感,集体荣誉感,全靠政宣部努力。
新都建设如火如荼,一切步入正轨,李昊带着迎亲队伍悄然出了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