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首富猗蔚(2 / 2)
商部,完全新设,主掌郯国未来的贸易。有李昊在,郯国未来不缺新鲜玩意儿,贸易作为国家的吸金器,绝对马虎不得。
交通部,现代人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不管是海路、水路、陆路,必定要畅通无阻,交通部职责重大。
医部,古人的生活环境太差,一个小伤寒感冒,可能就要了人命,必须成立医部发展医术。
“郯君,不知商部主要负责哪些事务?”
虽然极力压制,但猗蔚略显颤抖的声音,还是出卖了他此时的心情。
“商部主管郯国贸易,郯国除了文房四宝,未来还有更多珍稀商品,每一种都不亚于文房四宝。”
猗蔚闻言毫不犹豫拜了下去道:“猗蔚拜见君上,自古商人地位低下身份低贱。郯国能单设一部为商,猗蔚代天下商人拜谢君上。知遇之恩无以为报,郯国复国伊始,百废待兴,特献上十万金,以解君上燃眉之急。”
若论财富,猗蔚是战国首富。但论地位,猗蔚甚至不如贫民。
祭祀出行、婚丧嫁娶等等,什么身份什么规制,礼法早有规定。猗蔚万贯家资,如今所求,无非就是名望和身份。
李昊单设商部和法部,以商和法命名,无非是为了给商家和法家一个名分。一是为商家和法家正名,二是想要以此招纳人才。
名利二字就像牢笼,谁又能挣脱?张仪、陈轸之流,辗转各国尽展才华,无非也是身处牢笼之中。
“好,好,孔明不日即归,待我祭天登基后,正式为卿册封。”
招揽到猗蔚,本身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意料之中。
不管怎么说,李昊都非常激动。
猗蔚执掌商部,意味着郯国的商业版图,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随后几天,李昊带着猗蔚跑遍了笔、墨、纸、砚四大工坊。一个多月时间,四大工坊已经成型。最多一周,工坊就可以投入使用,正式生产文房四宝。
李昊这次出行,不但带着猗蔚,还有司空郑山。几人不但去了河口村工坊,还去了榆城。
榆城县令赵怀看到机会,自然要好好表现一番。榆城待了近一周,众人这才返回郯城。
随后,榆城就发布了劳役征招令。
一时间,百姓响应无数,民心振奋。因为,榆城这次征招劳役,居然有报酬可拿。这在战国时期,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榆城靠海,如果加上东阳城,那就是现在连云港市。
李昊在此处规划了三厂一港,三厂就是盐场、船厂、茶厂,一港就是贸易港口。
云台山和花果山的云雾茶,那是历代名茶,一些品种还是皇室贡品。
战国时期,交通不便,虽然茶早已被发现,但并没有太大发展。此时期,茶更多被食用和药用,饮茶最早始于西汉。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贵族拿着青铜器喝茶的画面,这不符合茶文化的发展传播。
东阳城还没交接,茶厂可能要晚一些动工。
郑和宝船图纸,李昊得到有段日子了,这是世界航海史上最大的木质帆船,曾七次搭载郑和远洋安全而归,坚固程度可想而知。既然郯国临海,自然要把宝船尽早造出来,这样才能物尽其用。
盐场未来是郯国的经济支柱之一,如今大家吃的盐,不但味苦,还含有有害杂质。对于李昊这个现代人来说,精盐提纯并不难,未来郯国的精盐,绝对会垄断各国市场。
以前手里资金不足,刚够支撑文房四宝生产。本想着文房四宝资金回流后,再开发榆城这边的产业。谁知猗蔚财大气粗,直接贡献了十万金,一下子解决了李昊资金不足的问题。
郯城随后也发布了征招劳役公告,有报酬可拿,同样从者云集。其中造纸工坊招了五百人,其他三大工坊各招了一百人。
只此两个公告,李昊就迅速收服了郯国百姓的民心。
这日,诸葛亮和项羽从齐国归来。李昊得到消息,远远迎了出去。
迎面而来的是一个百人队伍,最前方是诸葛亮和项羽,其他人个个身穿长袍。不用说,肯定是稷下学宫各家士子。
双方见过礼,李昊为众人摆宴接风。
期间,诸葛亮将此行做了简单汇报。不出诸葛亮预料,郯国自请称都,虽有人反对,但齐王和田婴等重臣商议后,最终不得不答应下来,还资助了三万金。最少,把郯国掌控在自己手中,总比推到楚国强。
稷下学宫此次来人,虽然没有各家之首,不过也都是各家中坚人才。郯国也就五县之地,相当于一个市。有了这些人,郯国官员体系就能建起来了。
诸葛亮回来后,一连数日,俩人都在商讨郯国体制、法律法规以及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最终定下了初稿。
而祭坛也在诸葛亮和儒家张望的协商下,于郯城东门开始修建。定于一月之后,正式沐浴更衣焚香祭祖,为李昊举行加封仪式。
这一番忙碌下来,可把项羽和高宠急坏了。
这天大早,俩人一起来见李昊。
“君上,齐王已把军队还给我郯国,我们何时前去接收?”
此时,诸葛亮刚好从外走来,闻言不由大笑道:“君上,我昨日就说军队接管之事,项羽和高宠俩人恐怕早就等不及了,没想到一大早就过来请命了。”
李昊摇头失笑道:“他们那点心思,全挂在脸上了,怎么可能瞒过孔明你的眼睛。”
“你们俩也算来的巧,孔明早就计划好了,今天前去接管军队,顺便带人和楚国交接东阳和东海城。别忘了,除了郯国这边,楚国那边也有军队等着我们过去收编。”
俩人闻言大喜,恨不得立刻赶到军营。
随行人员,以及未来接管东阳和东海城的官员,诸葛亮早就选好了,如今就在门外候着。几人出门上了马车,队伍缓缓驶出了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