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制盐成本(1 / 2)
郭大公子听得很认真,时而紧皱眉头,时而恍然大悟,脸上的表情越来越丰富。
通过宋文远的讲解,郭大公子很敏锐地感觉到这个办法绝对可行。
当宋文远的话停下来的时候,郭大公子急忙问道:“这么做也阻挡不住私盐啊,毕竟私盐不需要交税。”
宋文远微微一笑道:“刚才宋某已经说了,首先要改变食盐的生产方式,将食盐的生产成本降下来,若是朝廷的食盐生产就算加上税,也比私盐便宜,郭公子觉得私盐还有空间吗?”
郭大公子丝毫没给宋文远面子,沉声说道:“你这话就是从哪里都不能反驳的废话,若是能将成本降下来,傻子才愿意用高成本。”
宋文远冷笑一声道:“降低成本那不是靠嘴说的,那是需要真金白银投入的,老天不会凭空降下来降低食盐生产的技术,那是需要能工巧匠的摸索总结经验创造出来的。
这种涉及到国计民生的研发成本,本就该国家牵头组织天下最优秀的人才进行工艺改进,难道还要指望百姓自己自发发展吗?”
郭大公子这是头一回听说这种改进工艺的事需要国家来组织,难道盐场降低了成本,多挣了钱会给国家吗?
工匠们钻研技艺难道不是为了自己有一技之长傍身吗?就算国家会因为这些技艺得到了好处,国家也会给发明者一定的好处,不会白拿工匠的技艺。
“小兄弟这话郭某不敢苟同,自古以来除了一些涉及到兵器制作的技艺需要国家负责管理之外,其余的技艺都是放任百姓自行发展,老百姓也不喜朝廷管得太多。”
“郭公子,不是宋某说你,你这思维太僵化了,谁说要管着百姓了,宋某的意思是说放开盐场的经营,只要是我大周的守法百姓都有资格经营盐场。
只有放开对百姓的约束,百姓才能爆发出生产的积极性,若是生产食盐的盐场多了,就会形成竞争,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他们不得不想办法降低生产成本,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实百姓要的主要是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只要政策支持到位,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社会氛围。”
郭大公子长这么大,一向都是被人称赞少年聪慧,今天却被宋文远说成思维僵化,他很是不服气。立刻反驳道:“若是人人都可以经营盐场,岂不是给朝廷的征税增加了负担,你可知道征税也是需要成本的,若是征税的成本大于征收的税额,这个还有征得意义吗?”
“你说的这些宋某当然清楚,因此朝廷要做好规划,只允许百姓在制定的地方经营盐场,这样既方便了朝廷的管理,也方便了朝廷的收税。”
对宋文远的这种说法,郭大公子显然是嗤之以鼻,他来广陵之前是对天下的盐税做过调查的。
“朝廷当然知道集中管理的好处,不然也不会指定商人进行食盐专营,这不就是为了减少征税的环节。
若是按照你的说法,内地还好办,盐池、盐井就那么些地方,这些地方好控制,可是沿海地区如何控制,老百姓只要有一口锅,打上海水就能煮盐,这如何控制?”
“郭公子,这还是回到了降低生产成本这条路上,若是不能降低食盐成本,私盐就不可能禁绝,人都是逐利的,你不可能让百姓放着便宜的盐不买,却去买贵的盐,这不符合人性。”
“你这说了半天不还是等于没说吗?要是有更低的成本制盐,谁愿意用高成本制盐。”
“朝廷可有做出过尝试吗?比如对改进制盐工艺进行赏赐的办法,比如专门组织工匠对制盐工艺进行改进?”
“这倒没有。”
“朝廷都不去鼓励、不去尝试如何能够改进制盐工艺。若是朝廷给出优厚的赏赐条件,宋某相信有的是人愿意为改进制盐工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