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罗慧雯(1 / 2)
以后的股市,大家都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那就是,牛市来临的时候,股票的升值幅度,轻松跑赢把钱存在银行里所得的利息。
这年头的香江股市,绝大部分人不明白这个道理。
但大家都明白另一个更加浅显的事情,那就是现在的股市很赚钱。
当一个人所身处的环境都是这样的——
报纸上一直在报道谁谁在股票上赚了几十万;电视上一直在推各种股经;生活里面的八婆们传的八卦很多都变成了谁谁谁又在股市上赚了钱;朋友圈里有人在股市赚到钱然后买了房……
一天不心动,两天不心动。久而久之是个人都会心动。
香江第一次股市狂潮就这样而来。
而在这狂潮的初期,借助美联储放水降息的国际大势和香江工业最后的腾飞,确实有许多人在股市上赚到了钱。
这就让更多的人入了局,并且在早期大部分都有赚钱——庞氏骗局嘛,早期的人人都有的赚,惨得只会是后来者。
只不过,绝大部分局中之人,很难把握退出的时机,甚至根本就没想着退出。
而拥有这部分记忆的程哲,则直接占据了信息不对称阵地的制高点。
更何况就算要以前复盘学习的这些资料,以他在华尔街工作二十几年领先当前时代几十年的经验和相关知识,也足以让他在现在的香江股市里如同满级大佬肆虐新手村一般了。
这是程哲在获得第一笔资金以后,赖之以在香江这個城市中获取一席之地的法宝。
然而程哲很清楚香江股市太小了。
它养不出真龙,最多也只能养出刘峦雄那样营养不良的香江末代财阀。
更何况1971年的香江股市,根本就没有刘峦雄活跃的8年代股市那种程度。
一个简单的数据对比:
71年港股日成交额平均只在4万-6万左右,等到最疯狂的73年才会突破上亿。
81年的港股日成交额基本都在5亿港元以上,偶尔会突破8亿。
十年差了1倍不止,现在的港股盘子极小,上市股票来来回回就那么几百支……
就算换成巴菲特或者彼得·林奇来也不可能靠港股成为香江首富。
程哲的目光在更遥远的地方,不过他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如今他还是要靠港股来替自己积累原始资本。
遂有了华兴财务和发财宝基金的诞生。
看完了发财宝基金的大致数据,程哲又看了一遍自己目前自有的私人资金。
135万港元。
加上发财宝的话就是将将好2万港元左右,在这个年代这毫无疑问已经是一笔巨款。
不过除了这些,他个人名下还有一些其他财产。
比如现在住的唐楼,还有拍卖会上买的那几幅地皮,这些加起来拿到银行那边去抵押的话,凑一凑也能够抵押个上千万港元。
也就是说我现在能够动用的资金,大约在3万港元左右。
合上账本,程哲默默把它放回文件柜,站到办公室窗前,拉开窗帘让香江下午的阳光照在自己身上。
明德大厦是老式写字楼,窗户全都不是落地窗,都是有框的老式窗。
他看了看每天被阮福珊擦得干干净净的窗台,心里盘算着如何更快的获取大笔资金,以在接下来的行情中为自己赚取更多利润。
本来他想利用这年头还没出现的个人营销,打响自己香江股市奇才的名声,从而吸引出资人然后顺利集资。
但现实证明他这个办法作用不大。
弄了一个多月花了上百万成本,结果就只弄到了7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