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节节败退(1 / 2)
虽然看上去这种情况有些夸张,但是却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了。
在交战的双方基本素质一样的情况下,或者说素质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交战兵力占据优势的损失会大大小于兵力劣势的一方。
当然,这种消磨速度的加快也仅仅是针对于之前那种一打就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才能够分出胜负的战场态势。
所以留给赵云那边的调整和支援时间实际上还是非常充足的。
对,这个时候唐尧已经看出来了,虽然韩信明显是站在了赵云的那一边,并且还搞出了这么一个联合幻境,但是却完全没有任何指挥作战的意思,完全都是赵云的意在动手。
这让刚刚敲定了方案的唐尧心中更添了几分镇定。
话说回赵云的应对,在看见唐尧这边毫不犹豫地投入了远超己方的兵力进行防守之后,赵云显然也明白这样下去己方肯定是要吃亏的。
所以也立刻派上了自己的精锐部队:一千骑兵。
要知道在秦汉三国时期,虽然没有马镫这种大杀器,但是骑兵和步兵的交换比还是非常夸张的。
即使是没有身披重甲的轻骑兵,也能够给步兵造成巨大的伤亡。
谁叫那个年代的步兵也基本上是没有着甲的呢?
虽然这和现代绝大多数人的印象并不一样,但是这就是事实。
全身铁甲一般都是将领才有的待遇,将领的亲卫一般也只是半甲,还不一定是铁甲。
全铁甲的士兵,即使不是全身甲,那也是能够被称作“甲士”的极特殊精锐部队的,这种大部分都是御林军或者是集全国之力都只有万八千人的那种。
一般的量产精锐部队也就是所谓的常备军,还是以皮甲为主。
如果是普通部队的话,不着甲才是他们的常态。
倒不是说将领和官员不注重士兵的生命和战斗力,而是那个年代的生产力就只有那样而已,想多也多不起来。
于是唐尧一看到赵云的一千骑兵从自己的左翼杀出来一副要贯穿自己的左翼和中央军阵的样子,也是一阵头疼。
如果说现在这个时候把自己手头的一千骑兵也冲上去倒是能和赵云的一千骑兵打个有来有回,但是自己想要的战场态势可就真的没了啊。
所以在电光火石之间,唐尧就下定了决心,壮士断腕!
他全面放弃了前方还在混战当中的一千人,剩余的三千五百余人从军阵两侧快速后撤到还在列阵的五千人后方简单休整。
这也是当年韩信在背水一战的时候用过的手段。
当韩信前方的军队被赵军击溃的时候,韩信是在水边安排了接应的军阵的,这才能够抵挡住赵军的追杀,给偷袭赵军大营和溃退部队重整旗鼓创造了时间。
另外别问为什么只剩下三千五百人了,因为剩下的那五百人早就在交战的过程中损失掉了。
不过即使是在放弃了一千人继续在前方混战,赵云的骑兵还是赶着这些士兵撤退的时候追到了他们的尾巴,帮唐尧把这五百人的“零头”给抹掉了。
所以最后成功撤回到战阵后面短暂休整的,只有三千人。
也就是说在这一开始的交战的当中,唐尧就损失了自己五分之一的部队。
不过对面的赵云的部队损失也和这个数字差不多。